第196章 添置下人
作者:许多米   姜榆的好日子是从和离开始的最新章节     
    姜榆摆手,“很好,这样很好,我在想当时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顺子你真厉害的!”姜榆给顺子伸出一个大拇指表扬道。
    从来没有人这么直白的夸奖他,顺子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婶子,两个后院也都弄好了,你一块看看。”
    姜榆一一看过,都很满意,特别是那四个雅间的窗户都用上了琉璃,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
    “顺子,谢谢你,你可帮了婶子大忙了,你回去帮我转告你们夫人一声,就说后天中午我请她吃饭,地址就在咱这铺子里。
    “行,姜婶子,我一定回禀夫人。”
    跟顺子分别后,姜榆回了榆记,此时已经过了饭点,不过铺子里还有两桌用饭的客人。
    吃饭的几人听到了姜榆给邻居们打招呼,知道榆记的东家榆夫人来了,都向门口看去。
    姜榆感受到了大家的目光,不过她可能没有做明星的潜质,被看的很不舒服。
    她耳朵好使,听到其中一个桌上的客人小声嘀咕道,“这榆夫人看着也不是很壮吗,怎么就敢跟歹徒搏斗呢,真是厉害!”
    姜榆,“......”
    “姐,你来了,咋这时候来的,大年呢?”
    “他回去了,还有饭吗,我饿了!”
    姜榆吃了午饭,给姜梧说了一下家里的情况就起身了,“你先收拾一下,明天忙完早饭就回去,我带着美玉去一趟牙行。”
    “姐,你咋又去牙行?”
    “放心,这次我不买铺子。”
    牙行,姜榆看着站成两排的男女老少,不禁皱眉,“掌柜,这次人怎么这么少?”
    “夫人,这两年年景好,卖儿卖女的就少了,这里大部分都不是咱本地的,这两家,还有那夫妻俩都是从府城的总行调来的。”牙行掌柜解释道。
    姜榆看着低头站着的这十几个人,她犹豫了,从这些人站着的姿态姜榆可以断定,这些人都是从大户人家出来到了奴才,说实话,她不想买这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下人十有八九是因为犯事才被转卖的。
    她家的庙太小,容不下这样的人。
    想到这,姜榆便起身道,“掌柜,看来这次的生意咱俩没缘分了,这里没有我钟意的,我还是去别处看看吧。”
    汉口县不止这一家牙行,姜榆这次来的是规模最小的一家。
    可谓是来的早不如来的巧,这家牙行昨天刚买一批下人,被姜榆挑走了一大半。
    由于都没有教过规矩,给姜榆算的也便宜。
    姜榆这次买的是一家五口,这五个人不是普通的农户,也不是被大户人家转卖的家奴,说来新奇,他们竟然是戏班出来的优伶,也就是戏子,由于他们所在的戏班经营不善,戏班散伙了,这一家人无处可去,更是除了唱戏没有一技之长,便自买自身辗转来到了汉口县。
    一家五口,男人姓周今年三十九岁,女人姓方,今年三十七岁,三个儿子,大儿子十九岁看着很憨厚,会些拳脚,老二和老三分别是十六岁和十三岁,看着也长的高高大大的,模样算是周正。
    一家五口战战兢兢的跟着姜榆来到槐安巷的家里,几人齐齐整整的跪下,“请夫人赐名!”
    “都起来吧,你们原来叫什么名字就还叫什么名字?”
    她不喜欢随便给人起名字。。
    “夫人,小人从小在戏班长大,没有名字只有绰号,还请夫人赐名。”话毕,他又给姜榆磕了一个头。
    姜榆扶额,想了想道,“那你就叫周向阳,你媳妇叫方明月,这三个孩子老大叫周初一,老二叫周初二,老三叫周初三。”
    “谢夫人赐名!”周家老小又齐齐的给姜榆磕头。
    姜榆心里有愧,对上辈子的同学默念两句‘对不起’因为她给夫妻俩起的名字都是以前的同学的!!
    “美玉,你带他们下去,烧些热水给他们洗洗,然后把家里的情况给他们说一下,我去接大暑。”
    “是,夫人。”
    晚饭姜榆也把秋子叫来了,让他跟刚买的这几个熟悉一下,顺便带着初一、初二、初三去铺子里住。
    第一顿饭,姜榆让美玉做的很丰盛,周家人虽然没有学过规矩,但是都很小心翼翼的也没出什么差错。
    饭后姜榆给他们都拿了新被褥,由于后院就四间房,还住了美玉跟小云两个丫头,就让三弟兄去了铺子上住,老周跟方氏留了下来。
    次日一早,姜梧忙完灶房就回家了,临走时姜榆也交给了他跟大年同样的任务,那就是练大字,姜榆知道这一年的时间里姜梧没断了跟着大暑认字。
    “夫人,外面来了三辆牛车,说是送桌椅板凳的。”秋子过来禀报。
    “行,我知道了,那你先在铺子里忙着,我把初三给你留下,初一跟初二你们跟我走。”
    ......
    姜榆觉得她回县城还没有在牛头村好呢,一天天的忙的晕头转向的,到了傍晚就连大暑都没抽出时间去接,还是秋子去接的。
    因为她要在家里看着周家四个男丁磨麻酱。
    第二日,所有人都各司其职,方氏还是在家给她男人跟三个儿子赶制衣服,老周跟初二负责租辆牛车,把铁匠铺子里打制好的铜锅都运到新买的铺子了,顺便把铺子彻底的再擦拭打扫一遍。
    她则带着初一去采买了。
    采买前她先去了陈屠户的肉摊。
    刚好陈屠户跟陈强都在,“陈叔,忙着呢!”自从姜梧跟陈茹定亲后,辈分就变了,虽然陈屠户跟姜榆差不多大,但现在姜榆也得叫一声‘叔’。
    不过陈屠户不好喊一声‘大侄女’,陈强更不好叫一声‘姐姐’,毕竟姜榆的年龄在这摆着呢,所以他们现在和街上的人一样,干脆喊她一声榆夫人。
    “榆夫人来了,今天咋这时候来的,铺子里还要用肉吗?”陈屠户很是亲切。
    “陈叔,我不买猪肉,我来问问今天还有羊肉吗?”
    “今个你赶巧了,有羊肉,今个咱县城有个秀才的老娘过六十岁大寿,给我定了羊肉,今早刚杀的。”
    姜榆听了高兴,这样就太好了,她带来的那只山羊就不用杀了,她还但心羊杀了肉吃不完再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