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暖房
作者:许多米   姜榆的好日子是从和离开始的最新章节     
    镇子就这么大,往外租赁的也就这么些,他们这几天早就看的差不多了,还有蒸笼前天也编制好了,就是桌椅板凳也由姜老汉拿主意,前几天都让木匠按照姜榆铺子里得样式给做上了,现在应该也做的差不多了。
    他们两家都有些急,想快点把铺子开开,心里也就踏实了几分。
    但这事还离不开姜榆,前天姜榆刚回来,他们又不好意思去催,现在听说下午就去镇上,当然是既兴奋又感激。
    大堂嫂道,“小妹,你这忙了一上午,身体能吃得消吗?”
    姜榆笑道,“你们放心,我现在的身体围着牛头山转两圈都没问题。”
    ……
    饭菜陆续端上桌,因为考虑到老年人牙口不好,今天的红烧肉炖的是入口即化。
    村口人可从没见过这么丰盛的席面,一个个都不敢下筷子,姜榆作为主人,她带着大年给诸位长辈倒酒致谢,“今天各位叔伯兄弟,还有这些小辈们来给我家暖新房,我一个妇道人家就以茶代酒,敬各位一杯,以后还望各位多多照顾。”
    每个人都说着客气话,气氛很是融洽。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最后有几个年纪大点的是被送回家的。
    大年和姜老汉也喝了酒,大堂哥和二堂哥听了姜榆的话,都是滴酒未沾。
    收拾残羹剩饭的事就交给青娘他们了,大堂哥套上骡车后,三人就去了镇上。
    一路都是由大堂哥赶车,他现在的技术虽没有姜老汉熟练,但骡子被调教的乖顺,走起来也很稳当。
    “哥,你们一共看了几家铺子,心里多少也有谱了吧,给我说说呗,这样也能节省点时间。”
    大堂哥赶车,就由二堂哥给她汇报了这些天的成果“小妹,镇子上往外租赁的铺子不少,但不是太小就是位置不合适,要么就是没有水井,你交代过,像那些咱都不考虑,我们就筛选出了四家。”
    二堂哥调整了一下坐姿继续道,“这四家呢各有各的好,当然也有不足之处,第一家就在镇子口,就是咱经常停骡车的地方,铺面和你的差不多,后面房子有四间,也有一间灶房和堆柴火的柴房,一年的租金要四十二两,第二处和第三处在镇子的西街,你也知道,那里住的都是有钱人,所以铺面也贵些,一年要五十多两银子,还有最后一处离着咱镇上的学堂很近,铺面有些旧,不过主家给保证过,说是不漏雨,也不漏风,他们每隔两年就会修缮一番的,我和大哥看过,确实如此,租金也不便宜,要四十八两一年。”
    姜榆心里有的眉目,“大哥,二哥,第一家就跳过,咱直接去剩下的那三家?”
    两个堂哥不解,他们觉得第一家挺好的呀,铺面院子都宽敞,价格也最低,便问道,“小妹,为啥?为啥不看第一家?”
    “哥,咱卖的蒸碗虽不贵,但也不是谁都吃的起的,你们想想啊,镇子口来来往往的都是附近村里面的人,大多都是去镇上卖些自己家的农产品,有几个人舍得花上十几二十文,进铺子里吃顿饭。”
    两人听后恍然,“小妹,你果然适合做生意。”
    很快骡车来到清平镇,往西街走去。
    两家铺子的主人都是这条街上的住户,听说他们还要看房,虽有些不耐烦,但还是派了家里的管家拿了钥匙过来。
    三人中就姜榆穿的衣服料子好些,被派来的管事都极力的给姜榆推荐着,姜榆对铺子说不上满意,但也挑不出错来,就想着看过最后一家再说。
    无视两家管事的臭脸,他们很快就来到了最后这家,接待他们的是附近笔墨铺子的掌柜,姜榆问过二堂哥才知道,这间空置的铺子和笔墨铺子是同一个主家。
    打开铺子的门板进去,并没有闻到难闻的气味,前面的铺面要比他在县城的大些,能多摆出三张桌子来。
    后院共有四间房,都不是很大,灶房有些旧,里面有一面墙壁都给熏黑了,不过挺大的,中间隔开来,成了两小间。
    她问笔墨铺子的掌柜,“这位老哥,一看你就是得东家赏识,是个能拿主意的,这铺子看着不错,不知这租金能不能再便宜些,我们都是庄户人家,开个铺子也不容易。”
    笔墨铺子的掌柜看着和大堂哥姜树差不多,留着胡子,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他看姜榆诚心想租,便道,“东家交代过这间铺子年租最低不能少于四十六两,但是必须一次性付清。”
    听到一下子就降了二两,姜榆也不磨叽,“行,掌柜是个爽快人,我们也就不磨叽,现在就租了这间铺子,还劳烦您帮我们写契书。”
    “这是自然,几位还请移步跟我来。”
    姜榆和两个堂哥跟着掌柜来到了笔墨铺子,两个堂哥活了这么大的年纪,还是第一次来这种地方,他们强压住心里的好奇,不让自己东张西望,丢了小妹的面子,可笔墨书籍散发出来的那种特气味,还是让他们忍不住想探究。
    笔墨铺子的掌柜是个讲究人,契书写完,他还请来附近两户的东家掌柜来做了证人,都在证人一栏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前后不过半个时辰,所有的手续都办好了。
    姜榆付了一年的租金,把契书递给了大堂哥,“哥,这你放好,铺子现在就是咱的了,时间还早,我们再去铺子里细细的规划规划。”
    两个人还能说什么,他们现在都还是懵的,就只能连忙点头应了。
    来到铺子里姜榆问两个堂哥,“哥,铺子叫啥名,你们想好了吗?”
    “小妹,大哥说铺子就叫姜记。”
    姜榆觉得姜记有些拗口,但这是大哥决定的,她也没意见,“行,就叫姜记,以后这就是咱老姜家的铺子了,你们好好干,让下面的小辈以后都过上好日子,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指望着家里那几亩地过活。”
    两个堂哥激动的手臂都有些打颤。
    接下来就是规划一下铺子里的摆设,现在灶房只有一大一小两口灶,根本就不够,还需再支一口大的。
    “小妹,那我现在就去外面问问,哪里有会支灶的工匠。”大堂哥一刻也等不及了,这就要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