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天下大义,天下舆论
作者:番茄第一衰   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最新章节     
    “天下大义?”
    “什么是义?”
    “多大够大?”
    “多小又是够小?”
    “我只知道,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我要洋人和陈秃子那帮人,都死!”
    赵忠卿伸出手臂,五指紧握成拳在和珅的面前。
    手臂上还有手背上的青色血管,狰狞且清晰。
    和珅眉目微低,像是做错了事情的孩子。
    他很后悔,后悔刚刚嘴巴像滔滔江水一般,没个把门的,一骨碌把现在京城的言论全都说给了赵大人听。
    “赵兄,现在京城百姓,乃至各省百姓,乃至陈秃子都认为您的巨炮,只是过去轰杀洋人。”
    “这样的言论背后,透出来的一个更深的问题,倘若您真的做出有违天下人之意的那件事后,恐怕……恐怕再无容身之地。
    自古就存在道,有道所以有义,义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天下人口诛笔伐的有力工具。
    也是有违天下民心得。”
    赵忠卿向前迈出两步,贴在和珅的面庞前。
    压低了声音。
    “那你说,怎么办,难不成真的让我热情的打开城门,恭请那帮贼人?
    古道口是通往京城的屏障,一旦让各省义军跨入。
    凭借京城的这点兵力和武器,你认为,谁是狼,是谁羊?”
    “……”
    “如果我轰杀一切,换来的只不过天下人永生永世对我的骂名,又或者是彻底的被唾弃,受舆论压力,放弃这权力之柄。
    但你要知道,如果我不这样做,那么等待你我的,将是比凌迟处死还要残忍的下场。
    义军之中,多有对我,对你,极度不满之人。
    真的让他们得逞,恐怕剐我们都不足以泄愤,受尽极恶之刑。”
    “别,别说了。”和珅脸颊冒出冷汗来,他可以死,但绝对接受不了这么残忍的死法,而且,根据情况,倘若贼人入京,他和赵兄还真有可能。
    赵兄倒是好,孑然一身,除了当初自己送给他的十位异域风情,了无牵挂。
    自己不同!
    家人,老婆,孩子,小妾。
    整个族人!
    这些都是一条条的人命。
    想到自己的结局,他们的结局,心中一下子一锤定音下来,那几十万人的性命,比起自己,自己家人的安危,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就是这么自私,就该活得这么自私。
    和珅不由得深深为刚才的莫名其妙的所谓大义干扰到,心有愧疚。
    “我知道,这种结局固然不好,你也是为了我好,所以想方设法,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这场战争。
    那么我就给你好好讲讲,如果用和平的办法,我们会有什么更可怕的后果。”
    “……嘶,赵兄,你想过和平的解决。”
    “封王,给属地,给金银,这样的和平解决方式你不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吗。”
    “清顺治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
    “我永远都相信一个道理,只有死人,才是没有威胁的,才是不需要让人后怕的。
    况且,我即便想和平,那陈秃子也不会甘心和平。
    和宝,现在你还还心存侥幸吗?
    以后别再劝我手下留情,这一次巨炮灭杀,避无可避。我意已决,至于后果,将有我一力承担。
    臭名骂名多了,再多这一条,到也是无妨。”
    还不等和珅缓和一口气。
    赵忠卿继续道:
    “你说,京城现在百姓都在议论,议论那各省义军过来京城,会得到怎样的封赏。”
    “对。他们还在议论,各省的义军过来会带动多少经济。
    还夸您聪明,能耐。用巨炮给洋人施压,用最小代价换取整个战争的胜利。”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逆民心而行,看来,我这次真的是冒大险。”
    赵忠卿负手而立,似有思,似有想。
    “和宝,立刻照我说的去办,官府张文,号召全京城居民备好粮食,剪好等菜。
    同时对整个京城进行修缮。
    并声明,我赵忠卿要届时紫荆城中宴请各省义军头领。”
    “!”
    和珅愣住。
    但凭借与赵忠卿这么长时间的关系,他的想法,只是稍作迟疑之后,便了然于胸。
    “赵兄,你这办法,很好的伪装了自己的真实意图,这些不光天下人,连他陈秃子肯定也是十成的相信咱们。”
    “和宝,记住一句话,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很多,那义军之首的陈秃子就是。
    和聪明人打交道,就要直接了当。
    既然我们向外界传递的消息是净轰杀逼迫洋人,那么就把戏做足,做够。”
    “可是……这样,您的公信力,将彻底消失。”
    “……我也没打算在坐在那个位置上了。”
    赵忠卿回眸看向阴冷空寂的金銮殿,那簌簌发光的,辉映金色光芒的龙椅。
    一个欺骗天下人的人,是没有办法在执掌权力,再让民听命于自己的。
    最近也是愈发感觉到了身体的力不从心,这副苍老的躯体,仿佛累了,真的累了……
    ……
    京城喜气洋洋。
    自官方的布告发布后。
    东西南北四门全开。
    他们已经准备好,迎接京城经济的大增长,各家酒楼饭店尤其表现热烈。
    当然,还不等义军人过来。
    京城那些闲来无事的人早已经聚集在了各酒楼茶馆议论纷纷。
    看到街道上的报纸,正在宣传着最近发生的大事,探出脑袋看向街道,叫过来一位报童。
    “喂喂喂,给本大爷来一份报纸,快。”
    接过报童递交过来的报纸,茶馆内的人不由得有了新的聊天话题。
    “快看看,报纸上写了什么呢?”
    “还能有什么赵大人让京城的各酒楼都备好东西,到时候七十万大军虽然大部分都驻扎在外面,但前来京城紫荆城宴会的各义军首领的跟班,和家属,就够京城的酒楼饭店塞的了。”
    “那可不,不过我担心的倒不是这,反正咱又不是开饭店的。”
    “我想知道的呀,是赵大人怎么分封这些义军呢。
    听说义军之中势力最为庞大的是一个叫陈秃子的家伙,手上十二万兵力。
    他绝对是铁帽子王,差不了。
    至于金银,那就更不知道多少了。
    其余义军加起来也到了至少几十个人吧,真担心赵大人会把京城掏空,这每家祟拜你赏赐个一百万算,也得过万万两呢。”
    “切,担心什么,赵大人这些年没少搞银子,他老人家什么都不缺,就是不缺银子,银子绝对哗啦啦的,在河道里流着呢。”
    “你个犊子,真会夸张,不过赵大人银子多是铁打的事实。
    早些年户部尚书的时候就没少捞钱,后来又是借助房地产,狠狠捞了天下所有富商乡绅的购房款。
    再加上诈骗范家的,诓骗沙俄人的。
    保守估计,十万万两都是有可能的。”
    “十万万两?看不起赵大人啊,起码二十万万两。”
    “你们格局眼界怎么这么小,赵大人起码再在这个基础上翻倍。”
    “估计啊,整个华夏的银子,都在赵大人手里握着呢。”
    虽然都是玩笑话,但不可置疑的是,所有人都认为赵忠卿的财富,达到了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步,却全然没有多想一下,多想想,坦克,巨炮,军备,物资,战争,京城各产业商铺的巨大消耗。
    酒楼上,正在侃侃而谈赵大人金钱的众人,不由得因为楼下路面,一阵阵车轮碾压而过的声音吸引。
    道路两旁的百姓,纷纷自觉让开,小摊也都纷纷拉扯过一旁。
    为城门口正在行驶过来的马车,让开一条道路来。
    站在街道两旁的百姓只是觉得这运送队伍很长,但到底多长却无从知晓。
    对于马车上满载的麻包,里面鼓鼓攘攘的,不由好奇。
    “咣——!”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手持铜锣的士兵,咣当一声敲响手中铜锣。
    铜锣发出清脆的声音。
    “官府运粮队伍,闲人散开!!!”
    “咣——!”
    咣当咣当的铜锣声,渐行渐远。
    整个运粮的队伍,却只见头不见尾,绵延不知多远多长。
    即便就楼上正在吃酒闲聊的那些人,探出脑袋,趴在木乍看往外一个劲探看,也都只能看到城门口位置。
    从城门口位置,不断马车涌入。
    “好家伙,这运送粮食的队伍怎么这么长啊,一眼看还不到尾巴。”
    “滋滋滋,这赵大人真是考虑的周全,一下子准备这么多粮食。”
    “要知道,附近各省的关口,都被洋人给把持住了,这粮食要运进来,不知道绕到了多少里的距离呢。
    看来赵大早就预料到了今日的情况。
    真是料事如神。”
    “赵大人不愧是赵大人,老早就把事情准备的足足的,这一次,要是谁还质疑赵大人不是诚心对打各省义军,我第一个拔了他的舌头根子。”
    “那古道口的各省义军听到咱们这里已经准备的这么足当,义军头领们肯定心里都乐开了花。”
    “说不不是,尤其是赵大人还要紫荆城乾清宫宴请诸多义军头领,这足以见重视程度。”
    “咱们华夏是一片形势大好啊!”
    “赶走洋人,给完义军首领赏赐,华夏就还是曾经那个华夏,京城也将变得变得更加经济昌盛。”
    “京城将再次伟大,不是吗!”
    ……
    整个运粮食的队伍,经过人群中有人坚持不懈的等待,总算是勉强数了个大概。
    “五百辆马车!”
    “足足五百辆马车!”
    “这得多少粮食啊!!!”
    “京城的粮食库,都得堆积的满满当当吧!!!”
    “赵大人威武!”
    谁都不知道赵大人从哪里弄来的粮食,但没有人想这些。
    赵大人能耐大着呢,当初能够抵御住范家百万军,能够驱除兵临城下的英国人约翰金,能够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解决的危机给解决。
    这样大能耐的人来说,区区粮食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众人惊叹声,和满怀崇拜的目光中,整个五百车粮食的队伍渐行渐远,来到京城粮仓。
    不过这粮仓也是奇怪。
    周围千米,一个闲着人等都不能逗留。
    除了官兵,还有和此地格格不入的和珅和大人。
    这里的一切都太奇怪。
    见到第一辆马车行驶开来。
    和珅并没有立刻下令进行搬卸,而是扭头看看四周,发现没有闲人后,似乎还不放心命令哨兵,沿着周围,地毯式探过去,只要发现人,一律驱赶。
    马车的队伍足足有五百辆。
    和珅在确定周围安全后,像宝贝一样,眼睛死死盯着每一个进去粮食仓库的马车,生怕露出点什么来。
    忽然。
    一个搬运的哨兵。
    不知道是眼瞎还是怎么的,手里正在搬运的粮食麻袋一角,勾挂着了,用力一拉扯。
    哗啦啦。
    麻袋中的沙子,哗啦啦流出。
    流出一地。
    当然。
    他们这些负责搬运的士兵并没有太多大惊小怪。
    毕竟粮食从始至终都都是他们一手在城外某处僻静角落搬运上车,这过程中,都是经过他们手的,是粮食是沙子,隔着麻袋虽然看不出来。
    但双手一摸便知。
    “别这么马虎!”
    和珅亲自监督,在打扫完地上的沙子后,继续监督其余粮食的搬运。
    当然,正如赵忠卿那句话说的,做戏做全套,任何时候,都要完全融入演技中去。
    和珅一边指挥监督粮食的搬运。
    一边嘴里大嚷的吆喝。
    “都麻溜的,这可是义军的粮食,给义军准备的!”
    “检查四周,检查大棚有没有漏洞,要是让粮食受潮了,都是死罪!!!”
    整个粮食的的搬运工作,从早上一直到夜幕降临。
    和珅也是不由得惊叹,赵大人的这个主意。
    又是一招,好高明的一招。
    今天一天,这所有的工作,即便换做历史上疑心兵最重的曹操在,也得信个八分吧。
    官府发布布告。
    全京城准备张灯结彩,各道酒楼饭店准备食物。
    还有赵大人调拨过来的这五百马车的粮食。
    一切的一切,都在证明,赵大人的行动,绝对是朝着和平的方向进行。
    同时,最为高明的还是当属赵兄前些日子,主动派人送去的书信。
    书信是主动交代巨炮正在朝着古道口前进,主动提出最好的解决办法,让陈秃子放洋人走,大家皆大欢喜。
    一切看似都在其乐融融,实则暗流涌动。
    赵兄……永远都是这么阴狠毒辣,让人不可琢磨。
    和珅虽然心里这么想,但他绝对不害怕赵忠卿,也不认为他是个坏人,最多,是一个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任何时候要都在思考执行着用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的,这么一个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