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波涛汹涌的早朝
作者:番茄第一衰   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最新章节     
    凌晨。
    天灰蒙蒙,一点也不见亮的痕迹。
    鸡未鸣时。
    赵忠卿就在下人们的伺候下,铜盆洗脸,穿衣系带,准备参加早朝。
    午门距离这里尚且较远。
    所以需要提前些出发。
    如今凌晨三点。
    到达后,也差不多五点。
    他们这些坐臣子的比皇上早起两个时辰。
    正所谓习惯成自然,穿越来到这个世界,从成为赵忠卿开始,已有数年时间,早已习惯古人的早起。
    “老爷,轿子备好了。”
    ……
    午门外。
    大臣们正陆续乘轿到达。
    待到赵忠卿来时。
    已经来了有七成左右大臣了。
    “欸呀,我们的赵大人总算是来了。”
    赵忠卿的轿子刚一落地,就引来大大小小官员过来。
    无一例外,他们都是之前投资过房地产项目的人。
    “赵大人欸,听说……房地产项目激起了青海民众激愤,有民变发生?”
    赵忠卿:“嗯,对。”
    “嘶……那房地产项目,会不会停了呀。我们的银子……”
    “对啊赵大人,我们的银子可不能有事,我投了可足足五十万两。”
    “我的三十万两。”
    “赵大人,今天你怕是凶多吉少,您老要是进入大牢了,房地产谁来继续?我们的银子股份如何兑现?”
    一道声音,如同麦芒,把在场所有纷扰镇压。
    “赵大人去了,我和珅还在呢!房地产这等利国利民的良策,皇上老人家是不会放弃的!”
    作为军机大臣,朝廷首辅,乾隆宠臣,和珅的话具有很大说服力。
    “大家都有参股在房地产,等会早朝赵大人受到责问,还请多多抬手帮忙,劝劝皇上。青海搞出起义,责任主要是地方官员盘剥太为厉害,管赵大人什么事。”
    “那是,那是,争取,我绝对争取让皇上不杀。”
    “不杀是大概率可能的,但牢狱之灾避免不了。”
    听到这些议论自己倒霉的讨论声,赵忠卿不想过多解释。
    他既然搞房地产就不怕这其中牵扯出来的任何问题。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早就想好了对策。
    无论刘墉如何神通……
    “呦,各位今来这么早啊。”
    刘墉的声音打断了赵忠卿的思绪。
    和珅把赵忠卿扯到一旁,怨恨道:
    “瞧这老小子,神采奕奕,他真吃定你了也不怕,还有我呢。”
    赵忠卿嘴角抽抽,他很怀疑,和珅或许真的希望自己进去,好接手房地产。
    铛——!
    铛——!
    铛——!
    午门城墙之上,三道浑厚的钟声响起。
    这表示排队上朝时间到了。
    原本还在七七八八聚集在各处闲谈的大臣们,排好队伍。
    按照官阶高低依次排序。
    最高为和珅,刘墉。
    最低的也是四品京官。
    咯吱——
    数米高的红门,被从内到外推开,两名推门的小太监站在两旁,额头微低,等待百官进入。
    过金水桥,来到乾清宫。
    大堂内依次站好。
    半晌儿过后。
    一阵缓慢的步伐,夹带着剧烈的咳嗽声传来。
    近些年来乾隆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如今冬季早起,让他的咳嗽更是加剧,对此满朝文武早已习惯。
    不一会 。
    内侧门走出胡子头发花白且精瘦的乾隆,即便是在贴身太监李玉的搀扶下,也是用了好长时间,才勉强登上金銮宝座,坐下后也没立刻就开始议事。
    身上被李公公招呼丫鬟,递过来暖炉,乾隆双手捂住,放于腹部。
    一件厚厚的黄稠披肩,也搭在乾隆肩膀上后,方才做好准备工作。
    “众爱卿,今日又有什么事汇报?尽量快些,朕最近乏的慌,身体越来越差了。
    朕记得,再有半个月功夫,就该到了永琰继位时间了吧。
    冬天越来越冷,朕也真的上不了朝了。”
    咳咳——
    “皇上,今天可能得多耽搁你些时间,臣有件大事禀报。”
    见台下刘墉站出,乾隆瞬间一脸不耐烦,眉心肉眼可见紧皱起来。
    “皇上,赵忠卿赵大人千里迢迢从青海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运送大理石过来京城,这事您知道。”
    乾隆点了下头。
    他当然知道。
    前些天上朝,你刘墉不还抨击此事吗。
    “据臣所知,大理石产地青海西宁,爆发了起义,规模由原先的一千,已经暴涨到了一万人!”
    乾隆:!!!
    赵忠卿内心暗道:“呵呵,目前也就五千人,如此虚报数目,就为了引起皇上重视吧,让自己的罪责更大几分,好你个刘罗锅!”
    “怎么回事,快快道来!”
    乾隆明显急了。
    因为激动。
    披在肩膀上的披肩滑落,李玉赶忙上前,重新搭上。手不断上下来回抚摸乾隆的后背,小声宽慰且心焦,“万岁爷,消消气,压压火,别伤了身子,龙体要紧。”
    “去去去一边去。”,乾隆赶走碍事的李玉,当即再次怒问。
    刘墉也是精明鬼,侧头看向右侧站着的赵忠卿,嘴角勾起一抹幸灾乐祸的笑,“皇上,您问赵大人吧,毕竟,皆因他而起。”
    赵忠卿站出一步,“青海当地官府肆意克扣我下发过去的补偿款,导致纤夫,石料开采工等一众民夫无响,加上当地官员借机横征暴敛,搞出来什么石头税,让贫苦百姓在饥饿中不得不起义。”
    “赵忠卿!你真该死!!!”
    乾隆咬牙切齿,在他心中,就是赵忠卿办事不力,拨款的同时没有监督好底层官员,这才导致。
    “皇上勿急。”
    “勿急?!叛乱已经一万人了!还不急!?难不成等叛军打到这京城脚下后才急!
    届时,朕要不要学前朝崇祯,吊死煤山啊?!”
    哗啦——
    数封折子砸向赵忠卿。
    和珅和入股房地产的一众官员当即就要站出来求情。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让赵忠卿免个死罪还是可以的。
    “皇上,这错也不全在赵大人,还请网开一面。”
    “是啊皇上,念在赵大人这么多年在朝为官的份上,免去死罪。”
    刘墉在一旁看的幸灾乐祸。
    好,很好。
    一切都按照自己预料的发展。
    趁着皇上气头上。
    他只需要再添一把火,就可以把赵忠卿烧的渣渣都不剩。
    赵忠卿,你不是和我立了战书吗,看我扳不扳的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