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4章 不想当官的徒弟
作者:陌上回   我是邪神狗腿子最新章节     
    “王先生,洒脱自在真性情,书画双绝,诗词锦绣,曲赋惊艳,实在是难得啊!就你这水平,多的不敢说,放到咱这郡考里,稳进三甲啊!”
    半年过去了,王莽的名声在城中,其实比李斯大,这也证明王莽比李斯更适合开书店。
    而李斯的名声,主要是在城中权贵有钱人圈子中,现在李斯已经进行产业整合,打通上下游渠道,开始拓展新的蓝海板块。
    餐饮,住宿,娱乐,酒水,药材,几乎一个月李斯就收购一个产业,开始形成链条布局。
    并且,李斯下一步,就要涉足运输、仓储、建设、粮食等方面,俨然准备建立商业帝国的架势。
    司徒振明则已经彻底成为了郡城地下势力的老大,黑道中谁提起司徒振明都称一声豪爷。
    李斯化名李如晦,现在已经融入到了郡城的权贵富贾体系中。
    司徒振明则是化名司徒豪,江湖上有辈分的叫声豪哥,其他小鱼小虾都得叫豪爷。
    王莽用王寅辰的名字,成为郡城中读书人圈子中的老大哥,毕竟他能够带人免费在绕指柔混吃混喝。
    张缘以张芝若的名字,现在是整个郡城闻名的女神捕,以不畏权贵,且查案如神着称。
    这得罪了不少的权贵,各种阴损招式都用过了,在张缘这彭一头包后,才都明白这女神捕不好对付,惹不起躲得起啊!
    如今,王莽带着一众读书人,在绕指柔举行书会,表现出的文才折服了在场的人。
    哪怕是李斯,都不得不说一声,这文采白瞎了在王莽这厮身上。
    在夸赞完王莽后,又有人说道:“都道是这山野隐真龙,市井藏高人,果然不假!我家乡的县城中,也有一个高人,那才学属实让人拍案叫绝。”
    旁边紧接着就有人好奇询问,让其说说究竟怎么回事。
    那人在一个姑娘敬酒后,开始侃侃而谈:“那人叫罗知凡,写的锦绣文章,不是那种浮华虚物,而是有真才实学的。
    就连知县大人,都请过他当师爷,但都被他拒绝了,他就守着一个学堂,教授县城的孩子们读书。
    无论给不给钱,只要送孩子过来,他都会真心教授,这一教就是七年,善名远扬!”
    王莽一副有些兴趣的样子:“这人就没有参加县考?”
    “参加了!这人在上任知县的极力规劝下,在四年前参加了县考,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县生。”
    “咦?那他没有来郡城参加郡考吗?我怎么没听过此人啊?”
    讲述者感叹道:“唉~!因为他不来参加啊!为了此事,两任知县,都没少劝他,但他始终都以参加郡考,那些孩子没人教书的理由推辞了。
    现任知县惜才,保证自己会让人去教孩子,一应费用都有县衙出,但饶是如此,他都没有选择郡考,你们知道他怎么推辞的吗?”
    卖个关子的讲述者,在众人的催促下,才悠悠的开口:“他说读书就是是为了做官,也是为了明理,最后还是为了造福百姓。
    他现在跳过了做官的这个阶段,直接造福百姓,这不是一样的吗?他做的事情,跟科举入仕,为官牧守一方百姓是一样的。”
    当即有人赞道:“此乃真隐士啊!当浮一大白!他日,我定当去郭南县中拜访这罗先生,到时候田兄可得代为引荐啊!”
    王莽转着酒杯不说话,只是笑着看他们继续讨论罗知凡的事情。
    过了几个月后,郭南县热闹起来,罗知凡学堂旁人满为患,都是附近的学子前来求教的。
    知县为了能够获取这些读书人的人情,亲自下令将学堂周围的房子高价征用,让罗知凡开补习班,好让这里的士子们能够在郡考中有好的表现。
    而罗知凡的补习效果很明显,来这里补习的士子,大多都在郡考高中,成了郡生,这就已经迈进了做官的门槛了。
    随后罗知凡的名声大噪,新晋郡生们送来了大量的礼物,并且联合举荐罗知凡到郡守那里,让其获得面试的郡生名额。
    罗知凡送走所有人后,皱起眉头,思考要不要再换一个身份。
    就在罗知凡犹豫的时候,之前家境困难的萧三郎找了过来:“先生,我们可能搬走了,多谢先生这些年的教导,我大哥叫我来请您去赴宴,他要亲自感谢你。”
    罗知凡有些意外:“哦?你大哥回来了?”
    晚上的时候,在县城最好的酒楼中,萧家人摆下宴席款待罗知凡。
    罗知凡能够看出来萧家人穿的丝绸衣服,都是刚做出来的,萧三郎的父母还显得很局促,动作很小心,生怕脏污了身上的衣服。
    一个青年见罗知凡到场,起身将罗知凡请到主座上,随后拱手道:“是罗先生吧!我叫萧明林,是萧家的长子,自幼随师父离家,十年了现在才回来。
    先生对我家多有照料,明林感激之心无以言表,我乃修道之人,不饮酒水,以茶代酒,敬先生一杯!”
    说罢一饮而尽,罗知凡也跟着饮尽杯中的茶水:“我也是举手之劳,当不起萧公子这么感谢。”
    萧明林叹息道:“罗先生,切莫谦虚,我知道我不在家这些年,我家人都过的不好,要不是你出手相助,我妹妹都要被卖出了。”
    旁边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起身,向罗知凡倒茶:“多谢罗先生的庇佑,不仅给我们粮食,帮我们度过难关,还给我找了一份刺绣的活,此等大恩德,冷儿无以为报!”
    罗知凡视线在萧冷儿身上看片刻,就不露痕迹的转移开:“那年大灾,我也不是只借你们粮食了,不必这么客气,你心灵手巧,聪慧过人,我只是推荐你一下。”
    萧明林接过话茬:“先生,你帮助多少,我们不知道,但我知道你帮我萧家,我一定不会忘恩负义的。
    二郎三郎的名字,都是你起的,云河、平山,这很好的名字,你还给二郎找到了生计,让我们家的生活好一点。
    三郎跟着你识文学字,你还管饭,这更是大恩情。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年龄段的孩子如果不做工,就是家里的负担,多谢你给他这个机会。”
    说罢,萧明林拎出一个小箱子打开,其中放满了银子,约莫有四百多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