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三面受制
作者:琅邪王   皇后,你也不想皇上丢了江山吧最新章节     
    随着萧恪和孙鸾先后接受禅让登基称帝,夹在齐、越、宁三国之间的杜羡一时之间成为了最尴尬的存在。
    虽说也有幕僚进言说既然萧恪和孙鸾敢以臣子的身份逼迫天子退位,南面称孤,大都督执掌荆襄一州之地,何不效仿之?
    虽说杜羡自己对此也有些意动,可一想到荆州三面环敌的处境,又考虑到与自己野心极不相符的实力,还是很快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依旧老老实实做他的荆州大都督,不敢再有半点称王称帝之心。
    可尽管杜羡有心远离齐、越、宁三国之间的纷争,但荆州四战之地的位置,注定很难独善其身。
    就在萧恪在洛阳称帝不久,龙璟就派出使者前往襄阳拜见杜羡,以唇亡齿寒之言相劝,希望杜羡能够继续为大宁朝廷效力,与朝廷互为犄角,若是萧恪出兵巴蜀,则杜羡从南郡出兵北上攻打中原,以牵制齐军的兵力,打乱他们的部署,使他们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
    反之,若是萧恪出兵荆襄,朝廷则从汉中北上攻打关中,同样可以起到牵制齐军兵力的作用,使得齐军东西不能兼顾,从而力保荆襄不失。
    杜羡自己对此也有些意动,毕竟他很清楚,以他们荆州一家的实力,是绝对不可能阻止齐军南下的,联手抗齐是唯一的选择,否则最终只会被萧恪各个击破。
    只是对于龙璟他还有一些顾虑,因为之前他安插在成都的细作曾送来一些秘密线报,说龙璟曾经往永安秘密调集兵马和粮草,隐隐有出兵荆襄的意图。
    只不过之后萧恪突然兵发五路大举西征,龙璟或许是因为担心荆州一旦久攻不下,反而牵制住了自己的兵力,从而让萧恪有机可趁,便暂时打消了攻打荆襄的想法,反而将大部分兵马调去了汉中,防备萧恪南下。
    如今眼看萧恪灭了顾举,统一了北方,实力傲视群雄,又想到拉拢自己一起对抗萧恪,教杜羡如何相信他的诚意。
    只是若不跟龙璟联手,以自己如今的处境和实力,恐怕下一个被萧恪灭掉的就是自己。
    就在杜羡有些左右为难之际,之前一向对荆州虎视眈眈的孙鸾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以支持杜羡称帝为条件,希望与杜羡联手抗齐。
    按照孙鸾在给杜羡的亲笔信中所说,只要合荆扬两家水军之力,便可击败萧恪部署在长江的水师,之后便可以长江为天险,阻止齐军南下。
    孙鸾的条件开得着实诱人,很难让杜羡不为之心动。
    虽说以他如今的实力想要称帝无异于痴心妄想,可若是有孙鸾的支持,一切又自当另当别论。
    正如孙鸾在信中所说,只要两家的水军能够联手击败萧恪的长江水师,再以长江为天险,足以有了自保之力。
    有孙鸾这个盟友在,想来龙璟那边也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最后杜羡还是没有急着答应孙鸾,只是跟孙鸾的使者表示自己要三再斟酌斟酌。
    因为他心中清楚,孙鸾对荆州同样是虎视眈眈,要不是北面有萧恪这个更大的威胁存在,只怕孙鸾早就大举攻打荆州,企图将荆襄之地收入囊中了。
    有这么一层顾虑在,他自然不敢轻易答应孙鸾,就怕孙鸾什么时候就突然对自己倒戈相向,将自己给吃干抹净。
    除了跟龙璟或孙鸾联手外,杜羡倒还想过对萧恪上表称臣,以此来换取萧恪容忍自己继续在荆州割据一方。
    但他的谋士庞嵩劝他,萧恪绝非一般的枭雄之辈,一直有并吞天下之志,是绝不可能容许他继续割据荆州的,原来的幽州大都督周续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杜羡听庞嵩提到周续,对萧恪上表称臣的心很快就淡了。
    之后他便一直在龙璟和孙鸾之间摇摆不定,迟迟无法拿定主意。
    他自己倒是希望三家联合抗齐,只是孙鸾的称帝无疑是粉碎了这种可能。
    毕竟孙鸾是从其他龙氏子孙手中夺取的皇位,而龙璟本就身份存疑,若是他选择跟孙鸾联手,无疑是间接变相承认了孙鸾篡位的合法性,不仅会对龙璟自己的声望造成沉重打击,也会使龙璟身份的真实性更加大打折扣。
    杜羡自己举棋不定,迟迟拿不定主意,荆州的官员也很快分为了两派,其中以蔡家子弟为首的官员支持向龙璟称臣,而庞家子弟为首的官员支持与孙鸾联手,而荆州另外两大势力蒯家和黄家则一如既往保持中立,既不支持蔡家,也不支持黄家。
    甚至闹到最后,连杜羡的两个儿子也是各执一见,长子杜廷主张父亲本就是宁臣,自然该当效忠龙璟,而次子杜建则认为父亲也是一方枭雄,何必屈居人下,理应联手孙鸾,建万世之基业。
    兄弟俩因为联宁还是联越争得不可开交,搞得杜羡自己更加心烦意乱,越发难以抉择。
    就在杜羡自己左右为难之际,他的亲兵却突然来报,说他的外甥黄蔚府外求见。
    听到黄蔚这个名字,杜羡整个人不由怔住了。
    黄蔚是他妹妹杜玉之子,杜玉嫁给江夏名门黄锦为妻,只是黄锦短寿,不到三十岁就因为染上恶疾撒手人寰,杜玉因为伤心过度不久也追随夫君而去,只留下了不足十岁的黄蔚。
    杜羡垂怜外甥小小年纪便父母双亡,因此便将他接来府中抚养,一直将他当做自己儿子一般悉心栽培。
    黄蔚也很感激杜羡对他的照顾,一直想找机会报答他。
    因为萧恪出兵先后夺取南阳郡和大半个江夏郡后,杜羡心生忧虑,便想派人去洛阳联络顾举,商议一起联手对抗萧恪。
    黄蔚得知此事后,便找到舅父主动请缨,自愿去洛阳联络顾举。
    杜羡本不想外甥以身赴险,只是奈何黄蔚执意要去,以此来报答舅父多年来的养育和栽培之恩。
    最终杜羡拗不过黄蔚,最终同意派他作为自己的使者去洛阳见顾举。
    而黄蔚到了洛阳跟顾举说明来意之后,顾举对他的提议很感兴趣,也有心跟杜羡联手对抗萧恪。
    可杜羡那边却因为萧恪停止对荆州用兵而心生动摇,担心若是继续与顾举联手反而会激怒萧恪,引来更大的灾祸,因而开始对与顾举联手一事推三阻四,百般推脱。
    顾举虽然心中恼怒,却也还对联手一事抱有希望,便将杜羡的外甥黄蔚留在洛阳,让他在六部做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闲官,作为自己与杜羡保持联络的中间人。
    杜羡只想静观其变,也不想彻底得罪顾举,便同意黄蔚留在洛阳为官,只是一再写信嘱咐他注意保护好自己。
    可没想到萧恪会突然兵分五路大举攻打洛阳,不出几个月就夺取了洛阳,黄蔚也自此失去了跟杜羡的联系,生死不知。
    杜羡此后常常为此事难过不已,毕竟黄蔚若是有什么闪失,他如何跟黄蔚那早逝的父母交代。
    可没想到如今事情峰回路转,黄蔚竟然活着回到了襄阳,杜羡如何不为之欣喜万分,连忙吩咐亲兵带黄蔚来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