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正式施粥
作者:云似墨   重生之一路繁华最新章节     
    陆明成看暮食快做好了,吩咐人去把里正请来作陪。
    陆镇山无比紧张地坐在梁元琦下首,别看他在陆家村可以呼风唤雨,村民都得给他一分薄面,但在梁元琦面前,那就太不够看了。
    陆明成倒是一点都不紧张,就算他没有实权,但他的品级比梁元琦高。
    梁元琦看着桌子上的美味佳肴,心里感慨万千,在这样的灾年,还能活得这么的惬意,看来这个陆家,还真不容小觑。
    还有严国忠,那可是禹山学堂的夫子,并且还是京城严家的一个旁支。
    严家的家主,可是当代大儒严松,太子太傅,又是当今圣上的恩师,地位尊崇,颇受皇上重视。
    他的学生遍布大江南北,朝堂上不少重臣都是他的门生。
    他这人淡泊名利,不争权不夺利,专为皇帝培养有能力的人才,所以深得庆元帝的信任。
    “梁大人,地瓜也推广两年了,就是不知效果如何?”陆明成问道。
    “据下官所知,你献上去的那些地瓜,听说产量非常的惊人。”
    “既然试种成功了,那往外推广了吗?”
    “推广了。陛下分成两份,一份在皇城周围推广的,另一份陛下自己种植了一些。”
    “那去年的收成如何?”
    “听说不错。但大部分都进了东郡——去年那里发生了洪涝。而陛下种植的那份,直接充作军粮了。”
    “唉,边关将士也太不容易了!”里正感叹道。他晓得地瓜好吃是好吃,但那东西不解饿。
    “这已经算是相当的不错了!要是没有地瓜,粮食的价格说不定得涨成啥样呢!”梁元琦感叹道。
    吃过暮食,陆明成就吩咐人送他们去歇息了。
    把梁元琦和那些衙役安排好,陆明成又吩咐石大富把里正送回去。
    里正这两年老的特别的快,陆明成是看在眼里的,可他也无能为力。
    忙活了一天,陆明成也乏了,他躺在床上,和妻子说了一会儿话,就睡了过去。
    陆庄氏也没办法,虽说她身怀至宝,空间里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可她也不能置自己和家人的安危于不顾,能做到她这样,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第二天早上吃过朝食,梁元琦领着手下带着陆庄氏给准备的一些吃食,高兴地离开了陆家村。
    送走县令,陆庄氏收拾利索和丈夫坐在前厅,商量着施粥的事。
    “媳妇,六口大锅能供得上那些没钱吃饭的灾民吗?别发生人挤人的现象。”
    陆庄氏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她在异世就亲眼目睹过踩踏事件。
    她当时飘在暗处,看得直着急,可她一个鬼魂,啥都做不了,只能爱莫能助地干看着这件惨事的发生。
    “当家的,不行每个粥棚再增加一口大锅。”
    “这样也行!”
    陆庄氏跟丈夫合计完这件事,又让田翠花她们给准备了一些干菜和咸菜,两人这才驾着马车去了镇上。
    一路来到自家宅子那里,看留在那两个宅子里的下人,已经把灶台搭得差不多了,陆庄氏又吩咐他们再多搭一个,然后把带来的咸菜和干菜给他们各自留了一份,最后又去了北边的宅子。
    王大成领着人正在搭建大灶台,陆明成吩咐他们再多砌一个,这才让人把车上的吃食拿进去。
    夫妻俩马不停蹄地去了铁匠铺子,又买了三口大锅,送回去之后,这才去了花大姐的牙行。
    花大姐用了大半天的时间,领着他俩把昨个相中的那两个庄子看了一遍,然后又去看了宅子和商铺。
    现在的价格比以前便宜了不少,夫妻俩决定全部买下。
    办好手续,付完银票,这些庄子、宅子、商铺就归他们了。
    陆庄氏和丈夫看天色不早了,便驾着马车回了陆家村。
    梁元琦从陆家村回到县衙,就跟师爷紧锣密鼓地商量着募捐的事……
    粥棚也很快搭好,开始施粥。
    为了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王大成他们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而那些企图混水摸鱼,贪图小便宜的人,也被清理了不少。
    陆庄氏家又传来了好消息,陆晨和陆清双双考中了童生。陆晨第一名;陆清第二名。
    而这次考中的,还有刘青草的儿子陆国军。
    虽然他已经十八岁了,但好歹是个童生了。
    就此,陆晨小神童的名声传了出去。
    村里人都在感叹,陆家是真的要飞黄腾达了!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到了六月份,杨盼盼又生了一个女儿。
    陆庄氏和丈夫决定去县里看看,省得让人说他们夫妇不尽人情。
    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陆大川就驾着马车,拉着夫妻俩去了阳河县城。
    阳河县城在梁元琦的治理下,小打小闹的事情也常有发生,但没有发生大的动荡。
    陆庄氏和丈夫来到陆南上工的食肆。
    伙计们看进来一位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其中一个立马笑着迎上前,“客官,吃饭吗?”
    “不吃饭。陆南在吗?”
    “客官,你是陆管事的啥人?”
    “父亲!”
    “陆大叔,您先请坐。我去后面请陆管事过来。”此人立马改换了称呼,热情地说道。
    “麻烦你了,多谢!”
    陆明成站在那里,打量了一下周围的环境,总结出:规模中上,卫生打扫得不错。
    “爹,你咋过来了?”陆南从后面出来,惊喜地喊道。
    陆明成听到声音,转过身道:“你捎信回去,说你媳妇生了,我和你母亲过来看看。”
    “爹,那咱们先回家吧。”陆南转身向伙计交代了几句,便领着父亲出了食肆,直接上了马车。
    看着车厢里坐着的母亲,陆南关心地问道:“娘,坐了这这么久的马车,累了吧?”
    “还好!你媳妇和孩子都挺好的吧?”
    “母女平安!”
    陆南领着父母来到住处,下了马车,上前使劲敲了几下大门,大声喊道:“盼盼,咱爹娘过来看你和孩子了。”
    杨盼盼的母亲从屋里出来,打开大门,看两位亲家过来了,亲热地上前:“哎呀,亲家公,亲家妹子,你们咋过来了?”
    “二郎捎信回去,我和他爹才晓得老二家的生了,这不就过来看看。”说着,陆庄氏随着杨胡氏向屋里走去。
    “大妹子,你别挑理,盼盼还没出月子,不敢出来吹风。”
    “我不会挑这个的。”陆庄氏掀开门帘子走了进去。
    屋里闷热,奶味混杂着其它别的味道,差点没把陆庄氏熏晕过去。
    陆庄氏也算服了,这么恶劣的环境,杨盼盼还能好好的。
    “奶奶,美美都想你和爷爷还有姑姑了!”
    “那过年的时候,咋没让你三叔领你回去?”
    “娘不让——爹娘领美美去姥姥家了。”
    杨盼盼的脸火烧火燎的,悻悻地说道:“娘,你快坐下歇歇。转头对女儿说道:美美,去给你奶奶倒一碗凉茶过来,让你奶奶解解渴。”
    “别忙了,车上有水,我不渴。”陆庄氏也没往心里去,对于不在意的人,可能连挑理,都觉得是在浪费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