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这么优秀的一位同志,你良心不会痛吗
作者:蚍蜉   四合院:秦淮茹摸错门,能怪我?最新章节     
    易忠海不置可否,
    贾家在院里住了几十年,让他们搬走是不可能的,
    程治国的那两间房也是真金白银买来的,肯定也不愿意搬走。
    更重要的是,两家没一个省油的灯,
    谁搬走就意味着谁退步,
    光是这一点,想要劝任何一方,就难如登天。
    但是,如果再推脱下去,那就真惹怒熊国正了。
    易忠海想了想,说道:“这件事我会想办法,争取在一个星期内解决。”
    熊国正松了口气:“行,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贾张氏的伤势怎么样?”
    “没有伤到筋骨,但钉子扎的很深,需要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
    说起这个易忠海就难受,
    明明整件事都跟他没关系,到头来还要他付医药费。
    又聊了两句,过去询问程治国的两个保卫回来了,熊国正起身离开,马不停蹄地赶往厂里。
    他要确认程治国所说的话。
    来到厂党支部,他找了个熟人,问道:“咱们部门有跟捐赠相关的名单吗?”
    “捐赠?捐赠去找工联,来这里干什么?”
    “有个叫程治国的员工,说党支部捐赠给他很多米面,还有肉。”
    “怎么可能。”
    熊国正的朋友笑了,“我们部门可没那么闲,而且我也从没听说过有这档子事。”
    果然!
    熊国正不由暗哼一声。
    “这样,我再帮你问问。”
    “行,麻烦你了,老谢。”
    老谢摆摆手,走去问同事了,片刻之后又折了回来。
    “没有关于我们给员工捐赠的事,不过最近倒是有个员工给我们捐赠。”
    “知道叫什么名字吗?”
    老谢摇了摇头:“这件事是孙书记经手的,你可以问问她。”
    “孙书记啊。”
    熊国正有些头疼,
    整个厂里都没人愿意和孙秀丽对接工作,那女人太死板、太不通人情了。
    但好歹过来了,总要排除所有的可能性才对。
    熊国正硬着头皮找到了孙秀丽:“孙书记。”
    孙秀丽抬了一眼皮子,随即又落了下去:“熊科长啊,怎么了?”
    能不能拿正眼瞧人啊?
    熊国正有些无奈,问道:“我正在调查一个案件,案件的涉事人说他曾接受党支部的捐赠,捐赠物品是一袋面、一缸米和一些肉……”
    他话还没说完,孙秀丽就道:“没有这样的事。”
    “呃,确定吗?孙书记要不要查查档案?”
    “不用查,部门的事情,我都清楚。”
    孙秀丽这才抬起头,双手环抱胸前,面无表情的看着熊国正,“熊科长,我知道你查案办案很辛苦,但这种一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你觉得有必要相信吗?竟然还特意来这里求证!”
    熊国正神色尴尬,
    心想我这不是为了严谨吗?
    不过仔细想想,确实多此一举。
    “麻烦孙书记了,既然如此,那就不打扰你工作了。”吃了瘪的熊国正打算回去立马将程治国抓起来,好好审问一番。
    “慢着,骗你的人叫什么名字?竟然拿我们党支部当挡箭牌,我们可不能视而不见。”孙秀丽喊住了他。
    熊国正没有隐瞒,反正又不是他倒霉:“程治国。”
    “谁?”孙秀丽眉头一挑,惊讶地道。
    熊国正愣了愣,疑惑的问道:“孙书记认识?”
    孙秀丽拧眉,不答反问:“具体怎么回事,你跟我讲讲。”
    熊国正有些无语,
    孙秀丽级别虽然比他高半级,但两人不在一个体系里,八竿子打不着,这副颐指气使的语气是怎么回事?
    好在他知道孙秀丽的性格,清楚她并不是在针对自己,要不然肯定拂袖走人。
    “有人举报程治国,说他家里藏着大量的米面,很可能从事违法犯纪的活动。”
    熊国正解释道,“我去程治国家里调查,发现确有其事,但程治国说那些米面,都是党支部捐赠给他的。
    所以我才过来调查一下。”
    “具体有多少米面?一千斤,还是两千斤?”孙秀丽追问道。
    熊国正失笑:“哪有那么多,米面各差不多一百斤吧,肉约莫二十斤。”
    “呵!就这些?”
    孙秀丽冷笑一声,“怪不得。”
    见熊国正一脸疑惑,她接着说道:“我们确实没给程治国同志捐赠过任何东西,但程治国却给我们捐赠了不少。
    他让你过来,也不是单纯为了消遣你,估计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自证清白吧。”
    “他给你们捐赠?”熊国正面露错愕,“捐多少?”
    “不多,米、面,还有其他杂粮,各一千斤。”
    一千斤……
    熊国正瞬间瞪大了眼,脸上渐渐被震惊占据。
    真的假的!
    那个无赖?
    先不说他有没有能力搞到这么多粮食,就算有,
    一个抢了别人媳妇,却一分钱不舍得给人家的家伙,会将这么多的东西,无偿捐献出去?
    搞笑的吧!
    他下意识觉得孙秀丽搞错了,
    或者她嘴里的程治国,并不是他认识的程治国。
    但要说整个党支部,任何人都可能搞错,但唯独孙秀丽,你可以不认可的她的行事作风,却没办法质疑她的办事能力。
    所以,到底是怎么回事?
    熊国正眉头紧锁,只觉得像是撞到了墙上,整个人晕头转向,一时间竟找不到方向。
    “程治国同志虽然刚进厂,并且自己生活拮据,但为了让更多的人吃得上饭,让更多有困难的同志走出困境,毅然决然的当掉了自己的传家宝,全部换成了粮食,捐给了我们。”
    虽然程治国的目的不纯,但毕竟行为是好的,值得赞扬和让大家学习的,
    所以孙秀丽也不介意在这种时候美化一下他,
    “这还是第一批,接下来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
    “熊科长,这样一个觉悟高、心地善良的同志,在付出那么多之后,藏有一点私心,给自己留了一袋粮食。”
    “这种行为,很可耻吗?”
    “犯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