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 这笔钱赚的太少了
作者:花玉石   1983:寒门破窑娶懵懂知青最新章节     
    三辆货车拉三辆小麦收割机回大坪村。
    秦川站在卸机子的塔吊跟前,看十几个人帮忙从货车上卸下小麦收割机。
    新安县收麦任务说好的四五天,可整整八天过去,三辆收割机才返回大坪。
    “小亮,咱张村长呢?”秦川喊货车司机问话,不见带头的张春是几个意思?
    “川哥,张村长跟新安县领导要钱去了,回来就晚了。”
    这让秦川不理解,五万块不是提前付了吗,张春跟新安县领导还要什么钱,还缠搅什么。
    仔细一想,春叔什么想法什么意思,秦川也能理解。
    三辆收割机出去八天,挣回来五万块,张春心里下不去,他的意思跟新安县领导再争取一把。
    吃过了中午饭,睡了一个午觉,等到了下午四点,张春才骑着摩托车回大坪。
    黑了瘦了,这笔钱挣的他一肚子火。
    “川子,咱再不跟新安人打交道了,什么混蛋干部,八天时间,两万多亩麦,一千多万斤,咱从地头拉到粮仓,他就给我五万?要不是陆书记拨这笔钱,他一分都不出。”
    张春抱怨了一大堆。
    秦川不信,除了陆书记拨下来的这笔钱,从他们的县委雷书记,到农牧局的何局,到种粮农户,就给的这五万块钱?
    帮他们收一亩地不到两块钱?
    “春叔,五万块钱两万亩,也用不了七八天时间吧?”
    张春阴沉的嘴上一个微笑:“川子,你想都能想到嘛,八天时间还收别处的麦,也是新安县的,零散种植户,八亩十亩的人家,有钱的一亩地给七块八块,没钱的一亩地给五十斤粮,嘿嘿,七八万斤小麦要拉回来。”
    张春从包里掏现金,何局的五万块,零散种植户的一万多块,七八万斤小麦折价一万多。
    这就是三辆收割机三辆货车,六个司机出去八天的收成。
    张春能饶过他新安县?
    一张手续从他包里掏出来。
    “该要的一个子都不能少,一亩地五万块已经是咱底线,他敢不认?我说了,你们以后别想着跟我和秦总有经济交往,五万块钱的粮必须拉来,明天就拉,我给他们算的高高的,一斤两毛。”
    一斤两毛,二十五万斤小麦,张春的意思,小川你的货车紧急出动,用接下来三天时间拉回来,一天都不能拖,要不然这帮家伙有的是理由推辞。
    手续上有县委书记雷成满的签字,有农牧局领导的签字,有新安县粮食局负责人的签字。
    秦川满口夸赞:“可以啊春叔,不错不错,我这就安排三辆车去拉粮。”
    张小亮,张保中,潘越三辆车一天跑两趟,两天半拉回来二十五万斤麦子。
    张春整理好手里这笔钱,嘴上嘀咕:“还要出一笔工钱,一分都不欠大家的。”
    七月底开出去一笔工钱。
    除了原来的杨柳新村劳动力一百二十人,还有小水村和顾家善村的一百二十七人。
    这笔工钱一下午发完,在张春手底下出去了五万七千块。
    张春拨拉算盘珠子,出这笔钱又出的他满嘴抱怨,刚好将收麦子八天挣的现金付完。
    “奇了怪,一进一出差不多刚好扯平,难道这是小川你算好的?”
    “胡扯,我算好这个干什么?”
    “川子,不管怎么说,赚了三十几万斤粮,等到明年涨价涨到三毛四毛卖出去,可不是大赚一笔?”
    秦川看张春想拿倒粮食赚差价,必须给他提个醒。
    “春叔,物价涨归涨,粮食不会涨的太厉害,赚不了太多差价。”
    张春想想,叹一口气:“小川,你说的这事儿我信。”
    两人正说这些事,杨尕蛋带着两个杨柳新村的人进来了。
    “小川老板,张村长?”
    杨尕蛋站在院子里喊人。
    张春招呼他们:“进来说,还站在院子里喊,什么事儿这会儿跑来说。”
    他们刚从张春手里领完七月的工钱,他们修大坪村的护田堤坝,一天到晚干苦力活。
    秦川看他们几个约在一起来了,微微皱眉,怎么着,工钱给你们发的不对?
    “张村长,小川老板,我们杨柳新村四十八户人都搬过来了,秦书记给我们换了户口本发了身份证,我们两百六十多口子人都是正经大坪村人了。”
    张春瞪眼:“尕蛋,这事儿我知道嘛,小川也知道,你们有必要跑来专门说?”
    杨尕蛋非要张村长看他手里的户口本和身份证。
    “看看呀,好好看看,新户口本,大坪人,这可了不得。”
    张春接过他的户口本看,嘴上不屑:“尕蛋你想啥呢,你来就是给我看这个?”
    “张村长,小川老板,我们已经是正正经经大坪人,修护田是我们应该干的,干么给我们还发工钱?”
    “我们不要这个月的工钱,我们也好好干。”
    杨尕蛋身后的几个人都点头表态,都说不要这笔工钱。
    这让秦川有些不可思议,见过嫌钱少的人,没见过嫌发工钱发的多的,这也是大坪村特色?
    张春唬着脸,心里虽然乐呵,说话假装生气。
    “杨尕蛋,你们一百多人辛辛苦苦一个月白干呀,赶紧回去,再别瞎想,听小川安排,他让你们干什么你们就干什么。”
    杨尕蛋不知道怎么说清楚心里的感受,想了半天,憋出一句话:“可是张村长,我们每家都有一亩辣椒地,一天摘一千斤,收入两百块呢,我们不能白拿这笔钱啊!“
    秦川更疑惑,杨尕蛋他们怎么想的,怎么能说出他们白拿这笔钱的话。
    张春拽一把杨尕蛋,悄悄给他解释。
    “尕蛋,你脑子有毛病是不是,你会不会算账,三百亩辣椒地,一天摘三十万斤,小川挣三万,你才挣两百,你慌什么?”
    “可是……”杨尕蛋不知道怎么说。
    “可是个屁,回家吃晚饭去!”
    “张村长,我们杨柳人感觉在天上过日子。”
    “什么天上地下,别胡思乱想,好好干活,保质保量别磨洋工。”
    打发走杨尕蛋,张春乐呵呵。
    “川子,瞧瞧,这就是咱大坪人,还说他们眼里只有钱,出去瞅瞅,哪里能找上咱大坪这样的人这样的村,这叫什么来着,精神文明。”
    小川侄儿斜他一眼,把他从天上拽下来。
    “行了春叔,别飘了,回家看我春婶去,我春婶有啥情况赶紧找崔大夫。”
    张春越飘:“川子,真没想到医院的崔大夫在咱大坪守着她们,瞧瞧,这还了得,这就是咱大坪。”
    张春认为天底下再找不见第二个大坪,唱几句秦腔回家吃饭去。
    顾秀秀蹬蹬跑进院里,一脸恐慌。
    “张村长,川哥,他们打起来了,赶紧去劝呀。”
    张春刚说完大坪村有精神文明。
    “谁跟谁打起来了?”
    张春脸上不信。
    顾秀秀更着急:“我叫不上来是谁,是王家的和李家的打起来了。”
    张春骂骂叨叨往外跑,又问顾秀秀:“他们在哪里打架?”
    “这会儿在楼房院里。”
    张春先跑过去。
    秦川也回楼房住区,慢腾腾走。
    “川哥,你快点呀,他俩一个揪着一个头发,打的可凶了。”
    秦川无所谓:“他们打他们的,关我什么事儿,打去!”
    顾秀秀瞪大眼:“川哥,就是跟你有关呀,王家那个说那个孩子是你的,李家的说不是,两个争着争着就打起来了,一直打到咱楼底下。”
    “到底谁跟谁打呀,你半天说不清楚?”
    “王家的和李家的,他们争着说你坏话,然后就打起来了。”
    秦川也往楼房住区跑,老远看见一号楼下面乱糟糟一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