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大获全胜17
作者:鹏鹏君爱我   职场风流最新章节     
    到了楼顶,看看下面,窦胜利却又没勇气跳楼了。
    跳下去,就一命呜呼。
    窦胜利坐在天台上,点燃一支烟。
    他的内心深处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想死,又不敢。
    不死,就得坐牢。
    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
    如果不死,这几年攫取的不义之财,肯定都得查封上交。
    如果死了,财产基本上可以保留下来。
    纪委不会和一个死人过不去。
    很多贪官在被查前自杀,官方甚至都不宣布是畏罪自杀,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描述成抑郁症自杀。
    窦胜利想到了老母亲。
    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既当妈又当爹将他拉扯大,含辛茹苦抚养他成人,节衣缩食供他上大学。
    窦胜利当初也非常痛恨贪官。
    没想到,有一天他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如果可以重来,他不会成为贪官。
    可是,已经没有如果了。
    由于精神恍惚,烟头烫手时,窦胜利才察觉到烟熄灭了。
    窦胜利又点燃一支烟。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又打来电话:“窦县长,什么时候到?”
    窦胜利问:“哪些人参加?什么重要议题,需要临时开会?”
    主任说:“窦县长,是李恨水书记要求开的,说是传达市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此外,还要传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讲话精神。”
    窦胜利说:“告诉李恨水,我有急事请假,参加不了会议。”
    主任为难地说:“窦县长,李恨水书记说了,所有参会人员一律不能请假。”
    这次临时安排的会议,确实是为窦胜利量身定制的,为的就是留置窦胜利。
    但云河县目前为止,只有李恨水一个人知道,其他人都被蒙在鼓里。
    当然,有的人可能已经猜到,有可能借开会名义留置人,但恐怕没想到,将要被留置的会是窦胜利。
    “让李恨水直接打电话给我!”窦胜利冷笑一声,悍然挂断电话。
    窦胜利终于明白一个事实:在与李恨水的权力斗争中,他败了,一败涂地。
    几分钟后,李恨水亲自打来电话,但窦胜利挂断电话,没有接听。
    手机弹出来一条新闻:江南市委原书记常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常春官宣落马,对窦胜利是致命一击。
    窦胜利一直心存幻想,常春会东山再起。
    现在,幻想彻底破灭了。
    在这一刻,窦胜利又想到了死。
    死亡很痛苦,但也只是一刹那间的事。
    从人上人,到阶下囚,并将牢底坐穿,那才真的是生不如死呢。
    李恨水又打来电话。
    窦胜利情绪失控,对着李恨水大吼大叫:“李恨水,老子在和你的争斗中败了!但老子不服气!老子做鬼也饶不了你!”
    然后,窦胜利发疯般冲向天台边,纵身跳了下去。
    窦胜利生前做了很多坏事,死时还拉了一个垫背的。
    楼底下,一个男人正在给情人打电话,商量幽会地点,刚确定好地址,窦胜利从天而降,将他当场砸死。
    高空坠物,哪怕一个鸡蛋,从三十二层落下,都会给人造成重大伤害,何况是一个一百多斤的男人。
    李恨水当时很诧异,窦胜利情绪为什么如此激动?难道预感纪委要留置他?
    直到听到窦胜利的死讯,才明白了。
    窦胜利本以为,以自杀换取受贿得到的财物不被查封上交,牺牲他一人,幸福家里其他人,然而,他失算了。
    在窦胜利跳楼自杀前,纪委已经对其立案。
    虽然无论官员是在立案前,还是立案后死亡,都可以继续调查,但一般情况下,在立案前死亡的,大都不再调查,不再追究。
    但窦胜利是在立案前自杀身亡的,纪委还要继续调查,因为死了只是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赃款等还是要追缴并上缴国库。
    窦胜利自杀身亡后不久,云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江西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市纪委留置。
    本来,邱少林还设想通过提拔的方式,将江西斌调离云河县,但张鑫雨立了大功,她选派得力部下通过举报线索入手深挖,挖出江西斌涉嫌贪腐案,初步核实,江西斌涉案几百万。
    张鑫雨随后向邱少林汇报。
    邱少林自然同意严查。一来,这是帮助老友儿子李恨水,二来,打击江西斌背后的靠山朋一伟。
    朋一伟自恃是江南官场老人,对邱少林阳奉阴违。
    邱少林正好借江西斌案敲打朋一伟。
    江西斌被留置后,交代了向朋一伟送礼的线索。
    但邱少林将这些线索封存。
    江西斌是副处级领导干部,由市纪委调查。朋一伟是副厅级领导干部,有问题,由省纪委调查。
    有了朋一伟的把柄,邱少林可以轻松拿捏朋一伟,不再担心他搞小动作。
    这些把柄,就是朋一伟头上的小辫子,邱少林轻轻拽一拽,就能让朋一伟头疼。
    古代皇帝用官员,明知道有些官员贪腐,并有证据材料,但就是不拿下,目的就是保证对官员的绝对控制。
    如果官员不听话,就很快将其拿下。
    相比之下,那些为政清廉、口碑很好的官员,皇帝有时候也拿他没办法。
    在大多数皇帝的眼中,清官可敬,但并不可亲,动辄直谏;贪官面目可憎,用起来却得心应手。
    的确,很多时候,贪官往往比清官更忠心、更好使唤。
    比如,唐玄宗重用李林甫、嘉靖帝重用严嵩、乾隆帝对和珅一宠就宠了二十多年。
    和珅就替乾隆干了不少脏活,背了不少黑锅。
    比如,和珅替乾隆想出了一个以钱顶罪的议罪银制度。
    官员有罪,根据罪责轻重,以多少银子可以减免处罚。
    议罪银制度出台后,贪官非常欢迎,清官则质疑反对。
    议罪银制度,事实上成就了乾隆皇帝“小金库”。因为罚款并不是交到国库,而是交到内务府。
    罚款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乾隆个人支出。
    乾隆六下江南、建行宫、举办大典,全部由“小金库”开支,不但不动用国库资金,还有盈余。
    乾隆有钱了,却导致官吏更加腐败,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狗,人给骨头才会听话。皇帝对于大臣也是如此。
    有了把柄,皇帝可以轻松拿捏。但对于口碑好的清官,皇帝有时候没有什么办法。
    况且,贪官的钱财,其实并不是他自己的。皇帝只要一声令下,贪官的钱财就成为皇帝个人的。
    最后,贪官人财两空,遗臭万年,皇帝却英明神武,名利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