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为跟金国苟和,赵构秦桧谋害岳飞,李世民破防大骂
作者:张石坚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     
    过了好一会,杨勇才开口道:
    “儿臣觉得,岳飞恐怕是不会按照父皇您的这种方式去做的。”
    隋文帝呵呵一笑,点头道:
    “那是自然。朕和岳飞原本就是两种人。”
    “坦白说,如果朕穿越到了岳飞身上,那么朕就不可能撤军,而是继续北伐,渡过黄河追击兀术。”
    “啊?”杨勇大为震惊,不敢置信地看着隋文帝。
    “父皇,您刚刚还说要忍耐的。”
    隋文帝笑道:
    “此一时彼一时也,傻孩子。”
    “你可以想一想,如果岳飞当时不理睬赵构的十二道金牌继续北伐,会发生什么事情?”
    说着,隋文帝看了面前的群臣一眼。
    “诸位卿家也可以参与讨论,帮助勇儿集思广益。”
    于是,诸多隋朝大臣们自然也加入了热火朝天的讨论中。
    经过激烈的相互反驳和分析,大致的思路基本成型。
    岳飞执意拒绝朝廷的命令北伐,肯定会在知情的岳家军高层内部引发一定程度的动荡。
    以岳飞平日的威望,这种动荡不太可能会对岳家军造成太大的困扰,岳家军的整体实力和听命程度都不会下降。
    那么接着就是岳飞占领汴京,渡河追击兀术。
    抵达河北之后,有多路义军的帮助和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岳家军定然能势如破竹地收复河北大片地区,直指金国中都。
    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国两淮、关中地区的兵马肯定是要进行撤退收缩的。
    中路都被打穿,马上岳家军都要捅到老家去了,两翼不收缩,难道等死?
    伴随着两翼金军的收缩,无论是东边的韩世忠、张俊、刘琦,又或者是西边的吴璘等人,必然都不愿意放弃到手的功劳。
    就算他们不愿意和金军交战,也一定会顺势北上,收复那些被金军放弃的城池。
    那么,整个黄河以南就有很大可能性,不费吹灰之力落入宋朝的手中。
    此时,岳飞就必然成为宋朝的大功臣。
    但也会成为赵构和秦桧的眼中钉肉中刺!
    赵构和秦桧一方面会捏着鼻子承认岳飞北伐的功绩,另外一方面也必然会想方设法把停止战争,把岳飞调回临安进行处置。
    有十万岳家军护身的岳飞,肯定是谁也处置不了的。
    但到这里,岳飞的情况就非常危险了。
    他一方面是功高震主的大英雄,另外一方面因为违背命令是赵构秦桧的必杀目标。
    该怎么办?
    众人讨论半天,提出许多种可能性,都被相互否定掉了。
    隋文帝笑呵呵地听着众人讨论,突然开口提示了一句:
    “各位,别忘了在金国那边,还有一个大宋皇帝活着呢!”
    众人闻言,先是身体一震,随后顿时都明白了过来。
    宋钦宗还活着!
    杨勇思绪前所未有地活跃,脑海中一个计划立刻成型。
    “岳飞收复河北之后,应该马不停蹄继续追击,直接杀到金国中都。”
    “要么灭掉金国,要么就逼迫金国交出宋钦宗然后讲和。”
    “在获得宋钦宗之后,岳飞可以立刻率领十万岳家军护送宋钦宗南下前往临安府。”
    “有宋钦宗这个正牌皇帝在手,岳飞就拥有了和赵构、秦桧等人博弈的筹码。”
    “最简单的情况就是,岳飞直接护送宋钦宗抵达汴京重登皇位,让赵构秦桧前来觐见。”
    “一旦赵构秦桧不愿意承认宋钦宗重登帝位,岳飞立刻领兵南下临安征讨赵构、秦桧两个逆贼!”
    “宋钦宗的正统加上岳飞民族英雄的身份,还有岳家军天下无双的战斗力,绝对能轻松拿下赵构、秦桧!”
    “在那之后,岳飞就是大宋的曹操,想忠于大宋就忠,不想就能改朝换代!”
    隋文帝听着杨勇这一连串的话,脸上露出了微笑。
    “不错,勇儿,你终于误了。”
    旋即,隋文帝又感慨道:
    “岳飞还是被精忠报国这四个字给迷了眼睛啊。”
    “赵构这种皇帝,有什么效忠的必要?”
    “该换就换,这样才是真正对得起大宋,对得起华夏老百姓的大好事!”
    说到这里,隋文帝又摇了摇头。
    在这种时代,大部分人的心中还都是“忠君报国”的理念。
    事实上,忠君是必须的吗?
    没必要。
    只要忠于华夏,只要能让华夏文明继续发展,继续强盛。
    改朝换代,又有何不可?
    皇帝什么时候没有?
    华夏文明,才是真正的唯一!
    可惜,可惜。
    这就是岳飞的局限性啊。
    隋文帝一边感慨,一边继续注视着金幕: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岳飞虽然阻止了韩世忠的死亡,但有些事情他依旧是无法阻止的。】
    海州城外。
    岳飞震惊地看着面前的张俊。
    “张大人,你为何要拆毁海州城?”
    张俊看了一眼岳飞,面无表情地开口道:
    “这是陛下的旨意!”
    海州、楚州这些地方,都位于淮河以北。
    由于杜充决黄河导致黄河夺淮,现在应该说是黄河以北。
    明面上的理由,是这些城池在黄河以北属于孤城,不利于防守。
    但张俊知道赵构和秦桧的真正意思。
    那对君臣已经打算完全放弃淮河以北的所有地区,就以淮河为界,和金国苟和。
    岳飞非常愤怒,据理力争。
    “区区一条大河,根本就不可能成为大宋的防守屏障。”
    “金军连长江都能南渡,这大河又算什么?”
    “在大河以北建立诸多据点,才是最有效的防守方式。”
    “况且弃守楚州,拆毁海州,将来大宋还怎么北伐?”
    然而岳飞的这些话并没有让张俊有任何退缩。
    张俊斜了一眼岳飞,平淡地说道:
    “朝廷让本官主事,这就是本官的最终决定。”
    “岳大人,你只需要看着就好。”
    岳飞无可奈何,只能沉默地看着面前的海州变成废墟,看着诸多海州民众在张俊的强令下,哭声震天地离开居住了千百年的家乡,朝着淮南而去。
    【亲眼目睹了种种倒行逆施却无力阻止的岳飞极为愤慨,回到临安府之后立刻就向赵构递交辞呈。】
    赵构看着面前的辞呈,忍不住重重地哼了一声,极为不满。
    “都这种时候了,这个岳飞还给朕脸色看,还想要用辞职来要挟朕?”
    秦桧在一旁赶忙趁机上眼药,道:
    “陛下,岳飞就是这种目中无人的样子,否则当初也不可能一连十二道金牌才勉强召回。”
    “经过这些事情,他非但没有悔改,还屡次上奏章威胁陛下。”
    “此人若是继续留着,将来必成大患啊!”
    赵构脸色阴沉,良久之后终于下定决心,看向秦桧。
    “好,那件事情你可以开始去办了。”
    秦桧闻言大喜过望,立刻道:
    “臣遵命!”
    【表面上,赵构不但没有批准岳飞的辞呈,还下诏情真意切地安抚了一番岳飞。】
    【但实际上,在解除了韩世忠兵权之后,下一个遭受大难的自然就是岳飞!】
    【就在岳飞提交辞呈不久,对金军而言最不适合用兵的夏天也过去了。】
    【于是在兀术的率领下,金国再度大举对南宋用兵,以继续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的筹码。】
    兀术领兵浩浩荡荡地进军两淮。
    此时韩世忠的兵权已经被完全剥夺,淮东、淮西两支大军尽在张俊的掌控中。
    张俊在赵构、秦桧的授意下,将本部张家军撤到长江以南的建康府,刚刚接手的韩家军则在建康以南的镇江府。
    整个长江以北,竟然只有张俊侄子张子盖所率领的三千骑兵“伺敌进止”。
    不但淮河以北所有地区被放弃,事实上连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也不要了。
    于是兀术自然势如破竹,很快就攻破了泗州、楚州、淮阴、六合、招信等两淮城池。
    镜头中,无数南宋百姓被金军残害、屠戮、污辱。
    反而是在西部战场上,吴璘等人由于天高皇帝远,加之大将吴玠已死,巴蜀宋军本就已经被拆分,反而保持了战斗力。
    吴璘等人连战连捷,接连击溃金军,甚至还反攻占领了几个州郡。
    这也足以证明,此刻宋军的战斗力已经不在金军之下。
    若是能正面抗衡,南宋已经拥有足够实力反攻金国,甚至灭亡金国。
    然而赵构、秦桧、张俊这三个无耻的君臣组合,只想着苟安和争权夺利,将岳飞、韩世忠等忠心耿耿的将军夺权闲置,自毁长城,最终带来了这样的恶果。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赵构不但不以为耻,反而公开宣布要跟金国方面议和。
    议和苟安的策略,虽然依旧受到诸多南宋有识爱国之士的极力反对,岳飞也在其列。
    但赵构、秦桧、张俊三人已经完全把持了皇权、政权和军权,任何的反对声都无法掀起什么波澜了。
    秦桧又来觐见赵构,并带来了一大堆的奏折。
    “陛下,这些都是朝中官员弹劾岳飞的奏章,还请陛下过目!”
    既然赵构、秦桧君臣已经决定再次向金国屈膝议和,那么就必须要满足兀术的最大要求——除掉岳飞!
    早在几年前,秦桧就已经完全把持了御史台,让所谓的言官们成为了投降派的走狗。
    此刻想要构陷岳飞,这些秦桧走狗们自然是疯狂出力,各种弹劾奏章应有尽有。
    赵构满意点头,粗略地浏览了一下上面的罪名。
    第一条是“自登枢院,郁郁不乐,日谋引去,以安旧闲”。
    指责岳飞不愿意给国家效力。
    第二条是岳飞在淮西之战中,“坚拒明诏,不可出师,导致濠州之败”。
    说的是岳飞在濠州之战中拒绝救援张俊,导致失败。
    第三条是:“宣言于众,以楚(州)为不可守,退兵江南,致有两淮之祸。”
    说的是刚刚发生的金军荼毒两淮事件。
    这三条罪名当然都是扯淡。
    尤其是后两条,濠州之败是张俊刚愎自用强行要求岳飞不得支援,退兵江南更是张俊以枢密使的身份强行要求。
    但张俊为了加官进爵,和赵构、秦桧沆瀣一气,秦桧自然也就投桃报李,把张俊的过错全部都推到岳飞身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弹劾奏章也是实在找不出岳飞的毛病了。
    只能让岳飞给张俊背黑锅,才能实现对岳飞的弹劾打压。
    赵构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
    但这些弹劾奏章原本就是赵构想要的结果,他自然不会反对,而是非常满意地对着秦桧说道:
    “朕早知岳飞言行如此,实在是让朕愤慨啊!”
    秦桧闻言忙道:
    “岳飞此人素来狼心狗肺,陛下能识破岳飞真面目,善莫大焉!”
    在犹如潮水一般的弹劾面前,岳飞自然不可能不为所动。
    临安,岳府书房。
    岳云极为愤慨地对着岳飞开口道:
    “爹,秦桧张俊等人如此无耻,竟然用这种根本站不住脚的理由来诬陷您。”
    “咱们必须要联合朝中有志之士,上奏章反驳,打倒秦桧张俊,还朝廷一个朗朗乾坤!”
    岳飞看着面前愤怒的长子,没有说什么,只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云儿,不必多言,为父已有打算。”
    等岳云离开之后,岳飞再度提笔,写下奏折:
    “……臣请辞去所有官职,归隐山林,冀保全于始终,不负效忠陛下半生之念。”
    【宋朝素来有“刑不上士大夫”的传统,岳飞已经做到了太尉、枢密副使的高官,无疑已是士大夫的顶层。】
    【但即便是这样的岳飞,也在奏折中说出“冀保全于始终”的话,明显已经意识到了赵构、秦桧等人的杀机。】
    【只是此时的岳飞已经丧失兵权,又在临安城中被无数监视,想要保全活命,已经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事情了。】
    鄂州。
    岳家军副帅,御营军都统制王贵按照朝廷的诏令,前往镇江府面见如今南宋朝廷真正的掌兵者张俊。
    张俊态度倨傲,敷衍了几句之后直入正题。
    “王贵啊,听说你之前在军中因为两次违背军令,受到岳飞的惩罚?”
    王贵愣了一下,点头道:
    “确有此事,不过末将当时也的确犯错,罪有应得。”
    王贵的两次犯错,其中一次就包括上次北伐,在颍昌府外怯战。
    若非岳云极力要求出战,那一战的结局尚未可知。
    岳飞事后并没有因为王贵是发小、副帅而手下留情,依旧责罚了王贵。
    王贵也心服口服。
    张俊闻言,顿时不喜,冷笑道:
    “怎么叫罪有应得?分明就是岳飞对部下过于严苛,多方打压!”
    没等王贵反应过来,张俊就又继续开口道:
    “眼下陛下和秦相公已经准备查办岳飞,你本是岳飞心腹党羽,自然也在查办之列。”
    “若你能配合朝廷揭发岳飞的不法事迹,朝廷自然会对你宽大为怀。”
    王贵大吃一惊,身体颤抖。
    “这,张大人,岳帅对陛下和朝廷向来是忠心耿耿,怎么可能有什么不法事迹呢?”
    “还请张大人禀明朝廷,让陛下和秦相公明鉴啊!”
    王贵极力给岳飞喊冤申辩,希望能让张俊改变主意。
    但张俊既然都和赵构秦桧狼狈为奸,又怎么可能会同意给岳飞洗清冤屈?
    张俊再三威胁王贵,扬言若王贵不揭发岳飞就将王贵罢免将职,外放当一岭南戍边小兵。
    王贵依旧还是不为所动,各种给岳飞求情。
    终于,张俊忍无可忍,拿出了杀招。
    “王贵,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外面有两个私生子吗?”
    “若是你不同意,我立刻就能让你那两个在临安的私生子死于非命!”
    “不仅如此,除你之外,你全家也通通都得死!”
    王贵闻言,顿时如遭雷击。
    “张大人,你……”
    张俊冷冷地看着王贵,道:
    “少说废话,你到底是揭发岳飞,还是不揭发!”
    王贵浑身颤抖,各种念头在脑海中碰撞。
    最终,他无可奈何地开口道:
    “我,我愿意揭发岳飞的不法事迹!”
    张俊闻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不由放声大笑起来。
    “王贵,算你还是一个识时务的人!”
    画面一转,王贵已经离开,取而代之的是岳家军的另外一位副将张宪。
    张俊将之前对王贵说的那番话又对张宪说了一通,同样也要求张宪揭发岳飞。
    岳家军的两大副帅如果同时揭发岳飞的不法事迹,那么全天下的南宋子民肯定都会信服,觉得之前被岳飞蒙蔽,痛骂岳飞是个伪君子。
    如此一来,南宋朝廷自然就能顺理成章地杀掉岳飞,也不用担心引发大规模的国内动荡了。
    在张俊想来,王贵这个岳飞的发小都屈服了,张宪只不过是半路加入岳家军的,自然是更容易屈服。
    但张俊想错了。
    任凭张俊怎么威逼利诱,张宪只是冷着脸,平静地开口。
    “岳帅一心为国,全无任何私心。”
    “完全就不存在的事情,大人让末将怎么揭发?”
    张俊恼羞成怒,又拿出了之前对付王贵的终极杀招,拍桌对着张宪喝道:
    “张宪,你若是执迷不悟,你的家人也会被你牵连而死!”
    听到这句话之后,张宪的脸上没有任何恐惧,反而笑出了声,道:
    “张大人,我一生抗金,我家人也早就知道这是一条不能容于朝廷诸公的不归路。”
    “我们早就做好心理准备了。”
    张宪盯着张俊,一字一顿地开口道:
    “我张宪就算是死,也绝对不会出卖岳帅!”
    “你!”张俊气得不行,直接拍桌。
    “来人,把这个执迷不悟的蠢材给本帅锁拿,押入大牢!”
    张宪一动不动,任凭张俊的卫士们将自己锁拿。
    只是在临走的时候,轻蔑地对着张俊说了一句话。
    “张俊,你能杀了我张宪,你还能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吗?”
    【就在张宪被捕的同一天,赵构也正式颁布圣旨,将岳飞免去枢密副使的官职,充万寿观使闲职。】
    【在这份免职的诏书中,赵构竟用了“摘深畔以交攻……朕方记功掩过”的话,直言不讳地栽赃岳飞曾经背叛南宋。】
    【至此,赵构想要残害岳飞的心思,昭然若揭。】
    【与此同时,赵构、秦桧和金国兀术方面的和谈,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淮南,金军帅帐。
    一众金国将领聚集在一起,对着兀术诉苦。
    “大帅,整个淮南,所有能抢的粮食咱们都抢了,可是粮食远远不够啊。”
    “我军中已经断粮三天,眼下全都靠宰杀骡马为食。再过几天骡马杀完了,恐怕就只能吃人了!”
    “大帅,我部有八成随军奴婢都已经饿死,但粮食依旧不足,再过几天,恐怕连将士们都要大批饿死了。”
    听着诸多部下的话,兀术的脸色也是极为难看。
    南宋方面的确是放弃了淮南,任凭兀术肆虐两淮不假。
    但当地的南宋老百姓也不是傻瓜。
    这么多年了,金人是什么性格,所有人都非常清楚。
    留在两淮,只有死路一条!
    在驻守当地的宋军撤退之后,当地的南宋老百姓也直接跑光了。
    河流遍布,平原处处的两淮地区,竟然成了上百里乃至上千里都见不到任何炊烟的无人区!
    这下子,兀术所率领的十万金军就非常尴尬了。
    十万大军,人吃马嚼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想要靠后方运输?
    中原早在去年的北伐就被岳飞打烂了,数十万军民跟着岳飞南迁。
    如今金国占据的中原粮食产量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别说什么支援前线了,中原老百姓们自己能活过冬天都不错了。
    河北?河北距离两淮实在是太远了,承担不了后勤的责任。
    而且河北还得想办法支援中原、关中那边的金国守军,对两淮这边出不上什么力。
    眼下唯一还在支撑金军粮食的,只剩下一个山东。
    山东毕竟有曲阜孔氏作为榜样,孔氏家族是谁当皇帝就投降谁,突出一个膝盖够软,所以山东方面还是源源不断有粮草过来的。
    仅仅凭借山东一省之力就想要供养金国十万大军,显然是不可能的。
    更恐怖的事情是,再过两个月,冬天马上就要来了!
    两个月对一场举国之战来说,那就是转瞬即逝。
    冬天一到,大雪封路,山东的后勤马上就要断掉。
    所以从表面上来看,兀术这次南下的确是占据了两淮南宋的大片领土,是不折不扣的胜利者。
    实际上,兀术的十万胜利之师,马上就要在丰饶的两淮平原上被活活饿死了!
    当然了,兀术还可以按照之前金国南下的传统,直接打到南宋实际控制区去抢。
    可问题在于,现在宋金之间的战斗力,和当年可是不一样了。
    兀术非常清楚,一旦自己当真领兵尝试渡江,肯定会被南宋军队打得满头包。
    甚至这种行为还可能帮到岳飞。
    赵构要是听说兀术南下,情急之下恐怕就要重新启用岳飞了。
    所以兀术现在是进退两难。
    进,救岳飞的命,还会吃败仗。
    退?那这一次南征所有努力付诸流水,兀术在金国内部的地位也会遭受质疑,甚至可能会因此而下台。
    兀术深吸一口气,屏退众将,只留下几个心腹,然后急切地开口道:
    “前往江南议和的使者怎么还不回来?”
    “赶紧派人去催,只要发现使者,就把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接到本帅面前!”
    说来好笑,兀术作为金国主帅,这一刻盼望议和使者的心情,竟然远比赵构、秦桧这对投降派君臣还要急切!
    【在兀术如此急切盼望议和的情况下,双方的议和进展自然极为神速。】
    赵构得知消息,当然也是欣喜不已。
    他对着秦桧道:
    “好了,既然进展如此迅速,那么明日就可以正式将岳飞、岳云等人下狱了!”
    杀岳飞,本来就是和谈的一环。
    赵构当然不可能忘记。
    秦桧闻言忙道:
    “臣遵命,明天就让人去办了。”
    “对了陛下,这是关于送给大金兀术元帅的礼品,还请过目。”
    赵构秦桧既然坚持之前的下跪求和,各种厚礼自然是不能少的。
    赵构仔仔细细地看着礼单,过了好一会才道:
    “等等,不能送上等丝绸给兀术大帅。咱们国库中眼下就只有上等丝绸三百匹,全部都送给兀术大帅,难道将来要把中下等的丝绸送给大金皇帝陛下?”
    “这君臣之礼还是不能乱的。所有上等丝绸都留着,将来进献给大金皇帝陛下才是。”
    秦桧顿时心服口服,正色道:
    “确实应该如此,陛下圣明。”
    很快,南宋的使者魏良臣又急速抵达兀术大营,和兀术谈判。
    在兀术面前,负责谈判的金国契丹人萧毅正在和魏良臣争执。
    萧毅大声道:
    “既然是大金江南政权,自然就该以大江(长江)为界!”
    魏良臣多多少少也察觉到了一些金军内部的情况,并未退让,据理力争。
    “我方本就拥有两淮之地,如今将淮北割让给大金,已经是我方诚意体现。”
    “若是再割让淮南,那未免太过分了!”
    萧毅还要继续再吵,坐在最上首的兀术已经忍不住了,开口打断了萧毅。
    “好了,就以淮南为界!”
    兀术刚刚才结束了一次军事会议。
    此时金军内部七成骡马都已经被宰杀吃肉,随行的奴仆婢女更是饿死了八成以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兀术自然不可能再和魏良臣计较什么。
    淮南反正现在都是无人区了,要这种地方干嘛?
    将来大金若是当真南下灭宋,也不少这点土地。
    当务之急还是要赶紧搞定和谈,不然冬天一来,兀术麾下的十万金军就真要大规模冻死饿死了。
    一旦那种情况出现,兀术就是金国开国以来名声最臭的统帅,而且也一定会狼狈下台!
    被兀术这么一说,萧毅尴尬咳嗽一声,道:
    “好吧,大帅仁慈,尔等江南要感恩!”
    魏良臣赶忙点头称是。
    其实在之前,赵构和秦桧给的底线还真就是划江而治。
    现在魏良臣争取到了淮南,已经超额完成任务,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
    领土疆界等也很快划定。
    十一月,兀术命萧毅和汉奸邢具瞻作为金国正副使者,一同南下临安。
    在南下的金国大船船头,非常明确地矗立一面大旗。
    “大金国江南抚谕使者”。
    经过镇江时,镇江知府刘子羽正好是一个主战派,看到这面大旗之后气坏了,怒骂道:
    “金虏怎敢辱我大宋至此!”
    “来人啊,给本官上去,把这面破旗给我扔了!”
    镇江府几年前被兀术“搜山检海”荼毒过一次,城中和金国有血海深仇之人不在少数。
    刘子羽这一声令下,立刻就有诸多小船包围上去。
    随行的宋国使者魏良臣以为这些人是前来刺杀金国使者的,吓得大叫。
    “尔等是要造反吗?这是要杀……”
    魏良臣话音突然止住。
    冲在最前方的几名镇江汉子,直接把船头那面“大金国江南抚谕使者”的旗帜一刀砍断,然后纷纷扑通扑通跃入水中,消失不见。
    两岸的镇江百姓见状,顿时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
    “砍得好!”
    “怎么不把这些金狗一起砍死?”
    魏良臣面无人色,瑟瑟发抖。
    他是真担心金国人因为此事发怒,直接北上离开,重启战事!
    金国使者萧毅和副使邢具瞻对视一眼,陷入沉默。
    过了好一会,萧毅才呼出一口气,缓缓道:
    “让人把大金的旗帜弄上来,我不希望再看到这种事情发生了。”
    魏良臣这才松了一口气,赶紧招呼船上的水手下水捡棋子去了。
    很快,萧毅等人就抵达了临安府,并受到了秦桧、王次翁等大宋宰相的欢迎。
    在场的都是秦桧的党羽,萧毅自然也就开门见山。
    “听说岳飞没死?”
    秦桧呵呵一笑,正色道:
    “不瞒尊使,岳飞被罢官后居住在江州,我已经派人将其召回临安府了。”
    “只要尊使答应一个条件,岳飞过几天即刻处死!”
    萧毅眉头一扬,道:
    “什么条件?”
    在萧毅、邢具瞻出发前,兀术已经叮嘱过两人。
    岳飞必须死!
    如果南宋方面执意讨价还价,金国甚至可以把整个淮北都归还宋国,只要岳飞死就行。
    秦桧立刻低声如此这般地对着萧毅附耳道:
    “我对大金向来是忠心耿耿,希望大金能在条约之中加一条,江南不能无罪去宰相。”
    “如此,我在南方时时刻刻侍奉各位主子,江南这边自然世世代代永为大金藩臣!”
    萧毅愣了一下,有些惊讶地看着秦桧。
    萧毅是真没想到,南宋方面的条件竟然不是领土,而是这个。
    沉吟片刻之后,萧毅点头道:
    “好。”
    能保住淮北土地,还能让秦桧这种投降派继续当南宋宰相,何乐而不为呢?
    秦桧得到了金国的保证后,自然眉开眼笑。
    “请尊使暂且停留几日,马上就能亲眼目睹岳飞被问斩!”
    贞观世界之中,看到这里,李世民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这个混账赵构秦桧,竟然真要为了媾和而谋害岳飞?”
    “他们怎么敢的?”
    大殿中顿时一片寂静。
    李世民其实是一个很没有架子的皇帝。
    在华夏历朝历代的皇帝中,论到君臣和谐这种事情,恐怕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比得上李世民。
    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也不是傻子,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更是人精中的人精。
    但凡换一个人坐在皇位上,这些人都不可能无视皇帝威严,公然斗殴。
    魏征就更不用说了,能从李建成麾下转投李世民,说明魏征压根就不是什么宁死不易的性子。
    魏征之所以敢对着李世民天天骂街,不是魏征够忠,而是魏征够精,够了解李世民,够明白作为一个降臣应该如何自保!
    李世民的心性,当年被魏征指着鼻子骂都没破防,憋着火回到后宫,见到长孙皇后才发怒骂人。
    但现在,看到金幕中秦桧这副恶心的嘴脸,和岳飞即将被谋害的事实,李世民破防了。
    这位贞观大帝,口沫横飞,破口大骂。
    “赵构和秦桧,对了,还有这个张俊,简直就是华夏的耻辱!”
    “他们怎么敢谋害一位忠心耿耿的忠臣,怎么敢谋害一位华夏的英雄!”
    李治也同样气愤不已,大声道:
    “这赵构秦桧张俊,做人怎么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如果不是岳飞英勇抗金,赵构等人要么被弄死,要么成俘虏过上生不如死的日子。
    是岳飞在中原击败了兀术,最终迫使兀术不得不和南宋求和。
    明明都是靠岳飞,但这些卑鄙无耻的家伙,竟然打着议和的旗号,谋害岳飞!
    房玄龄连连摇头,感慨道:
    “明太祖之言果然不假,南宋的确是历史上最恶心人的王朝了。”
    长孙无忌有些迟疑,过了好一会才道:
    “或许赵构最后能良心发现,不谋害岳飞呢?”
    “眼下的局势,就算南宋执意不杀岳飞,金国最后还是会答应议和的。”
    说白了,无论是战争现状还是国力、军队,南宋其实都已经是更加有利的一方了。
    李世民哼了一声,瞪了长孙无忌一眼,道:
    “无忌,你这话就不对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赵构是个什么尿性,难道之前还看得不够清楚吗?”
    “岳飞……唉,可惜,可惜了这样一位华夏的英雄人物!”
    李世民一声长叹,包含无数惆怅。
    作为华夏历史上的千古大帝,李世民对所有人才都是非常欣赏的。
    这种欣赏甚至超越了民族的范畴。
    不仅仅是汉人,还有鲜卑人、匈奴人、新罗人甚至是一直和大唐为敌的突厥人、吐蕃人,李世民都能唯才是举,将其任用。
    岳飞,作为汉人的骄傲,作为一个极为出色的军事天才。
    满腔报国热血,却落到了一个如此憋屈的结局。
    怎么能不让李世民叹息!
    李治也感慨道:
    “岳飞是真的生不逢时啊,若是他能在大唐,一定是大唐极为璀璨的将星!”
    李靖点了点头,表情严肃地开口道:
    “不瞒太子殿下说,老臣也是真心想要和岳飞并肩作战啊。”
    大唐君臣们说到这里,又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沉默,注视着金幕。
    他们都很清楚,岳飞生命的尽头,马上就要呈现在金幕中了。
    外面天色已黑。
    大殿中,灯火通明。
    贞观君臣安静地坐着,安静地注视着金幕,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画面中,一处极为阴暗的囚室。
    南宋枢密使张俊坐在囚室唯一一张椅子上,目光冰冷地看着岳飞的副手之一张宪。
    “张宪,你招还是不招!”
    听着张俊的怒喝,被绑在木架上,遍体鳞伤,身上没有任何一处地方是完好的张宪勉强抬起头来。
    “张俊,你,休想从我口中得到任何一个诬告岳帅的字!”
    张俊大怒,吼道:
    “给我打,继续打!”
    到后来,张俊干脆自己上阵,挥舞着鞭子,猛抽张宪。
    然而,就算已经被打得垂死,张宪依旧不愿意出卖岳飞。
    张俊终于无计可施,只能拿起一旁早就捏造好的一份供状,强行抓住张宪血肉模糊的手指,在上面草草画押。
    “哼,反正这画押是真的就行!”
    说完,张俊离开了囚室,很快去见了秦桧。
    张俊对着秦桧谄媚道:
    “秦相公,那张宪实在是过于嘴硬,宁死不屈。”
    “只能就这么画押了。”
    秦桧哼了一声,显然对张俊办事不力有些不满。
    但秦桧倒也并不在意,而是拿出了另外一份奏折。
    这奏折是由岳家军叛徒统领王俊所起草,获得了岳家军副将王贵签名画押,由秦桧党羽林大声亲自派人送到临安府的。
    上面的内容是弹劾张宪想要秘密夺回兵权,扶立岳飞为皇帝!
    张俊看完这份奏折之后,不由有些疑惑地开口道:
    “秦相公,这怎么和弹劾韩世忠的罪名一样?”
    之前搞韩世忠,也是弹劾韩世忠的心腹耿着要夺回兵权。
    就这么直接生搬硬套到岳家军这边,连变都不带变一下理由的?
    秦桧呵呵一笑,自得地开口道:
    “罪名一样又如何?”
    “反正只不过是走个程序而已,随便捏造一下就行,何必精心设计罪名,徒自浪费时间!”
    “好了,你准备一下,等岳飞一到临安,就将其逮捕下狱吧!”
    “哦,对了,岳云不是还在临安吗?岳飞抵达之前,先将岳云下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