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鲲鹏芯片,翼龙基带!
作者:无醉春秋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最新章节     
    德州仪器的研发团队,实力毋庸置疑。
    当下星逸半导体的核心研发人才,大都是德州仪器挖来的,还是优中择优,自然实力不俗。
    没有任何意外,智能家居oc芯片、快充芯片、电源管理芯片,都已成功流片。
    接下来就是试产,若是试产再没问题,就可以全面量产!
    届时,星逸半导体就从ppt时代,进入正式量产的新时代!
    虽然这三款芯片都不是高端芯片,但万事开头难。
    有了这三款芯片打头阵,后续的高端手机芯片,基带芯片,甚至明年的集成基带的高端oc芯片,也都水到渠成。
    今年直接研发集成基带的28纳米oc芯片,太过困难,毕竟高通都得明年。
    德州仪器挖过来的人再厉害,也得明年。
    毕竟基带问题,比处理器还难搞定,何况是集成基带,那就难上加难。
    因此,王逸不得不作出取舍,放缓集成基带的oc芯片研发,改成外挂基带方案。
    分开研发28纳米的处理器芯片,和28纳米的基带芯片。
    这种外挂式的解决方案,和英伟达egra3,以及高通下半年的旗舰处理器8064一样的策略,难度大大降低,也足够用了。
    等到明年上半年,高通推出集成基带的骁龙800oc,星逸半导体再推出集成基带的星逸oc,也不晚。
    毕竟明年的英伟达,依旧是外挂式解决方案。
    这样的策略走得更稳,也更保险。
    而且分开研发,处理器不集成基带,大可以阉割掉电视用不到的模组,优化下视频解码能力,当做电视4k芯片用!
    如此一来,一举两得!
    甚至不阉割,直接多量产一些,手机芯片当做4k电视芯片用,也没问题。
    前世小米电视一代用的骁龙600芯片,就是手机的那个骁龙600。
    这种方案虽然物料成本比阉割的高一点,但省下了重新修改设计,重新流片,重新试产,重开生产线等一系列过程,综合下来,反而成本更低。
    毕竟芯片设计的那么多代码,改动一行,就得重新流片。
    一次流片的费用,可不算低。
    星逸半导体此次流片的都是40纳米的低端芯片,流片价格比较低,只要80-90万美元就差不多,也就是五百万人民币一次。
    可28纳米的价格,就高多了。
    当下28纳米流片一次的价格要500万美金,也就是3200多万人民币。
    几年后,28纳米工艺成熟,产能富足,流片价格才会降到200万美金。
    这都是没办法的事。
    而且流片一次也未必百分百成功。
    前世小米的澎湃2芯片,流片时就连续多次失败,上亿人民币打了水漂,让财大气粗的雷布斯都扛不住,不得不放弃2的芯片研发。
    同样,当下的28纳米芯片流片成本太高,星逸科技也大可以直接选择将28纳米的手机芯片当做电视芯片用,省下了重新研发,重新流片。
    等到明年,再研发更高端,更专业的电视画质芯片。
    这都没问题。
    想清楚这些,王逸来到半导体部门。
    威廉姆斯笑着迎了上来:“不负所望,三款芯片都一次性流片成功!”
    “很好,星逸半导体部门立下大功,乔治研发团队每人多加三个月的年终奖!”
    “我替他们谢谢王董!”威廉姆斯笑说。
    这几枚芯片的研发,都是乔治部门做的,奖金也落在乔治他们头上。
    至于威廉姆斯他们部门,得看手机芯片能否研发成功。
    研发成功,奖金更多。
    研发失败,喝西北风。
    王逸一向赏罚分明,哪怕同一部门也要量化管理,拒绝吃大锅饭。
    “对了,董事长,三款芯片都试产了,我们也该正式命名一下。还有我们正在研发的手机芯片,也缺个正式的名字!”
    “那就按分类命名吧。”王逸略微沉思:
    “智能家居arho,简称h有点繁琐,那就简称h,ho。咱们的第一款智能家居芯片,就叫智能家居h1芯片。”
    “电源poer,那第一款电源管理芯片,就叫p1。”
    “充电char,第一款快充芯片就叫c1!”
    威廉姆斯很是赞同:“这样明明简单明了,哪怕后续芯片多了,也不会混乱。”
    王逸点点头:“是啊,而且这些低端芯片不是手机芯片,对性能要求不高,更不用年年升级换代,相反,研发一代就可以用好几年。”
    等到下一次换代,估计就是多年后,星逸晶圆厂实现高工艺的制程,空出28纳米工艺,再打造第二代28纳米的智能家居、快充芯片、电源管理芯片。
    前世2017年之前的智能家居芯片,大都是55纳米,40纳米都到天了。
    到了2017年后,才逐步出现28纳米的新产品。
    至于10纳米,7纳米的智能家居芯片,这不现实,纯属浪费。
    毕竟10纳米,7纳米的手机芯片能卖到1000多。
    可智能家居芯片撑死也就大几十块的单价,根本不值得上高制程。
    威廉姆斯笑着开口:“没错,咱们一次性多量产一些,成本也能摊薄到最低!试产后,就得正式生产。董事长,那三款芯片,我们下多少订单?”
    王逸陷入沉思:“下多少订单,这是个重要问题!下的越多,代工费越低,成本越低。当然,也不能太多,防止库存过大。”
    “没错。”威廉姆斯递过来一份文档:“董事长,这是台积电的报价单,以及我们核算后的成本,您看看。”
    王逸接了过去,仔细看了起来。
    威廉姆斯工作做得很到位,不仅标注了不同产量对应的代工费,物料费,摊薄的总成本,还标注了当下同类芯片的采购价格。
    这让王逸很是满意。
    当下星逸手机、星逸平板的电源管理芯片,都是采购的高通、英伟达等企业的。
    王逸采购量大,对方给的价格也不断降低。
    比如phone1的两颗电源管理芯片来自高通,小米买的两颗加起来要10美元,给王逸7美元。
    后来随着phone1订单增加,降到了6美元,相当于一颗只要3美元,也就是20块人民币,算是白菜价了。
    可高通依旧赚麻了!
    无他,一颗电源管理芯片的物料成本只有几毛!
    芯片这個东西,物料成本很低,批量生产代工费也很低,最大的成本就是研发成本。
    高通产量大,研发成本均摊下来,再加上台积电代工费,一颗电源管理芯片总成本撑死一块钱!
    因此,高通不管是给王逸20块,30块,还是给小米35块,高通都赚麻了。
    自己做不出来,就得多花二三十块去买。
    都是没办法的事。
    一部手机二三十,一千万部手机,就是两三亿!
    phone出货量超过1500万,一部手机两颗电源管理芯片,就让高通赚了六七亿了。
    如今王逸实现了电源管理芯片和快充芯片自研,也能把价格打下来。
    台积电给的物料成本,同样低得可怕,只有几毛钱!
    而乔治他们研发这几款芯片的研发费用,也没花多少,大头就是流片费用。
    再就是代工费和生产线费用。
    这些费用全部加起来,就是总成本,生产得越多,摊薄的成本越低。
    正如威廉姆斯计算的那样,生产一百万枚p1芯片,摊薄下来一枚p1芯片要30元的成本,比买高通的电源管理芯片还贵50%!
    可生产一千万枚p1芯片,摊薄下来一枚p1芯片只要5元,只有高通给王逸最低价的四分之一。
    若是直接生产一亿枚p1芯片,摊薄下来一枚p1芯片的成本就只有1元了。
    没错,就是这么便宜。
    毕竟成本只有几毛钱的东西。
    这便是自研的威力。
    像是北斗终端芯片,最初咱们做不了,外国卖1000人民币一颗。
    等我们量产出第一代自研的终端芯片,外国企业就把价格降到了500元一颗。
    等我们量产出第二代自研芯片后,外国企业再度降价到200元。
    接着100元,50元……
    几代之后,国产终端芯片全面追赶上了外企芯片,他们就把价格降到了6元。
    没错,当年1000元的终端芯片,后来只要6元,还求着我们买。
    毕竟他们的研发成本早就摊薄了,如今总成本也就几毛钱,别说卖六块,卖一块都有得赚!
    芯片这个东西就是这么特殊,物料成本很低,关键看研发成本和产量!
    同样,快充芯片c1和智能家居oc芯片h1,都是差不多的价格。
    若是量产一亿颗,摊薄下来每颗的成本只要1元!
    王逸很想直接整上1亿颗,可也得计算下能不能吃得下。
    念此,王逸开始细细盘算。
    快冲芯片c1和电源管理芯片p1的需求量,都得看接下来星逸手机、星逸平板,以及星逸电视的销量。
    其实,充电芯片也是电源管理芯片的一种。
    两者的区别,不过是充电芯片只负责充电管理。
    而电源管理芯片,则负责整个电源管理,比如在某些操作下,断掉部分电源供应。
    最简单的,息屏时,只断掉屏幕的电源控制,但手机其他元器件的电源供应依旧,这就是通过电源管理ic实现的。
    随着手机的升级换代,需要的电源管理芯片也会越来越多。
    一部3g手机,只需要两颗电源管理芯片,就足够了。
    而一部4g手机,则需要4-6颗电源管理芯片!
    一部5g手机,更需要8-10颗电源管理芯片!
    当下的phone和星逸平板1,都是用的两颗高通的电源管理芯片。
    而phonepro和星逸平板1pro,都是用的英伟达的两颗电源管理芯片。
    可到了星逸二代,电源管理芯片就得增加了。
    哪怕星逸二代不做4g,依旧是3g手机,都得需要2颗电源管理芯片p1,再加上一颗快充芯片c1。
    若是做4g,那就是4-6颗电源管理芯片p1,再加上一颗快充芯片c1。
    不过2012年的手机,没必要上4g。
    毕竟国内的4g是2014年开始商用的。
    今年的iphone5也不是4g手机。
    无他,前世的iphone5用的高通基带,支持4g频段,但是用的高通收发器却不支持4g,收不到4g信号。
    因此iphone5只是一部3g手机。
    到了明年的iphone5c和iphone5,才支持4g。
    同样,星逸手机也没必要急着上4g。
    虽然欧美4g早就开始了,但国内4g得2014年,星逸手机又不能出海,明年下半年再上4g都不着急。
    如此说来,接下来一年半内,一部星逸手机需要两颗电源管理芯片+一颗快充芯片。
    星逸平板也是这样。
    算算时间,电源管理芯片p1,三月份试产成功,正式量产,最快四月份就能用到星逸手机,星逸平板上。
    都有了自研的芯片,当然没必要继续采购高通和英伟达的电源管理芯片。
    没错,消耗掉库存的高通、英伟达20元一颗的电源管理芯片后,星逸手机,星逸平板全面换上一元一颗的自研芯片!
    接下来一年,phone会持续销售,主打中端市场,未来一年月销170万,都能年销2000万台。
    phonepro也会持续销售,未来一年,再出货两千万问题不大。
    星逸平板1全球开售,未来一年,再出货两千万,没压力。
    星逸平板1pro作为最强四核平板,全球热销,一年出货三千万都有希望。
    再加上下半年的星逸二代,销量按照三千万算。
    全部加起来,未来一年,星逸科技会出售1.2亿台手机或平板,总共需要2.4亿颗电源管理芯片,1.2亿颗快充芯片!
    再加上星逸电视和智能家居产品,也都需要电源管理芯片……
    像是ai音响,就需要电源管理芯片,其他产品也是。
    说白了,任何智能家居几乎都需要电源管理芯片。
    如此说来,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量,还得增加!
    念此,王逸看向威廉姆斯:“威廉,电源管理芯片直接下单3亿颗,一年的时间,让台积电给我们生产3亿颗,把价格往死里压!”
    “3亿颗?”威廉姆斯吓了一跳:“董事长,我们需要这么多?”
    王逸点点头:“3亿颗也就够一年用的,甚至都不够一年的。接下来手机,平板,智能家居,电视,全部用我们自研的p1芯片。”
    “好,3亿大单,那成本还能低,估计摊薄的成本能到八毛!”
    “很好!”王逸喜上眉梢:“原本20元一颗的电源管理芯片,我们8毛搞定。3亿颗,省下了近58亿。这就是自研芯片的厉害!”
    “是啊,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产量大,三亿颗,若是只有三百万颗,那成本比买高通的还贵!”
    威廉姆斯笑说:“那快充芯片c1整多少?”
    王逸想了想,快充芯片用得少一些,一台设备只需要一颗就够了。
    大部分的智能家居家电都是插电使用,也不需要快充芯片。
    最多下一代移动电源,需要快充芯片。
    如此说来,1.5亿颗就足够了。
    不过考虑到接下来,可以推广快充标准-char1.0,以及type-标准,王逸还是决定多生产一些。
    “快充芯片c1,一年的时间先生产2亿颗。”
    “这么多?会不会用不了?”威廉姆斯有些担心。
    王逸摆了摆手:“没事,等我们推出快充标准-char1.0,实现10瓦快充,全面开启快充时代,友商会如何应对?”
    威廉姆斯双目放光:“友商会想着迅速跟进快充,可是高通等企业只能提供5瓦慢充,所以他们想要10瓦,只有购买我们星逸科技的快充芯片c1!”
    王逸点点头:“没错,而且我们星逸科技的快充芯片c1,必须搭载我们的电源管理芯片p1,才可以使用。”
    威廉姆斯喜出望外:“届时友商只能用我们的快充解决方案,采购我们的快充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到时候两颗电源管理芯片p1+一颗快充芯片c1组合销售。高通卖20-35元一颗,我们卖20-30元一颗,60元一组三颗,成本只有三块,那赚大了!”
    “没错,就是这个策略。”王逸微微一笑。
    这才是他的整盘策略,自研之后,不但自用便宜,还能反向出售,赚个盆满钵满。
    一旦对外出售,两亿颗c1芯片,3亿颗p1芯片,都不够。
    还得增加产能!
    这无所谓,前期快充芯片独自使用,几个月后再对外出售,增加产能就是。
    等到明年高通快充芯片快研发出来时,星逸科技的快充芯片直接砸价销售,抢占市场份额。
    过去外国企业都是这么恶心国内企业的,如今王逸不过是要有样学样罢了。
    “董事长,那智能家居芯片h1的订单量,我们下多少?”威廉姆斯再度问道。
    王逸想了想:“单款智能家居的年销量,也就千万左右,但款数多了,总数量就上去了。”
    智能家居需要很多芯片,低端的有mcu芯片,高端的才是星逸科技研发的oc智能家居芯片h1。
    按理说,高端的用h1,低端的采购其他企业的mcu芯片足矣。
    但尴尬的是,友商低端的mcu芯片也要几块钱一颗,比智能家居高端芯片h1的自研成本还高!
    毕竟人家得赚钱!
    如此一来,压根不用采购mcu了,还不如直接上自研的高端的h1芯片,哪怕大材小用……
    这就是采购和自研的差距。
    前世华为的处理器自研,突破封锁,直接把平板的价格压到2099,整个安卓平板阵营都血崩!
    没办法,华为自研处理器,成本在那放着。
    友商采购高通处理器,得大出血,根本卷不过。
    念此,王逸道:“智能家居芯片,先照着一年一亿颗生产,后续根据市场情况,再调整。”
    “好!”
    王逸想起手机芯片的事:“至于手机芯片,高通处理器叫骁龙,我们就叫鲲鹏!”
    当下高通处理器的命名方式还很混乱,8660,8064……
    但在明年年初,就会全部调整,低端骁龙200,中端骁龙400,骁龙600,高端骁龙800。
    今年下半年发布的28纳米四核旗舰处理器apq8064,就是骁龙600系列。
    而星逸科技的第一款处理器,也是28纳米,也是外挂基带。
    发布时间比8064晚半年,性能应该有点优势,但对上高通下一代骁龙800,就不是对手了。
    念此,王逸道:“第一款手机芯片就叫鲲鹏700!”
    高通骁龙200,骁龙400,骁龙600,骁龙800……
    星逸芯片就鲲鹏300,鲲鹏500,鲲鹏700,鲲鹏900……
    走高通的路,让高通无路可走,还要压高通一头。
    “鲲鹏!这个霸气,比骁龙都霸气!”
    威廉姆斯喜上眉梢。
    王逸微微一笑:“尽快做出外挂基带的鲲鹏700来,明年年初的新机,就要搭载鲲鹏700。明年上半年研发出集成基带的鲲鹏900来,下半年高通集成基带的芯片上市,咱们也得推出集成基带的鲲鹏900来!”
    “好,董事长放心,这没问题。”
    王逸继续道:“至于外挂的基带名字,3g基带,就叫翼龙3000!等到后续的4g基带,就叫翼龙4000!”
    “好!”威廉姆斯牢牢记下。
    王逸拍了拍威廉姆斯的肩膀:“好好干,期待着鲲鹏700研发成功,正式量产!加油。”
    “放心,王董,定不负所托!”威廉姆斯保证道。
    鲲鹏700的gpu采用arm公模,没多少难度。
    cpu的研发有他带着德州仪器的团队,同样进展顺利。
    关键就看翼龙基带3000的研发。
    毕竟基带这个东西,德州仪器不擅长,威睿的人之前也都做得55纳米,如今直接上28纳米,难度不小。
    但还有半年多的时间,希望很大!
    两日后,三款芯片试产成功!
    由于王逸的体量很大,三款芯片加起来,足足6亿颗,直接成了台积电的超级大客户。
    虽然都是40纳米的芯片,但在2012年,也算是不错了。
    而高端的28纳米,刚投产,台积电都产能有限。
    一下子6亿颗40纳米芯片,张忠谋都兴奋无比,亲自拨通了王逸的电话:
    “王董,恭喜,三款芯片全面成功试产。你的订单,我们台积电优先安排,这样,明天,3月16号就开始生产。价格给你算到最低,产能给足,这请您放心。”
    “没问题,那就多谢了。”王逸淡淡开口。
    心中却是暗道,和台积电的蜜月不会太久。
    年底星逸晶圆厂建成,明年投产,若是能实现40纳米量产,这三款芯片后续每年大几亿枚的超级大单,都会转到星逸晶圆厂自产自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