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新老更替的大问题
作者:拾寒阶   人生1984最新章节     
    李云海等人围在一边,看着苏绾儿和那个长头发的邵伟在画油画。
    油画分很多种,精美人物的创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就跟国画中的工笔画一样,创作几个月都是常事。
    但如果只是画一幅小品,那就快速得多。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展现出自己的油画技能,完成一幅作品的创作,也是对画家的一种考验。
    就跟速描一样,高明的画家,可以快速钩勒出一幅作品。
    所谓小品画儿,一般画幅不大,不一定画的很深入,但很有味道。
    苏绾儿画的是一幅暮春桃林图。
    满树的桃花,满地的落花,美不胜收。
    油画,是用透明的植物油等调和剂调和各种颜料,在处理过的画布或者木板、油画纸上作画,可以摆色块,也可以通过揉擦等技法画的很深入。
    近看的话,画布上就是一些大大小小的色块,但隔远一看,就是一幅漂亮的画作。
    这更加考验一个画家对色彩和布局的把握。
    提到颜色,很自然想到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冷暖受个人生理、心理以及固有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个相对感性的问题。
    苏绾儿的作品,给人一种温暖的美感。
    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树叶,低垂的树枝,青翠的小草,看起来像是鲜活的。
    那个长头发的邵伟,画的是一幅海景图。
    沙滩,帆船,海鸥,构成了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作品。
    李云海觉得,这两幅作品都很不错。
    不过他不懂油画,也就不做评论。
    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对身边的老周说道:“你来评评看?”
    老周缓缓点头,说道:“两个人的构图、色彩,都算一流。但苏小姐的作品,对色调的冷暖处理,更加优美好看。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而这位邵先生的作品,太过冷色调了。”
    邵伟啪的一声,将手里的油画笔搁在桌面上,说道:“我说老头,你到底懂不懂油画?我画的是大海!你说我能画出什么暖色调?谁说画画就一定要讲究冷暖色调的平衡?我想表现出孤独寂寞冷不行吗?”
    老周气得手指发抖,指着邵伟道:“你这个同志,怎么开口闭口就骂人?”
    邵伟冷哼一声:“因为你不懂油画!你沽名钓誉!你活该被骂!”
    老周沉声说道:“暖色光使物体受光部分色彩变暖,背光部分则相对呈现冷光倾向,冷色光正好与其相反。谁说画大海,就一定是冷色调了?大海就没有阳光普照了吗?沙滩可以呈出现暖色调的一面!帆船也可以!可是你明显处理得不当!”
    邵伟气呼呼的道:“你们是不是一伙的?凭什么都说她的作品,比我们的要好?”
    院长哈哈笑道:“小同志,你不要太激动了!技术不行还可以练嘛!你们还年轻,回家再练个二十年,等到了我们这把年纪的时候,你们也就能出师了。”
    邵伟冷笑道:“你这么说,是骂我们还没有出师喽?”
    院长点头道:“那也要看什么样的师傅!如果只是街边的培训班老师,那你们这样子的确可以出师了。如果是响誉世界的大家,你们再练二十年,也未必能出师!”
    邵伟等人当然不服气,指着苏绾儿道:“她年纪也不大!那她呢?出师了没有?”
    院长笑道:“苏小姐,可以为师矣!”
    邵伟等人目瞪口呆!
    他们三个,还没有出师。
    而苏绾儿,却可以当他们的师傅!
    这里面的差距,实在是太大!
    苏绾儿谦虚的笑道:“这三位同志技艺也算高超,就是能再精进一番,那自然更好。至于我本人,在院长面前,我就是一个学生。”
    院长笑道:“苏小姐不骄不傲,很好!”
    邵伟三人,悻悻然,甩袖离开。
    媒体记者们拍下了这一切,今天的新闻,又有得写了!
    苏绾儿凭借自己的实力,打败了前来踢馆的三个青年艺术家。
    这一消息,很快就会传遍全国!
    苏绾儿不仅国画画得好,书法功底也是一流,就连油画也让人刮目相看。
    这样的完美女青年艺术家,当然会受到各界的关注。
    虽然苏绾儿多才多艺,但李云海为她打造的人设,还是“东方意象”,以国画为主。
    写意的山水画,工笔的人物图,独具东方艺术特征。
    只要把这个概念炒作火了,苏绾儿就能功成名就。
    当天,苏绾儿的作品,在画展上卖出去三幅。
    每幅作品,都是以5万元每平方尺的价格售出。
    这意味着,消费者已经开始接受了这个润笔费的价格。
    苏绾儿在国内真正的火了起来!
    在故宫的三天画展,一共卖出去20幅画作。
    下一站是上海。
    陈美琳已经提前联系好了上海博物馆。
    在故宫的成功,也让陈美琳看到在博物馆开画展的好处。
    博物馆自带流量,而且能来博物馆参观的人,多半是文化人,对画展也会有兴趣。
    另外,博物馆在当地都是一个地标性质的建筑,只要一打广告,大家都知道。
    不像各地的美术馆,说出去估计没多少人知晓。
    上海博物馆,已经答应合作。
    下周便可以在家上海博物馆开画展。
    李云海都已经跑到了北金,想着跟到上海去一趟,和龚洁见见面也不错。
    于是,他又和陈美琳他们一起,来到了上海。
    李云海在上海待了几天,陪伴龚洁,还有儿子龚涛。
    岁月如梭。
    孩子们眼瞅着都长大了。
    李云海惭愧的是,自己却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到他们。
    特别是面对朱菲、龚涛还有郭志安的时候,李云海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愧疚。
    他每次看港剧,看到那些富翁,在外面拥有很多的私生子,还能理所当然,他就觉得不可思议。
    问题是在港剧里,不管是大人,还是私生子女,都觉得没有什么,都能接受这一切。
    李云海不知道,将来自己的儿女们,会不会和自己相认?
    朱菲还好,因为是个女娃娃,性格又活泼,每次看到李云海,都会高兴的喊爸爸,让他抱抱。
    郭志安对李云海的感情,就比较复杂,说不出来的感觉。
    至于龚涛,给李云海一种性格孤僻的感觉。
    但是龚洁又说,平时涛涛很活泼,也很好动,并不孤僻。
    李云海不由得沉默,也许是因为自己到来的原因吧?
    因为对龚涛来说,李云海就是一个陌生男人,甚至还是一个和他争夺母亲的男人!
    所以,李云海和龚洁,两个人恩爱的时候,都会躲着龚涛,害怕给他带去不好的影响。
    在上海的画展,也办得很成功。
    这里是十里洋场,有的是有钱人,外国人也特别多。
    三天画展,前来参观的人数,突破了最高记录。
    画作的成交量,也达到了30多件!
    很明显,苏绾儿的名声,经过炒作之后,越来越大了!
    上海画展结束后,下一站是花城。
    正好碰上秋季广交会。
    李云海本来不想参加本届广交会。
    但林芝打来电话,说道:“云海,画展和广交会正好重叠,我和秀兰都想过去看看。”
    李云海道:“行,那我也过去,我们在花城见面吧!”
    林芝道:“你说,画展可以不可以进广交会?卖给外国人?”
    李云海笑道:“工艺作品可以,像这种昂贵的画作,肯定不行。广交会是一个商品的批发场所,而不是卖高档艺术品的地方。”
    “哦,也有道理。”林芝道,“那我们在花城见面。”
    结束上海之行后,李云海和苏绾儿、陈美琳等人一起来到花城。
    花城的画展,放在花城博物馆。
    李云海他们住进了芝园。
    经过上次的闹腾之后,李云海他们又搬回了东山口。
    不过他们成功的将隔壁那套房子也给买了下来,并进行了一番新的装修,更换了所有的家具电器。
    同时将两套别墅打通了,中间由一道门相连接,相当于一个别院。
    李云海他们这次住进来以后,就更加方便。
    他可以把保镖、佣人,都安排到别院居住。
    李云海和林芝、沈秀兰等人,则住在主院。
    住下来以后,陈美琳带着苏绾儿,去花城博物馆,准备布展事宜。
    因为正好是广交会期间,倪教授、赵金平等人都来了。
    李云海和林芝、沈秀兰一起,和倪教授他们见面寒暄。
    当天,李云海他们就在广交会上度过。
    现在的广交会成交额,对四海集团来说,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
    比起春秋两季发布会来,广交会上的订单,反而有点少了。
    不过这是一个对外宣传公司的窗口。
    李云海不会轻易放弃。
    别说还有钱赚,便是没有钱赚,他也会参加。
    四海集团的产品,都是在原来的产品基础上,进行更新换代,并没有太多的创新型产品出现。
    办公设备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
    该有的产品,似乎都已经出现。
    除非还有天才级别的科学家,能发明出新的办公电器来。
    电脑、复印机、打印机,这是办公三大件。
    现在再加上一个手机。
    这四款产品,也是四海集团在广交会上卖得最多的产品。
    四海集团参加了二十届广交会,这个日子值得纪念。
    李云海培养出一支精明强干的广交会队伍,全部由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组成,他们有着良好的英语口语和社交能力。
    有这样的一支队伍在,李云海这个老板,终于可以当甩手掌柜。
    他不用再事必躬亲的参加这些展会。
    在商海沉浮十年,李云海终于过上了财务自由、工作也自由的好日子。
    但他并没有放松对公司的管理。
    最让他头痛的一件事,就是公司管理层的新老交替。
    倪教授、赵金平等人,都是创业时期的元老,他们在公司已经十年之久。
    阶层的固化,对公司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说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管理高层的稳定,对公司又是好事。
    但是倪教授等人的年纪都大了,甚至到了退休的年纪。
    不管李云海愿不愿意,他都必须考虑新老接替的大事。
    这件事情,李云海早就跟倪教授讨论过。
    倪教授本人看得很开,他退休之后,李云海也打算返聘他回公司。
    毕竟像倪教授这样的院士,四海集团只有一个而已。
    有技术的人才,就算退休了,他的价值还在,甚至还越来越高。
    可是其他高管,却没有这么大的利用价值。
    赵金平等人,年纪还不算太大,还远远不到法定的退休年纪。
    李云海暂时也没有想换掉他们的打算。
    可是他得先培养新生代的接班人才。
    妻子林芝,也不只一次和他谈到过这件事情。
    林芝的意见是,这现在高管们,年纪普通都偏大。
    年纪大的人,做事比较保守,这对公司的开拓进取,并非好事。
    而且人到了一定年纪,各方面的机能肯定也会退化,没有年轻人那般有活力。
    最重要的是,高管层,一直固化不动,下面的人怎么有升迁的机会?
    林芝的意思显而易见,就是不等这些高管退休,就要换掉他们!
    李云海当然也明白这些道理。
    可是一起打拼十年的同事,说换就换掉吗?
    问题是这些人并没有犯过什么错误。
    换掉容易,怎么安排他们的去向?
    这才是李云海要考虑的。
    这天晚上,林芝和李云海,又提到了这个问题。
    林芝说道:“公司高管们年纪都太大,看起来有些暮气沉沉。我看是时候换一批人了。”
    李云海道:“开除?我们没有理由开除他们吧?他们做事兢兢业业,为公司奉献了十年的时间。”
    林芝道:“谁不是在工作?谁不是在奉献?这不都是应该的吗?我们也支付了他们十年的酬金!又不是白用他们!”
    李云海道:“反正开除的话,肯定不行!”
    林芝道:“那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你看行不行得通?”
    李云海道:“什么办法?”
    林芝道:“政府不是有那种退居二线的机制吗?待遇不变,工资不变,但到了一定年纪,便让他们退居二线。”
    李云海道:“我知道,问题是,我们公司,哪里来的二线?”
    林芝笑道:“没有,我们可以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