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7章【彻底甩开波士顿动力公司几条街】
作者:昭灵驷玉   我的金融科技帝国最新章节     
    机器狗开发出来,不能只局限于军用。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证明了军民融合才是未来的大趋势,一条最正确的路线就是军用技术的发展通过依托庞大的民用市场来反哺技术的升级。
    大鹅当年要是明白这个道理,如今也不会这么窘迫了。
    机器狗的民用市场应用场景其实是挺丰富的,是非常有想象空间的,比如导盲犬是一个场景,比如消防灭火是一个场景等等。
    在面对一些易爆物品起火时,有二次大爆炸的风险,让消防员接近去灭火是有潜在危险的。
    有了消防机器狗,就可以取代消防员去做这些具有危险的工作任务。
    包括预防或处理突发森林大火的任务,消防机器狗也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扑灭森林大火时可以替代消防员冲在最危险的地带展开灭火任务。
    平常时期可以派出消防机器狗在森林里进行巡逻,防范于未然,现在仿生动力公司对机器狗技术的迭代升级,能够适应野外复杂地形,哪怕是四脚朝天也能轻松翻过来。
    ……
    却说此刻,马高远带着方鸿来到了一间会议室里,他亲自操作启动会议室屏幕播放一段视频,并且看向方鸿微笑道:“方总,还记得你以前说过的让潜航器能够跨介质飞行的事情吗?我公司的技术团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方鸿一听顿感惊讶:“这么快?”
    这时,马高远开始播放一段路线画面,方鸿也看向了屏幕。
    视频录像中的场景是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过了一会儿,只见一架消费级冲出水面腾空而起,赫然便是一架既能飞行又能潜水的航行器,被仿生动力公司的技术团队研究出来了。
    马高远向方鸿介绍道:“一个月前,潜空跨介质航行器试飞成功,而且我们有多个团队多条路线齐头并进的,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现在这段录像是来自哈工程大学毕业的技术团队取得的成果。”
    “试验机可负重1.5千克,潜深可达百米,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机与数传电台完成了大气边界层与海洋边界层的切换,为了能让它迅速跨越水空介质实现既能飞行也能入海,该试验机分别装上了固定翼与折叠翼。”
    “固定翼相比其它结构在介质跨越的过程中用时更短,可直接跨越水空界面,飞机潜水只需要加装一枚小小的推进器作为水下动力来源就能实现飞行器在水下稳定航行。”
    “该试验机整体从水中跃出展开机翼到成功起飞的全过程只用了5秒,能在空中、水面和水下自由切换,空中稳定飞行,水下隐蔽航行。”
    所谓的跨介质飞行是指能够自主使用不同介质环境,可在单一介质环境下长时间飞行,又可以多次跨越介质界面,在不同介质环境下保持最优性能,从而完成作战任务的新型飞行器。
    这是结合了空中飞行器与水下航行器的优势,既能实现高速巡航、机动打击,又能实现长期续航、隐蔽突防。
    随着技术的成熟,再与导弹技术结合起来又是一款大杀器。
    设想一下,当有一款具备跨介质飞行能力的导弹,对敌打击时可以在巡航阶段潜水突进,绕开中远程防空火力网,末端直接从水里跃出进行超音速突防,相当于直接废了对面除了近防以外的所有防空能力。
    甚至进阶版还可以玩“打水漂”式的反复横跳动作,本来在天上飞突然再入海,敌人以为拦截成功了,一波战术欺骗,结果突然在船底命中吃水线一下剧烈爆炸,可谓是防不胜防。
    不过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现在的技术仍然无法实现,因为速度太快再入水下与撞在石头上无异,若是在入水段减速则被拦截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但毫无疑问,这是跨介质飞行器的发展方向,也是技术团队攻关的明确方向。
    马高远向方鸿介绍了这款使用跨介质冲压发动机在水中和空中高速航行的跨介质飞行器后,又向他介绍了另一个团队研究的另一款跨介质飞行器,其特点是采用旋翼型实现跨介质飞行。
    该机型是一种基于活塞式浮力调节系统的可折叠机械臂式跨介质飞行器,能够跨越水空介质,并且是具备仿佛跨越介质的能力。
    其在飞行状态时能展开四个旋翼,成为一款无人飞行器。当其入水后,会将四个旋翼收拢,整个航行器形成一个类似浮标的潜航器,能够在水下10米左右的深度隐蔽航行超过40个小时。
    当任务需要时,再从水中跃出,变身成为飞行器执行空中任务。
    这款机型的设计理念与无人机的设计思路进行了有机融合,具备垂直起降与悬停、水平飞行、水下滑翔等多功能于一体。
    不但能够在空中飞行自主定位,还可以在指定海域或水面降落,并进入水下潜航,完成水下的观测任务后跃出水面自主飞行返航。
    末了,方鸿如是说道:“干得不错,突破的速度比我预想的还要快。”
    这款产品是属于跨学科的技术研究,难度其实非常高,需要来自不同领域的技术专家共同合作攻关才能实现。
    方鸿对于仿生动力公司的一系列项目技术进展表现都非常满意,公司成立的时间比牢镁的波士顿动力公司晚了十年,但是技术产品各方面都已经被仿生动力公司甩了几条街,尤其是产品的量产。
    机器狗最早其实是波士顿动力公司在研究,但至今都没能量能,应该说波士顿动力公司真正的产品是其公司本身,他们并不想做好用的机器狗,他们想的是讲故事。
    波士顿动力公司要的是炒作概念和样品,因为如果真的推出市场了,那就要投钱建厂吧,要投钱改进技术吧,并且要面对各种售后问题吧?
    这样他们就难赚钱了,相较而言,搞一些ppt加半成品就可以赚钱,何乐不为呢?
    而这家公司的生存之道就是被卖来卖去,先后卖给谷歌到最后甚至都卖给了棒子。
    之前有人觉得机器狗没有市场,盈利不了,但随着仿生动力公司把产品开发出来,成本不断下降,更多的应用场景被发掘出来,才知道市场似乎并不是最大的问题。
    波士顿动力公司不搞产品只玩概念其实也没毛病,真这么玩了只会死的更快,因为他不可能竞争得过仿生动力公司。
    技术层面的优劣先不说,就成本这一块波士顿动力公司是绝对扛不住的,原因也很简单,牢镁现在的产业空心化是其绕不开的一个大硬伤,波士顿动力公司产出的机器狗的成本会高的惊人。
    而仿生动力公司背靠着的是一个人类有史以来工业能力最全也最强的国度,现在一条机器狗的造价成本3000块,老镁的波士顿动力公司要造一条的成本6000美元都下不来。
    两者动辄十倍以上的成本差距,波士顿动力公司拿头竞争呢?
    那还不如玩ppt讲故事,学东大的仿生动力公司那样直接玩真实?波士顿动力公司表示真玩不了玩不了,玩不了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