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科研和缺船
作者:无相黄叶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最新章节     
    西荷冲突给大明海商带来的影响没过几天就显现了出来。
    三天之后泉州收到消息,荷兰人再次进攻澳门,韦麻郎带领的七只荷兰舰艇作为先锋,澳门的葡萄牙守军很快陷入苦战。
    与此同时,整个东南亚也闹了起来,荷兰人大举进攻西班牙殖民地,大泥、万丹等地的华人海主、印尼和菲律宾群岛上的绿教王公都被联络起来。
    这场战争大概是原历史上同时期荷兰和西班牙在东亚海面冲突的一次放大版,荷兰东印度公司不知为何突然下定决心,几乎是火力全开的调动所有势力,对西班牙人开展封锁和进攻。
    荷兰和西班牙人在东南亚海面上打的热闹,连徐学聚都听到了消息。
    徐学聚叫来王文龙问道:“这荷兰人究竟要做什么?”
    王文龙经过这几天思索早有答案,道:“荷兰人想要夺取西班牙人的殖民地?”
    “哪块?”经过几年的阅读和知识收集,现在徐学聚对于东南亚的情况也比较了解了。
    “哪块都行,能得到哪块就是哪块。”王文龙回答。
    徐学聚皱眉道:“战哪有这样打的?荷兰人如此一弄,岂非损兵折将?”
    “他们不在乎,”王文龙分析荷兰人的心理说:“荷兰东印度公司最近两年虽然动作频频,但是手下的战船和军队数量其实不多,就算出征的队伍大受损失,也不过是死几百个荷兰人而已,这样的代价他们只要从欧洲本土再送来一批人就能够补充,相反的,一旦在某处得胜就能从西班牙人的殖民地中弄来一二城池,足以回本了。即使不能够回本,也能够试探出西班牙人的力量极限。”
    王文龙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也不是光靠在家里思索,因为历史上的这个时间段,荷兰人就是和西班牙人用这样的方式在争夺殖民地,原历史上荷兰人花费了十几年时间,虽然没有多少成果,但也在东亚海面上闹出了颇大的声势,宣告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到来。
    只不过不知为何,在这个时空,荷兰人将原本长久的计划缩短,于是观感上就变得暴力了许多,似乎是想要将十几年的尝试压缩到一两年之内就完成。
    徐学聚对于荷兰人这种一把拼光的作战思想不如何认同,但是荷兰人在亚洲海面上和西班牙人大战的结果却很快对福建商人造成了影响。
    在不同战线上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互有胜负,但一样的行动就是他们全都宣布对对方的航线进行封锁,特别是对重要的航运节点――马尼拉、大泥、万丹进行严密的监控。
    于是福建走西洋的商船数量迅速减少,泉州市面上的胡椒、丁香、檀香木等等洋货的市价一日数涨。
    眼下这些海外贵重物品的价格上涨,还不怎么影响销售老百姓的生活,但大家也担心这封锁的日子会越来越长,福建外销产业也会因此不好做。
    德化的瓷器,泉州的丝绸,武夷山的茶叶如果卖不出去问题可就大了,这可是许多福建手工业者的生计来源。
    李国助都来跟王文龙苦笑说幸亏他目光深远,提前叫他从市面上找来了无色玻璃,要是再晚几天遇上洋货紧缺,他这套实验器材还真拼凑不出来。
    因为外国人打仗,市面上乱糟糟的,王文龙出去也没事干,所幸专心在家里继续实验他的石板印刷术。
    这几天时间王文龙已经制了好几大缸子的硫酸,全都放到钝化了的铁制容器之中储存起来。
    石板印刷术使用的石灰石需要打磨到光洁如镜的程度,这活儿王文龙直接到街上找了一个磨镜师傅来干。
    这年代人普遍使用的是铜镜,用一段时间表面的铜壳氧化之后就无法照人了,这时候就需要请磨镜师傅到家里来打磨。
    请来的泉州磨镜师也是第一次打磨石灰石,将各样家伙事儿都使了上去,从粗磨到细磨,等最后一道拿铜镜蘸上灰壳粉一寸一寸的将石头磨光,磨出来的那石头直接从原本的灰白色变成了深黑色,表面都反着一层水光。
    王文龙凑上钱去呵了一口气,跟呵气在玻璃上一样,嘴里的水气直接在光滑的石灰石上形成了一片气雾。
    王文龙称赞道:“师傅的手艺还真不赖!”
    那师父摸摸脑袋,笑着回答说:“我也是第一次知道石头能磨得这么亮。”
    王文龙给那师傅拿了五钱银子,将人送走,便取来铜盘,在盘中放入一定比例的不同品种蜡块烧化,然后将化了的蜡薄薄的涂在石头表面。
    这油蜡的配方也是专门研究的,融化后有足够的流动性,可以在石头表面自己流平,同时固化之后又足够坚硬,可以在上面画出清晰的纹路。
    王文龙原本打算弄出直接在石头上作画的石板画技术,但看了相关资料之后,却发现这种技术中所使用的颜料实在太难获得,几乎全是工业副产品,即使在福建勉强研制成功,台湾岛上也没那么多的工业副产品可以提供长久使用。
    于是王文龙退而求其次,把攻关方向转向技术水平更低的刻蜡石板印刷。
    这种技术在原历史上只是近代石板印刷术出现之前的阶段性技术,但同样可以应付大规模的印刷业生产,放到这个年代对上雕版印刷也能有碾压性的优势。
    等待石头表面的蜡油固化之后,王文龙拿起一支铁笔就在石头表面刻画起来。
    铁笔刻过蜡层虽然需要一定的力量,但比在石头表面雕刻所用的力要省多了,也就是比用硬笔写字稍稍费力一点而已。
    在蜡层表面刻了几个比较精细的几何图形,王文龙拿来硫酸,戴上手套小心翼翼的将硫酸薄刷在石板表面,等待一段时间让硫酸腐蚀石头,接着用大量的清水擦洗剩余硫酸。
    这个过程中有蜡层保护的石板不会被腐蚀,而被刻开图案的地方,则会被硫酸腐蚀的坑坑洼洼。
    接着就是加热石板,让石板上覆盖的蜡层脱去,清理掉蜡层之后王文龙在石板上涂上油墨,再用包覆着鹿皮的刮刀刮一遍,因为石板足够光滑,又打过蜡,多余的油墨很快被刮走,只在被硫酸腐蚀而凹陷的部份留下了一些油墨残余。
    王文龙接着在石板上盖上纸张,用重物施压,等待一段时间后取下纸张,就见纸张上印下了之前他刻在蜡板上的图案。
    王文龙仔细观察那些印刷出来的几何图形转角处,发现转角处的笔锋平直、利落,甚至连刻画时手抖的细节都被反应出来,这才松了一口气,总算成功了!
    石板印刷术的研究过程比王文龙想象中要轻松一些,而且所用的材料并不复杂,这套流程即使在台湾岛上也很轻易就可以重复。
    ……
    根据王文龙所写的《国富论》,经济运转往往缺乏的不是劳动力也不是原材料,而是资金:有了资金就可以购买劳动力,让劳动力将原材料组装成可以使用的物资,一个经济体就能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以前福建商人对这道理没什么概念,但如今不少在欧洲人处定船的商人却真真实实被上了一课。
    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海战不光使得生意不好做,很快更让一些中大规模的海商就另一件事情感到头疼。
    万丹和马尼拉的造船厂是此时几乎唯二的可以造大型船只并且对外接单的商业造船厂,另外澳门的葡萄牙人也能造一些形制稍小的船只。
    这是商业造船,大明官方和德川幕府也能造大船,但这些好船海主是买不到的,有钱的海主想要扩张自己的船队规模几乎都会去欧洲人处定船。
    两火殖民者大战,把大港口封了,,荷兰人和西班牙人虽然还能够按照合约交船,但他们又把港口内的武器征用了,于是这些船只虽然造好了,可却无法装备火力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