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首日
作者:汽水03   华娱从2004开始最新章节     
    《人山人海》上映,正在拍《幸福还有多远》的梅葶挤出时间前来一同参与各种宣传活动。
    由于《幸福还有多远》的取景地就在京郊,以至于梅葶的行程很赶。
    有时候上午在剧组,下午赶来参与宣传活动,晚上又去剧组赶工。
    除了梅葶之外,张涵羽等演员也一直积极的参与宣传活动。
    “张哥,《人山人海》这次蹭了你的热度啊!”
    尽管首映礼规模比较小,《人山人海》剧组还是举行了首映礼后的宴会。
    王树瞅了一眼正在吃着东西的张涵羽,笑呵呵的出声调侃。
    说是调侃,实际说的也没错。
    《集结号》2007年12月20日上映,到现在已经斩获两亿多的票房成绩。
    张涵羽作为男主角,一跃成为单片两亿电影演员。
    正.如日中天。
    “王导,这话就埋汰我了。”张涵羽闻言无奈一笑。
    如果是其他名气不算大的导演,凭借他主演了这部《集结号》,确实可以说蹭了他的一些热度。
    可《人山人海》是王树执导的电影,张涵羽还没自大到认为王树蹭他的热度。
    说完,赶紧转移话题的说道:“从威尼斯回来,本以为王导会将《人山人海》送到金马奖,没想到王导连名都没有报。”
    “如果能拿到金马奖最佳男主奖,那该多好。”
    两人的私交不错,张涵羽也就没有掩饰他的奢望,直接说了出来。
    王树听到这话,不置可否。
    这个时代,金马奖属于华语电影圈中最有含金量的电影奖项。
    无论是港岛的金像奖,还是内地的华表、金鸡,都与之不在一个量级。
    说到影后影帝,华语电影圈奖项评选中,金马影后影帝才是最有含金量的影后影帝。
    其它奖项的影后影帝,全都靠边站。
    张涵羽如今是两亿票房单片电影男演员,如果再有一座金马影帝的奖项傍身,那么将一跃成为内地一线男演员。
    虽说眼下有着《集结号》,正如日中天,但这些都是虚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若是没有新的作品续上,慢慢会被打回原形。
    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唯有奖项,才是货真价实。
    有着奖项傍身,哪怕长时间没有作品续上,圈内咖位依旧能够维持。
    王树瞧着张涵羽幽怨的模样,笑道:“金马奖上有李桉,有梁朝尾,你确定去了你能拿奖?”
    随着金马奖闭幕,张涵羽其实差不多也猜到王树为什么不将《人山人海》送过去评奖。
    事实证明,王树的选择确实没错。
    这一届金马奖,确实不该去。
    只是话虽如此,他还是心有不甘的说道:“就算拿不到奖,能有提名也不错啊”
    这话没错。
    对于拿过奖的大牌演员,自然看不上金马奖提名。
    而拿过大奖的演员,终究是少数。
    因此,对于许多没有拿过奖的演员来说,哪怕只是提名也是成绩的一部分,亦是能够吹嘘的本钱。
    好比不少演员在访谈或者人际交往中神情自豪的说出获得过金马奖演员奖提名,饱含显摆的意味。
    事实就是,哪怕只是提名,对于很多演员来说,都是颇为含金量的东西。
    当然,对于张一谋、王树等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拿奖的导演来说,不值一提。
    王树心知张涵羽渴望拿奖,电影圈的地位高低从来都是由奖项决定。
    不然,周星星也不会改变风格,冯小钢也不会转战艺术片领域。
    冯小钢自凭借《集结号》揽下华表、金鸡、金马最佳导演奖之后,为了追上张一谋的脚步成为国际大导演,开始转战艺术片领域。
    只是他没有那个金刚钻,偏偏要揽瓷器活。
    艺术片拍了不少,没一部去到欧洲三大。
    于是笑道:“这部《集结号》不错,这种影片也适合评奖,说不定下一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就是你的了。”
    王树虽然是以半开玩笑的方式说出来,实则下一届的金马奖男主角就是张涵羽。
    凭借《集结号》这部电影,张涵羽一举成为华表、大众百花、金马影帝。
    当然,如果之前凭借《人山人海》拿到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那么这个奖项的荣誉要远远高于这些奖项。
    奈何,实力不济。
    “呵呵。”张涵羽也清楚这种影片在国内比较容易评奖,表面上却是笑着接话,“能有提名就不错,哪那么容易拿奖?”
    王树心说冯小钢拍了这部影片,华宜必然会出手助力冯裤子拿奖,而你又是华宜的艺人,再加上华宜明年上市,以及华宜的成分复杂。
    只要华宜出手,蛋糕直接分到碗里,哪还有什么意外?
    心里是这么在想,明面上自然不会说出来。
    随即笑道:“依我看应该能拿奖,你就放宽心吧。”
    《集结号》改编自杨金元的小说《官司》,原本是有“隐患”,在刘横编剧的操刀下,变成了一部主旋律剧本,再由冯小钢将之拍了出来。
    不得不承认,冯裤子能自诩内地最厉害的商业片导演,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十年前,冯小钢拍《甲方乙方》的时候,中国电影几乎没人看。
    张、陈两人的作品在全国的票房也不到一万元。
    当时任北影厂厂长的韩三坪说,北影厂要是足额发了职工的工资,偌大的电影厂账上就不剩一百块钱了。
    当时没想到,冯小钢的电影开创了中国电影放映的一個档期:贺岁档。
    十年后,冯小钢重回贺岁档,带来了《集结号》。
    此时中国电影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一年进口好莱坞《变形金刚》国内票房的官方统计数字达到2.8亿人民币。
    这个时代,不是电影没人看,而是在看谁的影片。
    国产影片的吸引力显然没有好莱坞影片的大,因此国产电影依然面临着为好莱坞培育了市场后,黯然退出舞台的尴尬。
    所以,中国电影的面貌依然和十年前一样,紧迫而模糊。
    国师曾与另一个张姓房地产商一起放过豪言,要国师拍电影救市。
    比起个人救世的豪言,港岛导演王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他说,导演从来救不了市,不过是顺应市场的需要而已。
    张一谋拍了一部《千里走单骑》三千五百万票房充分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拍古装武侠商业片卖座,并不代表拍回文艺片就能卖座。
    中国电影市场需要的是商业片,想要救市场只有商业影片一途。
    这也就是张颐武在一次青年电影导演研讨会上说的,张一谋他不拍《黄金甲》,那钱也落不到像贾科长一样你们第六代导演身上。
    这句话倒不是说贾科长的电影不值得看,而是说电影首先是一门生意,赚钱才是本质。
    这个论点推广到中国电影身上,就是未来能救中国电影的一定是中国商业电影,而不是小众电影、艺术电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宝岛电影嘎了,后来很多人总结原因认为正是宝岛的新电影运动害死的宝岛电影。
    其实,这个结论恰恰是本末倒置。
    宝岛学者卢非易在总结了大量宝岛电影的放映数据后认为,宝岛新电影运动从来就不在宝岛电影票房中占据主要地位。
    换句话说,它一直处在市场边缘,等待一个只能在边缘行走的电影运动拯救整个宝岛电影市场,这不是痴人说梦就是高烧不退,事实是商业电影的死亡导致了宝岛电影的死亡,这才是真相所在。
    如果没有王树的出现,大陆国产电影就会面临这些问题。
    大陆的主流商业电影应该是什么面貌?
    是国师所引导的方向?
    如果是,那么中国电影必死无疑。
    事实上国师的经历和当时的历史时代紧密相关,完全不具备可复制的可能性。
    因此,中国急剧变换的二十多年不可能再留出一个空间产生张艺谋第二。
    所以,国师能做到的,国内导演很难复制,这包括投资、人脉、名气、演员、剪辑、发行、放映等等。
    相反,冯小钢的这部《集结号》正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方向。
    这个方向,第一,商业影片。
    第二,主旋律。
    国产主旋律电影一直是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不讲人话不办人事,因此即使像《张思德》这样票房收入2个亿(估计90%的水)的影片也不能叫做商业电影,因为它不能带给观众购票入场观看的欲望。
    而《集结号》能让观众购票入场(不是包场),正是《集结号》作为商业电影的成功之处。
    另外…也没必要遮掩,《集结号》就是主旋律电影。
    把《集结号》做成主旋律,相反是导演冯小钢和编剧刘横的高明之处。
    《集结号》的故事改编自《官司》,这是个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主旋律的故事。
    冯小钢起初联系八一电影制片厂要拍摄《集结号》的时候,八一厂的领导正是“高瞻远瞩”的看穿了小说《官司》背后隐忧,所以考虑再三拒绝了冯小钢的要求。
    令八一厂领导没想到的是这个小说能变成主旋律电影,因此也令观众能够有幸不受八一厂战争片的折磨。
    从《集结号》来说,这个未必是国内最好的战争电影,正如《甲方乙方》不是国内最好的喜剧电影,但是如果《集结号》能够像《甲方乙方》一样,为中国电影指明未来的道路,一样功莫大焉。
    所以说,冯裤子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并不是说《集结号》变成了主旋律电影这一点,而是《集结号》的出现一改以往战争片的面貌,成功的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
    王树与张涵羽聊了一会儿,又与梅葶等人聊了一会儿。
    时间渐晚,宴会随之结束。
    1月31日。
    《人山人海》的票房出炉,首日765W。
    一部艺术片,首日票房七百多万,已是极为优秀的成绩。
    不过王树心里清楚,这个势头大概率持续不了多久。
    开画才765W,后续票房不可能高。
    相对于《人山人海》的几百万票房,《长江7号》就不一样了。
    首日票房1800W,打破《集结号》所创造的首日票房纪录。
    尽管连日来的大雪给《长江7号》在南方部分城市的如期上映造成了阻碍,但中影集团积极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千方百计运送拷贝,《长江7号》的拷贝已经运抵南方的诸多城市。
    近几天观众大都忙于春节过年返家、购物和应酬,所以还不是《长江7号》票房发力的“井喷时间”,随着新年假期到来,春节档期的巨大潜力将会体现。
    同时,《人山人海》的票房同样会迎来一波小爆发。
    因为春节假期期间,只有《长江7号》这一波商业华语大片上映。
    观众看完《长江7号》后没有太多的选择,再加上又被《长江7号》带动了观影热潮,不少人会走进电影院为《人山人海》贡献票房。
    “王导,《人山人海》首日票房多少?”
    《台北行》剧组,李彬彬好奇的凑过来问。
    “七百多万。”这种事情只要李彬彬稍微打听一下就能得知,王树并未隐瞒。
    “这么多?”李彬彬两眼圆瞪,惊讶的问。
    一旁的刘德桦听言,亦是吹捧道:“不愧是王导,真是厉害啊。”
    不是刘德桦、李彬彬特地吹捧王树,而是货真价实的有些震惊。
    《人山人海》是艺术片,而艺术片的票房一直都不怎么样。
    首日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票房的艺术片成堆,似这种首日七百多万的艺术片屈指可数。
    凭借七百多万的首日票房成绩,已然证明了王树的票房号召力。
    当然,这个票房号召力最多前几日有所呈现,等到潜力消耗殆尽,就回归正常。
    不过还是那句话,春节假期期间,有着《长江7号》带动市场,《人山人海》也能获利。
    王树预计《人山人海》的票房会在四五千万左右。
    这部电影与《调音师》不同。
    《调音师》能取得的票房成绩,《人山人海》难以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