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大明药丸!
作者:随轻风去   大明话事人最新章节     
    皇帝咨询阁臣,一般肯定是先从首辅问起,然后再挨次往下。
    但今天却是一反常态,皇帝先询问了末位四辅王家屏,等王家屏明确表态后,又垂询许国和王锡爵。
    最后通过其他三位阁臣的态度,倒逼首辅申时行。
    此时万历皇帝对申首辅说:“朕也知道,林泰来中状元之前出身申府门客,所以申先生大概不好说话。
    如果申先生有意避嫌,也是人之常情,朕可以理解。”
    申时行沉默了片刻,感觉遇到了人生当中最艰难的抉择。
    现在皇帝的意图很明显了,以在国本问题上让步作为诱饵,诱使内阁集体放弃对林泰来的庇护。
    正常情况下,无论与林泰来关系如何,这个时候作为文官,都必须力挺林泰来。
    道理很简单,如果这次不支持林泰来,那么下次进宫后遭遇群殴的可能就是你了。
    但如果放弃林泰来,就能换回皇帝在国本问题上让步,那就非常吸引人了。
    于公来说,国本问题是已经争议了长达四年,是文官大臣的心病。
    夹在大臣与皇帝之间的内阁,对此更是烦不胜烦。
    这感觉就像是有一柄利剑悬在头顶,谁不想早点彻底解决问题?
    于私来说,如果哪位大学士能推动国本问题得到解决,哪怕是牺牲了林泰来,在官员中必定威望大增,甚至会超过首辅。
    毕竟首辅与林泰来关系特殊,在林泰来问题上先天弱势,除非首辅对待林泰来比别人更狠。
    更何况本来就与林泰来有仇怨的话,那更是一举两得。
    可以说,皇帝的切入点很巧妙,绝对是司礼监众太监的智慧结晶。
    这时候,众人就一起看着申首辅,等待首辅的表态。
    最终申首辅暗叹一声,对万历皇帝回奏说:“陛下所言极是,在涉及林泰来事情上,臣应该避嫌。”
    让申时行对林泰来落井下石,他做不到。
    一是他性格没有这么狠辣,二是申家和林泰来利益绑定太深了,和林泰来翻脸损失巨大。
    但如果极力为林泰来进行辩护,也不现实,太不理智。
    因为这样做无法挽回局面,还有可能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猝然丢掉首辅位置,造成更严重后果。
    另外就是,申首辅内心总觉得,皇帝没那么容易让步,看似香甜的诱饵也可能是陷阱。
    所以只能引用“避嫌”之说,置身事外了。
    说完话后,申时行特意看了眼林泰来,却发现林泰来神态依然很淡定,就是双眉微蹙,仿佛在思考什么。
    首辅这个表态,在很多人预料之中,毕竟首辅平常的为人处事风格和习惯确实是这样的。
    同时首辅这个表态也让很多人失望,申首辅怎么就不力挺林泰来呢?
    万历皇帝见状,也没有逼迫申时行一定要怎么样,转而对最终目标人物林泰来厉声喝道:
    “林泰来!诸位先生都认定你大罪!你可愿认罪伏法?”
    作为当事人,林泰来比别人更敏感。
    从皇帝这句话隐隐感受到,皇帝对自己的态度,似乎没有表面上那么大的恶意。
    如果至高无上、生杀予夺的皇帝真想给人定罪,直接拿下就行了。
    不会说什么“你可愿意认罪伏法”之类的废话,皇帝想治罪还需要讲法律?还需要认罪供词?
    在御前时,除非皇帝点名或者询问时,一般不能随便主动说话,不然就是御前失仪、慢君蔑上。
    故而刚才皇帝轮流询问大学士们时,林泰来话再多也只能憋着。
    终于等到这时,林泰来才能开口,对皇帝奏道:
    “臣辜负圣恩,罪孽深重,百口莫辩,但有些话想问诸位阁老,恳请陛下恩准!”
    万历皇帝心里衡量了一下,便道:“准了!”
    感觉这样对于促进林泰来和阁臣乃至于文官决裂,应该是好事。
    林泰来便朝向许国许次辅,开口道:“一年前,是老师你把我点中,使我得以跻身朝堂。
    也可以说,老师你就是我在朝堂的路人。”
    如果不是为了在皇帝面前保持形象,暴躁的许次辅肯定要大骂一声“去尼玛的引路人,你我根本不熟!”
    又见林泰来继续说:“今日我因为触犯郑家而横遭大祸,难道老师真忍心放弃师生之义,坐视我被制裁?”
    听到林泰来说话就想生气,但许次辅还是按捺住火气,讲道理说:“天地伦常中,君臣之义大过师生之义。
    如今国本问题就是君臣之义,为了成全君臣之义,我也只能舍弃师生之义了,自此以后你我恩断义绝!”
    然后林泰来又转向三辅王锡爵,恳求道:“晚辈与阁老同出于苏州府,向有同乡之谊,况且晚辈更是与令郎曾经在苏州府学同窗数月。
    难道阁老也要舍弃乡谊,坐视同乡晚辈因为得罪郑家而遭难?”
    王锡爵很敞亮的答道:“大臣之道,先公而后私也。乡谊乃是私情,岂能影响公事。”
    林泰来又对四辅王家屏说:“别人说,处事最为公道,从来不偏不私。
    但今日我因郑家而获罪,你却首倡治罪,公道何在?”
    王家屏回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舍小道而取大道,才是真正的公道!
    国本与汝,孰轻孰重,孰大孰小,不言自明!”
    几位不愧是文臣里最顶级的人物。每个人都能做到逻辑自洽,哪怕是出卖了别人也能自圆其说。
    “哈哈哈哈!”林泰来突然仰天大笑,“我林泰来只后悔,还不如留张鲸到今日,还不如与郑家早早勾结,也省得看三位阁老的小人嘴脸了!”
    大部分人都莫名其妙的,不知道林泰来在这里忽然提起原厂公张鲸和郑家干什么。
    其实林泰来也没别的意思,只是把勇斗张鲸和郑家拉出来当自己的背景板,表达自己遭遇出卖的愤怒。
    随后林泰来对万历皇帝说:“公道自在人心,臣若对陛下认罪,惟恐陷陛下于不义!
    故而臣不敢对陛下认罪!还是请三位阁老对臣会审定罪!”
    这提议非常附合万历皇帝的心思,他的本意也是用文臣整治文臣。
    然后他作为皇帝再对林泰来加以施恩,就可以拉拢到林泰来。
    于是万历皇帝对许二、王三、王四三位阁老下旨道:“尔等三人现在就给林泰来议罪,然后奏上来!”
    三位阁老便站在一起,讨论了一会儿后,便由首倡大义的王四阁老讲结果奏道:
    “林泰来宫中逞凶伤人,惊扰圣驾,悖逆无人臣礼,当罢免一切官职差遣,并剥夺衣冠!”
    林泰来在旁边再次大笑,“无胆之辈也知道心虚么,为何不从重判罚我!廷杖也不敢打么!”
    众阁老心里齐齐“呸”了一声,你林泰来休想骗廷杖!没门!
    万历皇帝对此还算满意,轻轻的说了声“可”字,以示同意。
    罢官好啊,剥夺衣冠也很好啊,文官道路都堵死了,那不就只能走武官道路了?
    等林泰来失去一切,陷入绝望时,再下旨恩赏一个锦衣卫实职高官,林泰来还不得感激涕零?
    从今往后,就是自己手里的一把利刃了!
    这时候,王四阁老连忙又奏道:“关于国本之事,陛下是否已有定论?”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只要搞定了意义重大的国本问题,他就可以享受天下官员们的欢呼称颂!
    刚才皇帝可是暗示承诺过,只要卖了林泰来,就可以在国本问题上让步。
    这是皇帝与他们阁臣达成的“交易”,现在他们阁臣已经把林泰来卖了,该皇帝来履行承诺了。
    万历皇帝沉吟片刻后,答应说:“长哥质弱,朕自犹疑,再观察一年。
    若到明年秋冬无碍,便行册立之典!”
    众阁老一起山呼道:“陛下圣明!本固邦宁万万年!”
    国本问题已经折磨大家四年了!
    有皇帝这句话,他们可以昂首挺胸的走出内宫了。
    完成了重大历史使命的他们,就证明了自己不是吃干饭的,可以骄傲的面对所有朝臣了!
    就在这个弹冠相庆、激动人心的时候,突然有个疑似林泰来的不和谐声音响起:
    “如此重大国事,仅凭向几位阁臣口传天语,宣布多有不周。
    还请陛下亲发玉旨纶音,传诏定策于中外,使官民咸知。
    另外斗胆奏请,册立东宫之时,同时册封皇三子为王爵。”
    万历皇帝:“.”
    卧槽!刚才怎么没有把这小王八蛋的嘴巴堵上!
    林泰来说完之后,就眼观鼻鼻观心了。
    他赌的就是,皇帝在忽悠人!
    史料上记录的明明白白,国本之争一直从万历十四年折腾到了万历二十九年。
    也就是说,万历皇帝在太子问题上,与大臣足足耗了十五年,才无可奈何的“投子认输”。
    而今年才是万历十八年,还很有“斗志”的皇帝怎么可能轻易妥协,答应在国本问题上让步?
    所以林泰来的判断是,缓兵之计和骗人!
    至于把国本问题和他林泰来大罪关联起来,可能是想利用他林泰来的人缘,分散阁臣们的注意力。
    此时众阁老突然鸦雀无声,齐齐等待万历皇帝对林泰来的呼声做出回应。
    他们希望万历皇帝勃然大怒,把林泰来推出午门,然后进一步细化承诺!
    但是等了好一会儿,也没听到宝座上传来新的金口玉言。
    面对一道道逐渐失去信任的目光,万历皇帝只好强行挽尊说:
    “诏书就先不用了,只须口传,你们内阁记着就好,到了明年春夏,就开始各自筹备。”
    结果效果适得其反,挽尊之后,阁臣们反而大惊失色!对皇帝的信任反而完全消失了
    皇帝死活不想留下书面证据,摆明了就是想着先口头忽悠,然后到时再找借口赖账!
    皇帝作为享受至高无上特权的人,谁还能逼着皇帝履约?
    关键是,皇帝连分封皇三子为藩王都不肯承诺!
    那说明皇帝还存着立皇三子为东宫的想法!在国本问题上让步就是个骗人的屁话!
    更可笑的是,他们一帮五六十岁的老官僚,刚才居然被不到三十岁的皇帝骗住了!
    难道是被皇帝这个职业的滤镜迷惑了,下意识觉得出口成宪的皇帝不会公开撒谎?
    踏马的!皇帝都能公开撒谎,这大明药丸!
    想到这里,王四阁老忍不住君前失态,直接愤恨的斥骂道:“林泰来混账东西!”
    林泰来:“?”
    是皇帝忽悠了你们,你们上的是皇帝的当!
    你们要么自责,要么腹诽皇帝,却骂我林泰来作甚?脸呢?
    所以林泰来也不客气了,直接还嘴道:“王四!是你们出卖了我,是你们给我定罪,现在你却反过来辱骂我,是何道理?
    你身为宰辅,毫无大臣之体,简直是我大明文臣的耻辱!”
    置身事外,许久不发言的申首辅忽然又活跃了起来,对林泰来喝道:“你少说几句!”
    作为能混到首辅的老政客他不得不佩服林泰来了,并承认林泰来的天赋在自己之上这切入点抓的实在是精妙啊。
    其实现在阁老们的心里,最痛恨的人真不是皇帝,确实是林泰来。
    因为林泰来这个王八蛋,实在多嘴了!
    就算皇帝骗了他们,那又怎么样?
    如果林泰来不多嘴,就算他们知道了被皇帝忽悠,也可以假装不知道!
    然后他们依旧可以继续假装在国本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宣布初步解决了国本之争!
    这样仍然可以获得鲜花和掌声,仍然被天下官员所赞誉!
    至于一年以后的事情,那责任在于皇帝变卦,不能怪他们!
    反正他们早已经把鲜花和掌声拿到手了,怎么也是有赚无亏!
    只要不认为自己被骗,那就不是被骗!
    但这个自我催眠的可能性,却被林泰来戳破了!
    林泰来直接打破了一切幻想,把皇帝的忽悠亮在了明面上,让他们连假装都没法假装了。
    如果众人皆醉你独醒,那你就是最可恶的那个人!
    更要命的是,他们出卖林泰来,想要换取的是皇帝在国本问题上的让步!
    如果皇帝承诺成了忽悠和笑话,那他们出卖林泰来,却什么都没换回来,又会被天下人怎么看待?
    置身事外的申首辅对这个局面也有点拿不准了,只能说不愧是林泰来,能做到被两边人一起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