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工程兵的后勤<二>蜀汉钢铁业与徭役
作者:大王你听我说   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最新章节     
    刘禅对土法炼钢略知一二,但对蜀汉的钢铁产业就了解不多,于是让诸葛亮进一步介绍蜀汉的重工业情况。
    诸葛亮喝了一口茶润润喉咙,很久没有这样君臣奏对,推心置腹了。
    他和蔼地看着阿斗,也慢慢接受了蜀汉后继有人的事实,虽然阿斗在行事风格上让包括他在内的老臣们看不懂,但每件事做下来,还是可圈可点。
    孔明收起思绪,又对刘禅讲起了钢铁产业的分布:
    “大汉的铁矿主要分布在蒲亭县和郫县,而冶铁工场也因地制宜开设在了距离铁矿、煤矿都不远的地方,以节约运输成本。”
    “这两地的钢铁产量就占了全国的一半,管理钢铁业的司金中郎将的主要精力就是管好这两处大工场。”
    刘禅还一直以为蜀汉的钢铁业主管领导是由文官担任,没想到也是军职,说蜀汉是先军政治也不为过。
    此时的司金中郎将是由以前的丞相府留府长史张裔兼任。
    刘禅听了心里暗想,还好废除了丞相,看看以前的相府,什么重要的职务都是由相府属官兼任了。
    废相之后,以前很多在相府领导下的部门就纷纷独立出来,暂时由内阁代管,现在的内阁取代了相府的大部分职能。
    不过内阁和相府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内阁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
    “在蒲亭和郫县两个冶铁工场各设置一名司金都尉负责工场的生产,每个工场大约有两千多名工匠日夜不停地炼铁。”
    刘禅听了也有点吃惊,没想到三国时期就有如此规模庞大的工场,有时间一定要去看一看,感受一下这个时代的工业生产。
    讲完了冶铁业的组织结构,诸葛亮又把话题转回了炼钢技术。
    诸葛亮其实是一个狂热的技术爱好者,热爱发明创造,乐于钻研生产技术。
    自从担任司空,从繁重的军政事务中解脱出来,他有了大量的时间来搞发明创造,司空府在他的领导下从一个喝盖碗茶的养老机构,变成了蜀汉的科学工程院。
    刘禅也决定在诸葛亮和众臣面前露一手:
    “我们是用木炭、煤炭来烧化铁矿成为铁水,那么铁水里就会含有一些木炭或煤炭。”
    “司空说的有些铁硬而脆那是因为铁水里的炭太多,这种就是生铁。”
    “而有些铁软而柔韧,不容易断,这种是熟铁,含的炭少。”
    “柔软的熟铁可以进行锻造。”
    诸葛亮听到这里一下子站了起来,对刘禅一拱手道:
    “陛下真是天才,几句话就解释清楚钢铁的属性,臣一直对这个问题比较模糊,答案就在面前但伸手又抓不住。”
    “您的几句话让我抓到了冶铁的关键点。”
    “老臣会按照陛下的指导,改进工艺,通过控制铁水里的炭的多少来制造不同性质的钢铁。”
    在场的人都被诸葛亮的话震撼了,孔明称陛下是天才,说明皇帝的水平比孔明还高。
    大臣们听了刚才君臣的奏对,虽然那些技术上都听不懂,但是从皇帝的言词和诸葛亮的反应来看,皇帝不但对政治、军事有高屋建瓴的见解,在生产上也能作出微观的具体指导。
    不仅是天才,还是全才。
    刘禅又建议诸葛亮,要培养识字的工匠,让他们把生产的过程都记录下来整理成操作规范,这样能大幅提高每一炉铁水的稳定性。
    诸葛亮绝顶聪明,在刘禅的点拨之下,立即就想明白了用文字记录,再形成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的巨大作用。
    “陛下太伟大了,以前徐庶说我是月亮他是萤火虫,现在我感觉陛下是月亮我才是萤火虫。”
    诸葛亮彻底服了,心里暗想。
    。。。。。。
    孟光上气不接下气地进了御书房,看见参会的都是朝廷重臣,就连司空也来了,知道必是极重要的会议。
    李严向孟光介绍了之前的会议内容,让孟光估算一下工程兵的开支。
    孟光两眼微闭,大脑里的虚拟算盘噼里啪啦拨打了一阵,得出了粗略的数字:
    “陛下,一万工程兵就是一万军队,一年的花费就是一百万石。”
    “这一百万的军费是已经拨给部队了的,那现在需要追加的就是修路的工程费用。”
    “一般来说,这部分主要就是购买各种铁器工具,牲畜,建高炉冶炼铺路的粘土,煤炭、木炭燃料等等。”
    “以我的经验,这一部分一年也要花费一百万。”
    刘禅听了心里默算,也就是说修路的建设成本和人力成本是各占一半。
    现在人力成本已经支付了,就差一百万的建设成本。
    刘禅又问马岱和霍弋:
    “工程兵的军饷是都发在你们手里了吗?”
    马岱摇头:
    “并没有,大司农府是三个月发放一次,一半是钱一半是粮。”
    刘禅算了一下,对孟光说:
    “工程兵还有半年的粮饷还躺在国库里?”
    孟光回答,正是。
    “那这次改革一下,下半年工程兵的粮就不发了,全部改成发钱。”
    马岱和孟光听了都张大了嘴巴,这皇帝又要乱来了。
    刘禅知道他们会不理解,先对孟光道:
    “工程兵下半年就要开始修路,国库下发军粮就要从成都起运,运粮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孟光回道:
    “按惯例都是征发民夫服徭役来运粮,只要每天给他们二斤米就够了。”
    刘禅听了,环视众人,语重心长地说:
    “各位爱卿,你们的家眷都是免兵役、徭役、赋税的,感受不大。”
    “但大家多替百姓想想,一个百姓在六十岁之前要服五年兵役,每年要服一个月的徭役,还要种地交农税。”
    “朝廷对民力的使用已经到了极限,不能再增加老百姓的负担了。”
    “你们动不动就要征发民夫滥用民力的思想和行为是与朝政扩大会议精神相违背的。”
    刘禅这句话说得比较重,在当前蜀汉的政治生态下,违背扩大会议精神是谁都承受不起的大帽子。
    刘禅这样说,是为接下来他的改革方案扫除障碍,让阻力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