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征兵<一>
作者:大王你听我说   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最新章节     
    刘禅对“兴复汉室”四人说他们是新军的第一批军官,四人大喜,跪下磕头谢恩。
    刘禅叫他们起来,现在加封你四人为屯长,等以后干得好,新军扩大会有更多封赏。
    “现在你们对组建新军有什么建议?”刘禅考问四人。
    四人互相看了一眼,年龄最大的赵兴拱手回答:“首先是征兵,微臣建议直接征召老兵,这样的好处是很快猛形成战斗力。”
    “其他人还有意见吗?”
    另外三人也觉得赵兴说得对,纷纷说没有。
    刘禅说:“老兵一个都不要,朕要从百姓中招兵。”
    四人听刘禅说要重新招新兵也觉得没问题,只是多花点时间训练而已。
    刘禅又发问:“新兵从哪里招?”
    赵复抢答道:“从军户或者农家子地里招收。”
    “从矿工和纤夫里面招收新兵。”刘禅否决了赵复。
    四人对一定要招纤夫和矿工就有了疑问。
    刘禅笑而不语。
    四人也不再问,叫去哪里招兵就去哪里,总之招来新兵狠狠折腾便是。
    刘禅是觉得,矿工和纤夫是需要多人长期在一起合作,共同干同一件事,这样的人组织纪律性要比分散的自耕农好得多。
    军户在没当兵以前,也是长官的农奴,组织纪律性也不如矿工纤夫。
    后世的名将戚继光也是从义乌的矿工里招兵。
    这些知识就没必要普及了,他们也很难理解,还不如故弄玄虚,显得高深莫测。
    检查完营地,刘禅也觉得累了,于是摆驾回宫。
    组建新军事情就多了,营房建设、招募新兵,新兵训练,后勤保障一大堆事。
    手里人手不够,而且有人也远远达不到要求,刘禅闭上眼睛头疼欲裂。
    这么累干啥,当初不是说好了要躺平吗?
    躺平是不可能了,也许这就叫历史的选择,或者说是历史的必然。
    胡思乱想了一会儿,还是要安排征兵的事。
    对于赵兴四人的武艺刘禅是放心的,但按照后世的说法,思想上、政治上还需要加强。
    手里也就只有李和看着有点素质,没办法,宦官也得用。
    刘禅叫来李和,告诉他和赵兴、赵复去征兵。
    “陛下,奴才不懂军务,怕办砸了有负圣恩。”李和是真的不想去,他只想写《大汉时报》的新闻稿件,他这两天从刘禅那里学会了“新闻”这个词。
    “《时报》那边你要再挑选四个会写字的小黄门,你负责教他们,以后的事情会很多,你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
    “奴才不怕吃苦,只要陛下信任,奴才一定把差事办好。”
    刘禅觉得李和越来越有出息,心里也是爱才心切。
    他又教了李和一些征兵的知识,指导李和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登记表。
    一说到表格刘禅就为没有足够的纸抓狂,一定要抽时间去看看三国时期的造纸作坊。
    ……
    建兴六年冬月初十,赵兴、赵复、李和带人来到了成都郊外锦江的一处码头。
    码头上的人看见一队官军走来,连忙散开。李和叫两个小黄门安放好小桌子和胡椅,又抬来一个装满铜钱的箱子和一口大鼎,里面煮好了肉羹。
    李和用一根杆子撑好征兵布告,赵兴打了三下铜锣,咣咣咣,吸引码头上的人注意。
    赵兴站在一块石头上对围拢过来的人高喊:“宫里要组建仪仗队,需要招收五十人,选中的人领双倍的军饷,今天就先发一半。”
    刘禅决定把新军的军饷定为羽林军的双倍,以提高士气,钱给少了纤夫、矿工也不会来。
    “今日报名的前十名还可以马上吃一大碗刚炖好的肉羹,这里面的猪肉可是又多又肥,香死仙人板板。”
    一群矿工听赵兴说完却没有人动,这个时代当兵并不算一条好的出路,钱少还要打仗。
    这军爷虽然说军饷高,吃得好住得好,可是官府的话没人敢信,很多人都有被官府欺骗过的经历。
    就连说报名就能吃到肉也没有人相信。
    赵兴见没有人站出来报名,就又敲了三声铜锣,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可纤夫们还是不信,都站着看热闹。
    赵兴暗暗着急,要是一个都招不到,回去怎么向陛下交差?
    赵兴心里骂到,按老子以前的脾气,直接把人绑了拉回营地,一顿鞭子抽老实了再训练。
    可陛下严旨不得抓壮丁,否则斩首。
    赵兴摸摸脖子心里更急,走到大鼎旁边用碗盛了一大碗肉羹吃了起来,他狼吞虎咽,又把肉咀嚼得吧啦吧啦响,馋死了纤夫们。
    就算是纤夫赚得比佃农多一些,一年也是吃不上几次肉的。
    纤夫张才刚拉完船,又累又饿,看到码头上聚集了很多人也就挤进去看热闹。
    还没搞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旁边两个经常拿他逗乐的纤夫互相使了个眼色,趁张才完全没防备,一把将他推到赵兴的面前,同时高喊“张才报名!”
    赵兴一看终于有人报名了,心中狂喜,伸手扣住张才的手臂,就怕他反悔跑了。
    赵兴把张才推到李和面前,李和立刻就问:“姓名?”
    “张……张才”。
    张才看见穿官衣的人问话,条件反射般的配合。
    “年龄?”
    “虚岁17。”
    “籍贯?”
    “啥是……什么罐?”
    “就是老家哪里的?”
    “犍为资中县人”
    “画押!”李和飞快写完说道。
    赵兴掰开张才的右手大拇指,沾上红色印泥,重重盖在竹简上。
    赵兴拿起一大串直百钱塞进张才手里,又拖他到大鼎边,盛了满满一碗肉羹递给张才。
    张才仿佛在做梦,说了个名字就得了一串钱,还有一碗肉吃。
    此时正饿得心慌,大口吃起来。
    四周的人看见张才真的得了钱又吃肉,有些不淡定了。
    有两个纤夫觉得平时拉纤太累还要被纤头盘剥,一起出来报名。
    赵兴、李和如法炮制,两人画了押也就和张才一样,拿着钱坐在地上吃起肉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一会儿功夫,有十个人报了名,都吃到了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