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村口闲话
作者:还是困啊   春色有点田最新章节     
    沈文山从屋里出来:“大哥,你去吧,我们来做饭。”
    特意起的早一点,他本想做好饭再过去的,没想到人家更早。
    沈榕山应道:“行,我走了。”
    山下站着好几个人,估摸着早就在下面等着了。
    吃完饭,季温禾和两兄弟说了一声,到山脚下打开荒地的门,那头大鹅猛的冲出来,目标是她。
    她往左一闪,右手炫速掐住它的脖子,拎在手里,悬空着抖了抖:“你想死吗?又想咬我。”
    放下手中的木棍,对着它的脸,左右啪啪扇了几巴掌。
    “让你咬人!让你咬人!”
    兰秋华在门口看到,笑着说:“这只鹅怎么老喜欢咬人。”
    “我也不知道,就它看到人就咬,还追着人跑。”
    季温禾把它扔到地上,被打了几巴掌后,老实了许多。
    “要不是留着它下蛋,早把它杀了炖了。”
    每次放它们出去,它总会时不时的偷袭她,一个不防备被它咬一口,可疼了。
    赶着它们往东边走:“兰婶,家里没啥事了,走啊,出去转转。”
    兰秋华转头看了一眼:“成,跟你出去玩玩。”
    “娘,嫂子。”沈素雅从屋内跑出来,“我也要去。”
    季温禾笑道:“走啊。”
    笑嘻嘻地跑过去,接过她手中的木棍,走在前面。
    到了村口,好几个婶子坐在树底下。
    “小雅出去放鹅呢。”
    “是啊黄婶,你们都在这等榕山大哥呢吧。”
    “可不。”谢凤莲接过话,“也不晓得他什么时候回来,就怕去晚了,粮食降价。”
    兰秋华看着张秋娥:“秋娥,你家芷嫣什么时候走得?”
    “前几天,家里忙完就让人过来接走了。”她爹说,早点走,家里还能省一顿口粮。
    “呦!这咋走得不声不响的,我都没看到。”牛桂兰坐在她身后,“秋娥,女儿出嫁,怎么不办个席面。”
    在座的人都知道家里由不得张秋娥做主,偏偏她还问出这样的话。
    “我家那口子说,办啥办那,家里那么穷,还有儿子要养,哪来的钱办席面。”
    张秋娥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
    “家里没多余的空房,望飞明年十四了,相看亲事要钱,要是姑娘不想要家里的房子,还得重新起房子,处处都用钱呢,我都快愁死了。”
    吴彩凤接过话:“你家不是收了聘礼吗,加上卖得粮食钱,这些年手里也该存了不少钱,望飞看亲有啥可愁的。”
    “我家飞凌今年十五了,那才愁呢,就指望着粮食卖个好价钱,回来找林月娘给他相看。”
    “巧了嘛这不是。”兰秋华笑了一声,“我家安国也打算看亲,都老大不小了,可不能再往后拖。”
    “你们都愁,有我家愁吗,我家沈良今年十九了,过了三月生日二十,成老光棍了。”
    众人听了苗招弟的话,安慰了一番,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吴彩凤看着季温禾:“你和榕山成亲大半年了,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是时候要个孩子了,可不能一直往后拖着。”
    几人的目光落在她的肚子上。
    还不等她开口,谢凤莲说道:“温禾啊,你比刚进村时胖了不少,也白了,改天请个郎中,看看身子,让他把把脉,瞧瞧。”
    这意思就是怀疑她不能生,身体出了问题,才一直没有要孩子。
    李春红开口给她解围:“他们家不是没有宅基地吗,山洞里那么阴凉,小孩子体弱,哪能住在山洞里。”
    “就是,咱们操什么心啊。”周小玉附和,“人家榕山都不着急呢,再说小两口还年轻,晚两年要也没事。”
    何玉香点头:“我以前去镇上看过大夫,他说女子体弱生孩子不好,得把身体养好了,再要孩子。”
    “她逃荒过来的,吃了不少苦,身子瘦弱,可不得养两年,身子好了,才不像我们,生了孩子后,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疼。”
    兰秋华转头:“温禾,你赶紧到小雅身边,她别再把你们家鸭子赶跑了。”
    季温禾淡然地笑了笑:“好,婶子们聊,我走了。”
    几人点头。
    她很感激几个婶子给她解围,虽然她也有应对的法子。
    小跑着跟上沈素雅,深深呼出一口气。
    “嫂子,你怎么了?”她不解地问。
    “没啥,就是谢大娘问我怎么还不要孩子。”
    “你来到我们沈家村大半年了,谁家姑娘要是嫁过来两个月没怀孕,她们就在背地里说道了。”
    “嫂子别往心里去,她们说她们的,我们就当没听见,反正被人说又不会少一块肉,想说说去吧。”
    “你这心态倒是不错。”季温禾笑道,“太较真,活得也很累,不如傻傻乎乎的,不过也不能让人处处占了便宜。”
    “咱们村里好几个婶子家,都打算着把粮食卖了,给自家儿子相看亲事。”
    沈素雅想了想:“良大哥,凌大哥,沈辽今年也十四了,还有我哥,四个人,要是都相看成了,今年能吃四次席呢。”
    “不对,还有陶婶家的沈天石,前两天还听娘提了一嘴,他七月生日,十四了。”
    沈天石是他们村里长得最好看的,家里有钱,谁嫁到他们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陶婶家的不着急,他们打算让儿子娶镇上姑娘,我估计要在镇上买房,不然谁家愿意把姑娘嫁到乡下来。”
    “嫂子,我之前听婶子们闲聊说过,里正不在镇上买房。”
    季温禾找了块阴凉地,靠着树坐下:“不买房的是里正,陶婶可没说不买,他们要真想儿子娶镇上姑娘,不在镇上买房能行吗。”
    “再说了,陶婶和姜婶不可能一辈子不分家,不过是因为有两个老的在,要不然早就分家了。”
    这俩妯娌只是面上交好。
    如果沈天石真的要娶镇上姑娘,陶杏儿夫妻俩估计会在这个时候提出分家。
    沈素雅坐到她身边:“咱们村里要不是闹了不愉快,老一辈都不愿意分家。”
    “话是这么说,真到了那时候,不分也得分。”
    陶杏儿如今有女儿撑腰,沈忠也巴结着,避免两家闹得老死不相往来,一定会同意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