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沈榕山找来
作者:还是困啊   春色有点田最新章节     
    “王婶,你们那么快找一筐了。”
    “你们太慢了,我们在那边找了好多豌豆尖。”
    她倒下筐里的野菜。
    “来,分你一点,苋菜也找了不少,掐嫩的,清炒好吃。”
    季温禾拿过箩筐:“谢谢王婶,我们挖了笋子,不多,分一半给您。”
    王二凤笑呵呵地点头。
    割完了野芹菜,大家继续往前走,不知不觉忘记了时间。
    “呦,快申时了。”苗招弟抬头望着西边的太阳,“咱们得回去了,跑远了。”
    前方的几人回头,又看了眼天色。
    季温禾站起身,捶着后腰,三点多了吧。
    沉浸在找野菜的快乐中,忘记了时间。
    张秋娥咽了下口水:“回去吧,不能在找了,天黑危险,我渴死了。”
    晌午太阳大,几人在树荫下歇了会,又接着找,大太阳,晒得人热死了。
    王二凤掐着腰,眉头皱起:“行啊,回去晚了,回去我婆婆该和我吵架了。”
    “二凤,你婆婆还处处挑你刺呢。”兰秋华叫了一声季温禾:“走了温禾。”
    她回:“哎,来了。”
    “挑,怎么不挑,隔三差五地看我不顺眼,不打她一顿,她心里不舒服。”
    “陶婶年轻时是个厉害的,也亏你性子不软绵,不然能被欺负死。”
    王二凤哼了一声:“我不怕她,惹我不高兴就动手,我不好过,她也别想好过。”
    季温禾和沈素雅走在最后面,小声问:“陶大娘和王婶是不是经常打架?”
    “王婶刚嫁到沈家村时,每天都和陶大娘吵架,吵到最后打起来,拉都拉不开。”
    “后来大家习惯了,不去拉架,随她们打,里正管过,没用。”
    “我听娘说,陶大娘年轻时也常和她婆婆吵架,打架,是个厉害人。”
    “现在很少打架了,王婶力气很大,打得陶大娘还不了手,王婶丈夫怕她,不敢帮着陶大娘。”
    季温禾了然地点头,几人一路过来,面色都有疲惫,只有王二凤一人,依然精神抖擞。
    一块二十多斤的石头,她搬着有些吃力,而她,轻轻松松地搬了起来,在她手里像棉花一样。
    六个人走在路边,快回到村子时,对面走过来一个人,因为离得远,看不清面容是谁。
    “哎,小雅,你看前面的人像不像沈榕山。”季温禾越看越像。
    沈素雅眯着眼往前看,默了一瞬:“是有点像,娘,你看前面的是不是榕山大哥。”
    走在前头的几人应声望去。
    “是吧。”
    等过了一会儿,众人笑着回头。
    王二凤调侃道:“温禾,你家榕山担心你,特意寻过来了。”
    随后又说:“瞧瞧人家小两口,我那会儿成亲,和大家伙出来找野菜,家里那个什么来找过我,我跑了他都不知道。”
    兰秋华笑道:“我家的不也是,哪像榕山这么疼媳妇。”
    季温禾红着脸,微微扬唇,他今天说早点回来的,带出去的货应该卖完了。
    “榕山呐,来找媳妇啊。”人未走近,王二凤大着嗓门喊。
    沈榕山挨个叫了一声,看向季温禾:“是啊王婶,迟迟未见你们回,担心遇到危险,所以找了过来。”
    几个婶子眯着眼笑,在一旁打趣。
    兰秋华咳嗽了一声:“好了好了,咱们快回去吧,小雅,你到娘身边来,别打扰人家小两口。”
    沈素雅笑嘻嘻地跑过去,留两人走在最后。
    季温禾缓了一会儿,脸上的薄红退下,才小声问:“货全部卖出去了?”
    沈榕山走在她身边,配合着她的步调:“嗯,卖了,手绳卖了四条,发簪卖了两根。”
    “对了温禾,有婶子问能不能单卖狸奴,想买给孩子把玩。”
    “单卖也行,可是怎么定价呢?两文价钱有点低了。”
    簪子他们自己手工削,自己绣,自己缝,手工物品,钱不好赚呀。
    沈榕山沉思许久,才回:“还按三文钱卖呢?”
    “难。”季温禾摇头,“人家可能会更嫌贵。”
    之前沈元山回来说过,三文钱的簪子都有人嫌贵,单卖小猫头,很难卖出去。
    “要不这样,狸奴在做小点,五文三个。”
    现在的小猫头,比手掌心小一点,尺寸还能在缩小。
    “等回去我和兰婶说,做几款不同样式的,单卖,以后不做簪子了。”
    沈榕山侧目望着她:“五文三个,随便挑样式?”
    季温禾点头:“嗯,我多做几款,箩筐里有竹叶,摘了很多回来。”
    星星,兔子头,小熊,独眼兽等等,要啥有啥。
    她转头,目光和他对视:“沈大哥,你去找秀才......不,算了,我到那问老板。”
    沈榕山见她高兴的样子,忍不住追问:“你想做什么?”
    “不告诉你。”
    瞧她得意地扬起下巴,目光宠溺:“好,我不问。”
    反正他迟早会知晓。
    回到家,两双胞胎蹲在门口,一边一个,托着腮,跟门神似的。
    季温禾笑道:“你们在干嘛,思考人生啊。”
    沈文山眼神亮晶晶地指着地上的字:“嫂子你看,我们写得怎么样?”
    走到门口,背着手,两边来回看了看,满意地点头:“嗯,不错。”
    他们写得是自己的名字,沈榕山和他说过,在路上歇息,或者空闲时,他们会在地上练习。
    三人如今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了,就是笔画多的,字体大小不能写得一样大。
    “在练习两天,尽量把每个字写得差不多大,过两日我在教你们新字。”
    沈元山开心地应下。
    明天要去集市,季温禾进屋数钱去了。
    五百斤黑面,除去本钱,赚了约五百文,还有其它的,算了算,手里一共六两多。
    驴要九两,想买驴车得在等一段时日。
    季温禾来到厨房,望着在灶台后面烧火的人:“还和上次进一样的货?”
    沈榕山偏过头:“细面只进五斤, 对了,还要买三杆秤。”
    这次进货回来,他们三人分开去卖货,能加快卖货的速度。
    “那一杆秤要多少钱?”
    “秤砣八十文,加上秤杆和盘,我听里正说是一百五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