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随我前往国公府请罪
作者:狐狸小小九   让我伺候外室?主母逼疯渣男全家!最新章节     
    谢浮白与怀远侯对视一眼:“那魔尊与良夫人还有什么渊源不成?”
    “你们可知道,魔尊这一身出神入化的功夫是跟谁学的?”
    怀远侯第一个反应过来:“莫非是玉华山武圣人?”
    顾溪知点头:“这魔尊身负血海深仇,为了报仇这才上了玉华山,在雪地里跪了三天三夜。
    武圣人见他天赋异禀,出于爱才之心,将他收在门下,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这魔尊玉华山学艺短短五六年,便突飞猛进,学了一身炉火纯青的功夫,然后偷偷下山,以牙还牙,灭了仇人满门,共三十六条性命。
    因此武林里对他下了追杀令,黑白两道折羽无数,死在他的降魔杵下。
    两位圣人得知此事,勃然大怒,视为奇耻大辱,将他逐出玉华山,从此之后不得再踏入玉华山一步。
    而且从此之后两位圣人不再收徒,门下徒子徒孙收徒也必须经过两位圣人的考核,否则一律不算正式门徒。
    包括像伯爵府的陆二公子,也仅仅只是记名弟子而已。而良夫人自幼拜于文圣人门下,与这位魔尊算是同门师姐弟。
    我想魔尊念在同门情义上,兴许能给这个面子,将寿仪拱手相让。”
    听顾溪知一说,怀远侯心里顿时升腾起希望来:“我侯府与良夫人私下里倒是有点情谊,这就亲自登门相求。”
    “完了,良夫人未必会答应啊。”
    谢浮白全神贯注地听顾溪知说完,懊恼地一捶床板,顿时屁股一阵撕裂痛,“嗷”了一嗓子。
    “又怎么了?”怀远侯问。
    谢浮白咧着嘴,一脸的懊丧:“上次去国公府,我把那鹤雅郡主得罪得透透的了。”
    “怎么回事儿?”顾溪知问。
    谢浮白沮丧道:“还不是因为方乘煦一事?她在公堂之上公然挑衅,说我护卫军无人可用,我一时间气不过,上次陪着祖母去国公府求医,就教训了那鹤雅郡主几句。”
    “你教训她?”
    顾溪知表示不信。自己见过这女人几次,可从未见她嘴巴上吃过亏。
    谢浮白扶着腰,只能实话实说:“那女人牙尖嘴利,我俩在国公府门口差点没打起来。”
    对于良姜与方乘煦的这场官司,这几日上京里吵嚷得沸沸扬扬,几乎人尽皆知。
    观棋自然也将后来发生的事情夸大其词地告诉了顾溪知知道。
    顾溪知淡淡地问:“你是听了那方乘煦的挑拨离间吧?良姜并未在大堂上说什么过分的话。”
    谢浮白诧异地眨眨眼睛:“表哥你怎么还偏向着那个女人说话?”
    顾溪知觉得这话不中听:“什么叫那个女人?方乘煦此人薄情寡性,品行卑劣,绝非可交之人。”
    “可你别忘了,上次我祖母犯病,还是人家方家慷慨赠药,帮我祖母度过这个难关,这人情,我们要还。”
    顾溪知抬手扶额:“难怪你明里暗里的会帮方乘煦,我还以为你自己能反应得过来。”
    “你这话什么意思?”
    “这救心丸你应当知道出自谁手。”
    “良夫人啊。”谢浮白不假思索。
    “那这粒救心丸是谁赠我们的,你还想不明白?”
    谢浮白一时半会儿的,脑子转悠不过来:“可观棋不是说,药是方家人给的吗?”
    “良姜原本就是方家人啊,她与方乘煦和离之后,并未立即离开方家。
    那日观棋前去求药,钱带的不够,任他怎么相求,方家老夫人仍旧一口回绝了,说只认银子不认人。
    后来良姜恰好从外面回来,就直接送了观棋一粒。”
    如此说来,自己竟然是错将鱼目当珍珠了?而且数次提起,方乘煦竟然都选择了默认,可见此人的确不咋滴!
    一时间,心里说不出的懊悔。
    “这个观棋,平日里废话那么多,怎么该说的反倒不说清楚?”
    “此事她似乎是有什么苦衷,再三交代观棋,不要将她赠药之事声张出去,也并未跟观棋透露她的身份。一开始,我也曾误会这药乃是她人所赠。”
    谢浮白懊恼地道:“那我怎么办?完了完了,那天我说话挺重的,就她那么凶巴巴的,当时都要揍我,肯定不会让良夫人帮我。”
    怀远侯也轻叹一口气:“无论帮不帮,只要有办法,总是要豁出这老脸去试一试。你个逆子,跟我一起去负荆请罪!”
    谢浮白一脸的不情愿,但是事关自己项上人头,不去也得去。
    顾溪知想起良姜对待方乘昊一事的仁义:“这鹤雅郡主并非小肚鸡肠之人,想必不会与表弟计较。正好,我也要去一趟国公府,就与舅父一起前往。”
    怀远侯想,有平西王跟着一起也好,希望良夫人能念在当年的情分上,出手相助。
    于是两人也不耽搁,立即命人抬着半死不活的谢浮白,出了怀远侯府,乘车直奔国公府。
    国公府。
    良夫人正在与乔娘说话。
    良姜在廊檐下漫不经心地逗弄着笼子里的画眉鸟,却支棱着耳朵听乔娘闲聊府上的事情。
    乔娘是良二爷从外面花银子买回来的妾,十来年前曾经怀过一个儿子,却在即将临盆的时候,被刚刚六七岁的良苏一把从台阶上推下来,磕到了肚子。
    那日恰好良二爷外出收租,不在府上,二夫人吩咐府门紧闭,谁也不许去请郎中。
    乔娘一个外乡人,在国公府里无亲无故的,也没有一个真心相交的人,死去活来地疼了大半天,奄奄一息,几乎没了性命。
    多亏良夫人及时从府外回来,听闻此事,将她救了回来,孩子却没有保住。乔娘也因此伤了身子,日后再也不能有孕。
    良二爷回来,听闻此事,也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没福气。”
    因为是二房的事情,良夫人除了命人好生照料她,自然不方便插手。良文氏也袖手不管。
    对于始作俑者良苏,因为年纪还小,事发之后不论谁问话,就吓得一直哭,最终也没人追究,不了了之。
    乔娘始终认为,良苏是受了二夫人的指使,害了自己的儿子。可是她孤家寡人一个,在国公府比下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又能怎样呢?
    二夫人容不下,又毫无助力,乔娘只能努力讨好良文氏,方才能在国公府求一个容身的夹缝。
    乔娘时常就在想,等良文氏一走,自己又年老色衰,这国公府肯定是容不下自己的。
    可良夫人不一样,妙手仁心,对待下人尚且有情有义,将来也一定能善待自己。
    所以,良姜母女一来,她就表现出来了足够的诚意与热情。
    她跟在良文氏身边,府里的大小事情,每个人的底细,都十分了解。
    正愁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夺回家业的良姜,终于从乔娘的话里抽丝剥茧,找到了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