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诬陷夫人,该当何罪?
作者:狐狸小小九   让我伺候外室?主母逼疯渣男全家!最新章节     
    方老太太杀猪一般惨叫:“这事儿不怪我啊,是赵妈告诉我直接喂到孩子嘴里就行,入口就化了。谁知道孩子突然啼哭,就被呛住了,我一时间慌了手脚,用手抠了半天也没抠出来啊。”
    赵妈在一旁,急忙撇清责任:“老夫人您怎么胡乱攀赖别人啊,自始至终我也没说过这话。我就转身倒水的功夫,你就一下子喂孩子吃了三四粒儿。你还要挟我,不让我告诉我家小姐。”
    “放屁!分明是你让我不要声张,直接赖到良家人身上,说如此一来,欠她良姜的银子就一笔勾销了。”
    两人相互推诿,互不相让。
    佟昭儿厮打了一会儿,便两眼一翻,悲伤过度晕倒了过去。
    方老太太跌坐在地上,四周百姓纷纷唾骂。
    “自己害死孙女,反倒栽赃别人,意图赖账,世上怎么有这种歹毒无耻之人?”
    各种难听的骂声不绝于耳。
    方乘煦刚刚承受丧女之痛,又当着许多百姓的面颜面尽失,实在没脸在此久留。
    他硬着头皮上前,对良姜道:“今日之事是我对不住你,我撤回状纸,改日再亲自登门道歉。”
    “慢着!”
    良姜又是一阵轻咳,转向一旁的讼师:
    “她方老夫人是故意谋杀,还是过失杀人我不管,但她故意隐瞒事实,栽赃诬陷当朝国公夫人,该当何罪?”
    讼师不假思索:“按长安律,敢以诽谤诬告者,当以告者罪罪之。适才郡主被判什么刑罚,她亦当承受。”
    良姜又继续问:“那适才方乘煦公堂行凶,将我打成重伤,又当何罪?”
    讼师又毫不留情道:“两罪并罚取其重,敢对郡主不敬并重伤,重则斩首,轻则杖责流放。”
    良姜冷笑:“那就一切按照律法来吧,宋讼师,这个案子就继续委托给你了。谁若是再敢官官相护,偏袒纵容,就请讼师帮我写一纸御状。”
    这话分明就是说给京兆尹听的。
    京兆尹在高悬明镜之下,已经汗流浃背。
    虽说国公府已然没落,她这郡主也仅剩了一个虚名,还被千夫所指。但是今日之事,众目睽睽,自己的确是对她们母女二人步步相逼没留情。
    方老太太一听,自己会吃官司,立即一骨碌爬起来。
    “你这女人怎么这么狠心,得理不饶人啊!一夜夫妻百夜恩,你跟乘煦好歹也夫妻一场,怎么能赶尽杀绝呢?”
    啊?又是一道惊人的消息。
    将军府的乘龙快婿竟然娶过国公府郡主?
    联想起今日京中传闻,说这方乘煦心中另有意中人,并且一直念念不忘,可不就是这位郡主吗?
    两家究竟有什么恩怨,至于对簿公堂啊?
    大家全都不说话,也不议论了,全都支棱起耳朵,凝神倾听。
    良姜冷笑:“你们适才仗势欺人,要将我与母亲置于死地的时候,怎么不说情分呢?
    当初另攀权贵,要停妻再娶,逼我自请下堂的时候怎么不讲情分?
    还要我当着这么多百姓的面,将你们对我良姜使过的那些龌龊手段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吗?”
    佟将军可不想佟昭儿与方乘煦之事闹腾得人尽皆知。
    方家可以不要脸,将军府不能不要。
    他立即向着京兆尹使了一个眼色。
    京兆尹正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决定暂时先收监,看看风向再决定如何结案。
    于是一拍惊堂木:“今日已经夜深,暂将诬告伤害郡主大人的两位人犯押解起来,择日审理之后必当严惩不贷!退堂!”
    案情已经明了,京兆尹却压着不判,明眼人谁都看得出来,这是给方家留了喘息的机会。
    方老太太却不知好歹地立即叫嚷起来:“我们才是苦主啊,凭什么抓我?”
    佟将军已经不耐烦,挥挥手,衙役暂时将她母子二人押了下去。
    他这才对着良夫人赔罪道:“我也实在没有想到,方乘煦的母亲竟然如此卑鄙,为了推卸责任,竟然栽赃你们。适才若非我心怀感恩,差点就酿成大错了。”
    良夫人忙道:“此事乃是方老夫人一人所为,与佟将军无关,适才还要感谢你对我们的信任与关照。”
    “承蒙夫人您不怪,明日我再亲自登门请罪,不知夫人您现在住在何处?是在国公府吗?”
    “今日来京就是为了来方家治病,原本想连夜返回阜城的,因为此事耽搁了。一会儿去良姜客栈暂时休息一晚,明日就回去了。”
    良姜还记得适才出手相助之人,目光扫视一周,从地上捡起半块未摔碎的墨玉玉佩,偷偷塞进袖子里。
    然后询问垂首立于一旁的讼师:“适才多谢你仗义执言。”
    讼师恭敬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是应当的。”
    “可你就不怕惹恼了佟家吗?”
    “怕极了,可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良姜询问:“是谁请你前来的?”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瞧样子应当是谁家府上的下人,给了我二十两银子,简单说明情况,让我立即赶到府衙来。”
    “他没告诉你他的身份?”
    讼师摇头:“没有。”
    良姜想了想,应当是陆星战了。这小子的功夫什么时候进步了?
    她略一思忖:“你做讼师多久了?”
    宋律不好意思道:“不怕郡主您笑话,小的接连参加三次科举,接连落第。无奈之下这才做了讼师,专门钻研律法,替人写状纸,做这行当已经五年了。”
    “收入可还好?”
    宋律又羞赧道:“一日不过几十文润笔费,勉强果腹罢了。”
    “那你日后便跟着我吧,替我打官司。”
    “啊?”宋律一愣:“郡主您有很多官司要打吗?”
    良姜觉得好笑,古往今来,作为郡主,大都呼风唤雨,谁敢招惹啊?估计也就自己这么可怜吧?
    “平日里没有官司要打的时候,你就在家里安心攻读我长安律例,或者自顾忙你原本的营生。
    我日后若是有纠纷官司,你来帮我打,我每月给你五两银子俸银,每打赢一场官司,就奖你十两银子,如何?”
    宋律一听,自然是巴不得。每月白得这么多银子,自己就不用在街上风吹日晒,低声下气了。
    就是这个郡主,莫非银子多了没地儿花?每月花费这么多银子养一个讼师,怕是开天辟地第一人。
    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应下,给良姜留了自己的住址,觉得,自己肯定是遇到了今生最大的贵人。
    良姜上前催促良夫人,与佟将军告别,回了下榻之处。
    衙门周围围观百姓见没有热闹可瞧,逐渐散去。
    佟守良略一沉吟,转身进了京兆尹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