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二嫂,你们真的还活着!
作者:狐狸小小九   让我伺候外室?主母逼疯渣男全家!最新章节     
    良姜轻叹一口气:“佟将军八成已经猜到了我的身份,我想让母亲暂时搬去凤宅住几日,我要去一趟京城。”
    “其实,皇上当初并未给国公爷定案,也没有牵连你们,这身份没有什么需要顾虑的。”
    良姜摇头:“我也不明白我阿娘究竟在顾虑什么,当初忍受不了百姓唾骂,或者触景生情,躲避仇家,带我离开上京我可以理解。
    但是,这两年里,她隐姓埋名,不许我跟上京那边有任何联络。偌大的家业全都便宜了我那二叔一家,看来是不打算要回了。”
    陆星战也有些不忿:“家产倒是罢了,两年前,你们假死,皇上为了彰显他的大度,还要让你二叔家的长子及冠之后承继国公之位。
    虽说只是虚名,但良国公用命换来的荣誉岂容得他们糟蹋?真是小人得志。”
    良姜心里听着,也十分不是滋味。她虽说不常回国公府,但是老一辈的恩怨却是听于妈说过不少。
    自己二叔这一家,原本就是贪得无厌的吸血虫,父母征战沙场,出生入死,他们留在上京,安享着父母用命换来的富贵,不知道划拉走多少银钱。
    她甚至都怀疑,母亲带着自己离开上京,就是被他们逼走的。
    否则,整个国公府里都是母亲与父亲的回忆啊,父亲用过的佩剑她都视如珍宝一般,怎么舍得背井离乡呢?
    可惜母亲一再三令五申,不许自己回京,不许回国公府,不许再与上京有任何瓜葛。
    良姜不敢惹母亲生气。
    可二叔,却很快就寻上了门来。
    上京。
    方乘煦一行人从阜城赶到上京,被关在城门外露宿一宿,等到城门一开,便浩浩荡荡地进城。
    一路寻到佟昭儿陪嫁的宅子跟前,却没想到,直接吃了闭门羹。
    宅门紧闭,久叩不开。
    方乘煦无奈寻到将军府,当着佟夫人的面,向着佟昭儿低声下气地说了半天好话,佟夫人方才开恩,派人暂时将方老太太一行人安顿在佟昭儿的新宅厢房。
    方老太太初尝寄人篱下的滋味,心里说不出来的憋屈。可方家如今已经是山穷水尽,自己又能怎么办呢?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悔不当初。
    而佟将军从方乘煦口中得知良姜的城主身份之后,面色便变得凝重起来。
    立即去了兵部。
    国公府的良二爷良镇平现就在兵部当差,位居员外郎,主司车驾。
    此人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性子又贪婪,能坐到这个位置上,纯粹就是沾了当初良国公的光。
    良国公阵亡之后,流言四起,墙倒众人推,大家都以为,他的仕途也就戛然而止了。
    可谁知道,峰回路转,良姜母女的惨死令皇帝动了恻隐之心。
    良二爷非但没被连累,还捡了大漏。
    见到佟将军,良二爷笑脸相迎,热情配合着他办理完所有的手续。
    佟将军临走的时候,突然转过身,像是突然想起来什么。
    “良二爷,听说当初良夫人与小郡主遇害,是你前去认领的尸首?”
    良二爷一愣:“的确是的,佟将军怎么突然想起来问这个?”
    “我就是挺好奇,当时二人全都面目全非,良二爷你是怎么认出来的?当时会不会是关心则乱,你认错了人?”
    “怎么可能呢?二人虽说面目不清,但是服饰穿戴,身高胖瘦等我与内子全都确定无疑。佟将军这么说,可是听到了什么风言风语?”
    佟将军略一犹豫:“假如我没有记错的话,良二爷故籍是在阜城府?”
    良二爷点头:“正是,良将故里阜城。”
    “实不相瞒,我那女婿方乘煦也是阜城人氏,我曾去过一趟阜城,在那里见到一人,眉眼气度等与小郡主极像,也姓良,名良姜。”
    “你说什么?良姜?”良二爷惊呼出声。
    “对,叫良姜。”佟将军留心他的面部反应:“母女二人精于医术,就住在国公爷当年故居。”
    佟将军的话令良二爷心里升腾起一阵焦虑不安,辗转一夜,第二天立即打马前往阜城,直奔旧宅。
    良夫人不愿搬离旧宅,送良姜出门的时候,就恰好遇到了良二爷。
    良二爷一眼就认出母女二人。犹豫片刻,提着马鞭上前,叫住了良夫人,声音里有些哽咽:“大嫂!”
    听到这个声音,良夫人不由就是一愣,使劲儿眯了眯眼睛。
    然后缓缓出声:“二弟!”
    良二爷上前,翻身跪倒在地:“大嫂,竟然真的是你们,你们果真还活着!佟将军跟我说的时候,我还有点不相信。”
    良夫人慌忙俯身搀扶:“二弟何必行此大礼,快快请起。”
    良二爷起身,垂头抹了抹眼角:“我一直以为你们已经葬身西凉人剑下!却没想到你们竟然回了阜城!你们怎么不回京啊?”
    “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二弟请跟我回家一叙。”
    然后扭脸对良姜嗔怪道:“良姜,还不见过你二叔?”
    良姜一直冷冷地看着良二爷做戏,听到良夫人的话,便乖巧地叫了一声:“二叔。”
    “我记得良姜是她的乳名吧?”
    良夫人笑着道:“可不是,当初她阵前出生,便立即被送到玉华山。她两位师公从她襁褓里发现一味良姜,就误以为是我给她取的名字,希望她长大后也能像她父亲那般,成为一员良将,就一直唤着了。”
    良夫人将良二爷请进家中,然后奉茶,命下人准备饭食。
    良姜一直守着良夫人,寸步不离,听自家母亲问候过家里人现况,这才插嘴:“二叔说你是听佟将军提起我们二人?”
    良二爷点头:“佟将军说在方家见过你,觉得你与你母亲眉眼相似,便特意来兵部找我打听当年的事情。
    当初你们离开上京,我找了你们很久,后面见到那两具尸体,与你们往日穿戴一模一样,便错认了下来并安葬,没想到你们竟然还活着。”
    良姜又纳闷地问:“这件案子我也有所耳闻,后来难道就没有苦主前来认领尸首吗?”
    良二爷摇头:“没有,也没听说哪里有人口失踪,报到衙门。”
    “那衙门又是因何认定,凶手就是西凉人呢?”
    “是衙门根据凶手遗留在现场的兵器,还有目击证人的供词下的定论。
    记得你刚听闻你父亲噩耗,回到上京那日,就恰好遇到有刺客刺杀你母亲,还是你出手赶走了那些刺客。
    当时大嫂不就说刺客应该是西凉人吗?那就没错了。”
    良二爷所言倒是事实。
    当初良姜得知噩耗,急匆匆地打马回京,父亲已经下葬,母亲在父亲墓地就遭遇了刺客追杀。
    绝境之时,母亲曾质问过那些蒙面刺客身份,刺客或许是觉得,母亲绝对难逃一死,于是便自报家门,说是西凉派来的奸细,为那些阵亡战场的士兵们报仇来了。
    结果危急时刻,良姜赶到,那些刺客见势不妙并未恋战,立即四散而逃。
    良姜着急母亲伤势,并未追赶。
    她继续刨根究底询问道:“当时那两个女子遇害的时候,还有人亲眼目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