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方乘煦大婚
作者:狐狸小小九   让我伺候外室?主母逼疯渣男全家!最新章节     
    到了这一日,吉日良辰,宾客盈门,车水马龙,贺喜的礼盒堆得琳琅满目。
    方老太太人逢喜事精神爽,身子也养精蓄锐,好了很多,出来进去地招呼宾客。
    佟昭儿的嫁妆先一路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抬进了方府。
    将军府的媒婆当着众宾客的面,打开嫁妆册子,高声唱喝,铺子几间,良田多少顷,压箱底的银子几千两,珠宝几箱,绫罗绸缎多少匹,喜帐几床,被褥几铺几盖,再加上杂七杂八的零碎物件,说得媒婆口干舌燥。
    宾客们听得纷纷咋舌,惊叹将军府财大气粗,方乘煦娶进家里一位财神爷。
    最后,媒婆大喘气,环顾四周一眼,又抛出令大家顿时哗然的一句话:“将军府陪嫁上京三出三进府邸一套,丫鬟婆子各六名,杂役十人。”
    “天呐,都说方家为了这门亲事倾家荡产,如今看来是抛下鱼饵钓大鱼,稳赚不赔的买卖。”
    “可不,非但如此,方家攀上了将军府,日后必然飞黄腾达,平步青云。”
    “难怪方乘煦要休掉原配,这么大的诱惑,换做谁也得掂量掂量。”
    “唉,那原配要怪也只能怪自己没有一个这么厉害的爹。”
    听着四周众人充满艳羡的议论声,方老太太顿时就觉得,自己腰杆硬了起来。
    这世间本来就如此,笑贫不笑娼,你富贵发达了,自然有人上赶着巴结,谁会在乎你是靠什么手段得来的?
    倒是也有那聪明人,见方老太太得意忘形,背地里轻嗤一声,满是不屑:
    “将军府这嫁妆册子听着金贵,但都在新妇手里攥着。若是个好说话的,免不了像良家那女儿一般,有填不满的窟窿。
    若是不好说话的,哼,有她方老夫人哭的时候。”
    这话颇有道理,自然有人附和:“对,你瞧这媒婆说得天花乱坠,可抬进方府的嫁妆拢共也没有多少,听说是直接抬进了上京的府邸,压根没往阜城送。”
    “日后方乘煦是要进京为官的,必然不住在阜城,直接在上京安家置业也无可厚非。
    就是不知道,这阜城的祖业全都变卖干净,日后这方老太太进京投奔儿子,佟家这千金小姐能否容得下她?”
    “这可说不准,我听说这方老夫人精于算计,脾气也古怪,当初这原配夫人进门,她可没少刁难立规矩,不好相处。”
    “如今这方乘煦吃住都靠将军府,府上下人也都是人家佟家的,就跟入赘没啥两样,去瞧人家脸色,日子怕是不好过。”
    大家议论纷纷,难免有只言片语传进方老太太耳朵里。
    方老太太其实心里也明镜似的。可是只要方乘煦发达,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日后方乘昊的前程,还有方鸢的终身大事都能借将军府的东风。自己是赶鸭子上架,不应也得应。
    反正方家也没啥出路了,不拼一把也是要没落。
    这些人,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咸吃萝卜淡操心。
    一会儿,迎亲的队伍回来,花轿临门,方乘煦与佟昭儿三拜天地,这夫妻之礼就算是成了。
    新娘送进洞房,前院美酒佳肴如流水一般送上来,宾客推杯换盏,也算是吃的尽兴,盆干碗净。
    陆续,有宾客离席。
    阜城知府今日乃是贵宾,坐于首席之上,方乘煦亲自作陪,频频举杯,一直吃到黄昏,除了还有几桌贪杯的客人,其他的宾客几乎都散了。
    一切顺利,方乘煦心里却有些失落。
    自己大喜,她良姜心里必然不是滋味吧?听说她一早便出门,不在府上,应当是躲在哪里暗自垂泪,还是借酒浇愁?
    一面怕她生事,搅了自己的婚事,另一方面,又矛盾地希望她能做些什么。
    她哪怕回来,哀怨地看自己一眼,最好是哭哭啼啼地求着自己原谅,至少能证明,她后悔了,心里是有自己的。
    正酸丢丢地想着,席间突然有人捂着肚子,蜷缩起身子来。
    “不好意思,府上茅厕在哪儿,我去登个东。”
    府上下人已经累极,指了指方向。
    谁知道又有人迫不及待地起身:“我也内急,失陪!”
    两人就像是触动了什么机关一般,席间宾客们全都捂着肚子,眉头紧皱。
    有人嚷着肚子疼,有人恶心作呕。就连那知府大人,今日忙碌大半日,也觉得腹中饥肠辘辘,忍不住多吃了几口席上荤腥。
    只是还顾着官员的威严与体面,强忍不发,最终忍不住,差点在席间就一泻千里。
    方府茅厕哪里够用?于是那桌上汤盆或者鱼盘,全都做了污秽的便盆,府上顿时满是污秽之气。
    方乘煦心里顿时升起一阵不好的预感来,怕是要出事儿。
    果真,紧接着府外就闯进一群前来兴师问罪的人,大都是今日赴宴的宾客家属。
    这些人吃完席回府之后就上吐下泻,找郎中看过,说是吃了什么不好的东西。
    于是,家里人便来方家讨要说法,在府外遇到,相互间一打听,更加笃定,就是方家今日的宴席有问题。
    没多大功夫,这方府里又围满了人。
    方乘煦顿时就有些慌,尝试辩解,推卸责任。
    “今日宴席,都是府上提前一日采买,醉香楼的大厨提前烹制的,我这就叫过厨子问问。”
    厨子置办好宴席,已经领了赏银走人,立即差李胜去找。
    而方家这边,宾客们走马灯一般往茅厕跑,人都快虚脱了。
    方家总不能干瞧着,立即又差人去请郎中,开方抓药。
    李胜知道东窗事发,哪敢真的将人找回来?
    这两个厨子,其实压根就不是人家醉香楼的人,而是他从外面低价请来的二把刀。只不过是打着醉香楼的名头,多要了不少的赏银,大半都是落进了他的腰包。
    也正是因为此,这宴客的食材不新鲜,两个厨子谁也没敢吱声,告诉主家,而是选择助纣为孽。
    若是将两人找来,将自己中饱私囊,以次充好之事抖落出来,那不就完了?
    李胜找到两个厨子,将今日发生的事情如实说了,将胸脯拍得咣咣响。
    “此事一人做事一人当,虽说你们也收了我的好处,帮我隐瞒,但我不能出卖你们两个,否则日后哪个酒楼还敢用你俩?
    这样,你们先去别处避避风头,我一力承担下来,等风平浪静了再回来。”
    这番义薄云天的话令二人挺感动,反正此事的确也不怪自己,于是果真听李胜的话,离开家暂时去了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