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各怀心思
作者:倪二狗   枌榆草木长最新章节     
    ……
    瑜州一行,营中将领死了一半,刺史府吏死了九成,朝内怕是要引起轩然大波。不过有天子令在,倒是也无伤大雅。最多就是朝堂上的一番言语争斗罢了,隆圣帝若是连这都摆不平,他早就下台了。
    一晃几日过去,在全城搜查之下,黄世安的其余各处藏银之所也被逐渐挖出。白银七百余万两,黄金十余万两,各类珠宝美玉更是不计其数。
    看着案台上的大量账目,徐平唤来了张掖。“瑜州营的建制已经残缺,将其中的一百五十万两军饷拨下,派人分发到瑜州营的三万部卒手上。余下的交给沈黎,全数充入境北王府库。其余官员的脏银单独立据上报朝廷,账目我来做。”
    张掖眉头微皱。“世子,扣走那么多银子,不会有事吧?”
    徐平托着下巴仔细思考了一会。“北境也要有战事了,老爷子有需求,我也没有办法。
    不过对金战争本就是国之大计,隆圣帝现在最需要的是收拢皇权,而不是银子。就算被他发现,他也会佯装不知,无妨。”
    听徐平这么一说,张掖亦是点了点头。“世子言之有理,末将这就去办。”
    张掖刚走,英月娥就缓步入内。但见其人,徐平起身迎了过去。“月娥姐,你在驿馆休息便可,怎么来刺史府了?”
    “殿下,一些小伤无碍的,休息了几日足够了。”言罢,英月娥躬身见礼。
    闻言,徐平微微点头。“如此甚好,随意坐。递上去的折子应当已经入京,回去之后咱们有得忙活了,也不知朝内南征的调度妥当没有。”
    “殿下,皇帝会差咱们前去?按说巡察使通常不会直接参与战事。”英月娥并未入坐,而是将徐平案台上的账册一一收好。
    “哈哈哈!”徐平放声笑道:“你可不要忘了,本世子不光是巡察使,还是正儿八经的安西将军。”话到此处,他神态逐渐变得凝重起来。“隆圣帝让不让我去,我都得去一趟,得在大梁好好捞一把,老爷子可是连唐禹都派来了。”
    “五爷来了?看样子王爷是担心您会随军南进。无论南安还是大梁,虽然实力弱于元武,但国战不同于局部战争,风险依旧非常高。”
    徐平揉着眉间,考虑了几息。“在此之前,恐怕还得出使大梁。”
    英月娥不解,歪着脑袋问道:“为何要出使大梁?不该是梁国来我大周求援吗?”
    徐平看着英月娥许久都未开口。
    但见对方没有回答,英月娥也没有继续问下去,堂内一时间变得异常安静。
    时间缓缓过去,终究是英月娥先行开口。“殿下,我去为您沏茶。”
    听闻此言,徐平摇了摇头,摒弃掉心中杂念。“我打算和皇帝提议,要求大梁开放飞云关,让周军入境。”
    “世子是打算在大梁驻军?”二人说话之际,唐禹快步入内。“小月娥,好久不见。”
    “五爷,燕岭关……”
    英月娥话至一半,唐禹就开口补充。“蛮狗这几年还算安分吧,北境短期内不会有变动。”
    “确如唐将军所言,我正是打算在梁境驻军。”徐平点头应声。
    “嗨!什么将军不将军,世子叫我老五就行。”说着,唐禹躬身以礼。“殿下,您可以放一万个心,若要在梁境驻军,在下可以领兵。”
    徐平微微颔首。“具体还要看皇帝如何安排,大都督如何分兵。不过,皇帝应该会接受我的提议,他不会放过这等机会。
    咱们要在三年内积累足够的底蕴,和足够的权柄。隆圣帝给最好,他不给,咱们就要抢。
    司徒文和萧如讳能够左右朝局是因为他们有足够多的党羽。咱们在朝内的根基薄弱,结党难度太大,只能通过征战来夺取并巩固军权。大都督年过七旬,要不了几年就该退下来。”
    唐禹想了想,反驳道:“南征未必会动戍边司,韩忠应该也不会参与此战。”
    此话倒是与徐平不谋而合。“戍边司的作用是巩固边疆,哪里有战事,就赶去哪里支援,对外战争肯定不会去。
    应该是以镇南王府为主,再以黔州军与湘州军为辅。看看回朝之后我能争取到些什么。”
    ……
    与此同时,神京,皇城内。
    隆圣帝斜靠在龙椅上,翻手打开了徐平六百里加急的折子。但见上书:
    臣,武政府巡察使徐平,敬启陛下:
    臣奉命赴瑜州,以肃贪腐之弊,军饷之失。初至瑜州,细察民情,明访暗探,深知积弊之深,贪官污吏横行无忌,百姓水深火热,苦不堪言。
    经数日清查,瑜州刺史黄黄世安,贪赃枉法,中饱私囊,克扣军饷,草菅人命。并于其府中,查抄出大量白银及军饷,数量之巨,令人瞠目。
    臣本应拿其入京,以待陛下发落。岂料遇之悍匪数百,当街行凶,刺史黄世安遇袭身亡。刺客猖獗,臣剿之未尽。
    黄世安遇袭,臣不胜愤慨,遂严法纪,明赏罚,凡涉贪腐者,克扣军饷者,不论位高权重,皆以严查深究,部分已受极刑。
    现今,瑜州刺史之位空缺,府内官吏寡薄。
    然,瑜州政务不可久废。恳请陛下速遣贤能之臣,以至补任,赴渝州九郡,使地方重归清平,选贤任能,政通人和,以安民心。
    臣徐平敬启,伏惟陛下圣裁。
    景平十五年、端月二十一。”
    合上奏折,隆圣帝无奈的揉了揉眉心。黄世安遇袭他早已知晓,而瑜州官场被清洗,不但朝内会引起轩然大波,司徒孝康的尾巴也没抓到。只能以失察而罪责,不痛不痒。“传旨!”
    “陛下。”刘辟微微躬身。
    “既然黄世安已死,传旨,让徐平即刻回京。”隆圣帝将奏折放在一旁,不由的叹了口气。
    听闻此言,刘辟眉头微皱。“陛下,黄刺史死了?”
    “他不死,那几只老狗如何安心。要除掉黄世安,萧如讳可做不到,是司徒文下的手,去传司徒孝呈入宫见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