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瑜州之行(七)
作者:倪二狗   枌榆草木长最新章节     
    ……
    一个想在军中积累威望,一个想在朝外积累民望。呵呵!倒是野心不小,隆圣帝淡淡一笑。“皇儿这是作何?起来吧。你外公是黔州刺史,也是此次南征的主力之一,你要想当这个先锋,找他帮忙也并无不可。”
    听闻此言,纪武更是低头俯首。“儿臣不敢,还请父皇明鉴。”
    “戍边司并不提前参与此次南征,这事你是知道的。既然你知道,那父皇就很难理解你的行为啊?”隆圣帝脸上笑容更甚,看上去,似乎并没有多疑之心。“咱们除了君臣,还是父子。皇儿,你说对吗?”
    “是,是是是!父皇说得是。”对于隆圣帝的态度,纪武是完全摸不清头脑。
    隆圣帝收起脸上笑意,继而拂袖一挥。“还不起来说话?满朝文武在此,不要失了体统。”
    见此情景,纪武稍缓内心深处的惶恐,而后缓缓起身见礼。“儿臣谢父皇。”
    看到纪武起身,隆圣帝丢给对方一个自行领悟的眼神。“你想随军出征是好事,跟着张岳便可,不要有再多的想法。”
    司徒文在怎么权倾朝野,他也造不了反。徐沧在怎么远离朝堂,也有谋取天下之力。纪允想捞名望,可以。纪武想在军中捞威望,这是隆圣帝无法容忍的。起码,现在还早。
    “儿臣,儿臣谨遵父皇旨意。”言罢,纪武正欲退回原位,萧如讳却走了出来。
    司徒文双眼一眯,那老狐狸这是要出来补刀了,纪武要遭重。
    “陛下,老臣有话说。”
    隆圣帝嘴角微颤,脸上看不出是喜是怒。“萧爱卿,你想说什么?”
    萧如讳满脸堆笑,似乎想佯做闲话家常一般。“陛下啊,您可不能厚此薄彼啊。”
    “哦?”隆圣帝亦是佯作吃惊。“萧爱卿此话怎讲?”
    “三皇子拳拳报国之心,征南之战,乃是数十年难得一遇之大战。跟在张少督的左右,岂非错失尚好的历练之机?”言罢,萧如讳目光看向纪武,故作姿态的点了点头。
    纪武见状,顿时大喜。
    闻言,隆圣帝缓缓起身。“那依萧爱卿之见呢?”
    见此情景,司徒文双目微闭,若无其事的拂了拂须髯。他知道,萧如讳的刀子要来了。
    “陛下,五军司副统领一职,如今仍旧空缺。何不让三殿下暂代其职,自领一营兵马前去。既可为国效力,亦可用做历练。旦行如此,岂不美哉。”萧如讳边说边笑,似乎此事已成定局。
    萧如讳的说辞有理有据,也合情合理。满朝文武在此,皇帝若是当殿反驳,纪武的脸面何在,在朝的地位何在。便是孙国安知晓,也会生出怨言(孙国安,黔州刺史,纪武外公。)。
    司徒文双眼一睁,满是皱纹的脸颊随之一颤。仗终归是要打完的,五军司副统领这个位置一旦给出去,可就不好拿回来了。皇帝对此必然是极度不满的,纪武一旦点头答应,这刺也就埋下了。而他的大位之争,也有可能提前宣告结束。
    隆圣帝微微一笑,转头看向身旁的纪武。“老三,此事你怎么看?萧爱卿举荐你自领一营,前往南境,你可有把握?想好了再回答。”
    看着对面的纪武,纪贤心中不免有些无奈。自己这个三弟没有那么多的花肠子,皇帝话说得太过隐晦,他很可能听不出来。
    纪贤暗自摇了摇头,纪武若是出局太快,那可不是什么好事,矛盾点会全部集中在自己这个太子身上。想到此处,他抢先出列。“父皇,您这不是为难三弟吗?五军司已有近百年未曾经历战事,且不说它战力如何。南征一战,事关重大,应派上将领军出行,而非用做历练。单就皇子为先锋,此举便颇为不妥。”
    见纪贤如此说辞,纪武眉头一皱,他可没有觉得为难。自己正准备谢恩,就被纪贤给搅和了,这口气如何能忍。为此,他毫无疑问的记恨上了对方。
    纪武狠辣的瞥了一眼纪贤,殊不知对方却是为了保他。
    隆圣帝会心一笑,纪贤说得很好,甚得他意。“太子此言有理,倒是朕草率了。五军司确实多年未曾磨砺,国战非儿戏,此事还是作罢。”
    萧如讳眼角微抽,正欲继续开口,却见司徒文暗中一瞥。只一息,他便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太子殿下深谋远虑,实乃我朝之幸。如此一想,倒是老臣妄言了。”
    “萧大人还是深思熟虑再做进言吧,免得言语不妥,让人贻笑大方。”司徒文亦是开口斥责。
    见纪武未能得偿所愿,纪允嘴角上扬,心中更是乐开了花。
    而另一旁的纪贤,则是长舒了一口气。三个人的局面才更容易积累底蕴,纪武一旦提前出局,游戏可就不好玩了。
    一群人明争暗斗,心怀鬼胎。便是大周已经到了王朝末期,也并不能让人凝聚一心。
    一晃眼,又是一个时辰过去。
    该商议的也都商议得差不多了,隆圣帝大手一挥,声音变得极其威严。“传旨:粮饷调度之事,由布政府起头,各相关司衙协同。
    粮饷募捐一事,则由七皇子纪允全权负责。
    扼令黔州营与湘州营全数赶赴南境,待到开春,兵发南安。”
    三道旨意下达,群臣面面相觑,而后齐声拜礼。“陛下圣明。”
    “太子留下,其余的都散了吧。”隆圣帝扬手一挥,大臣们纷纷告礼退去。
    待到殿内只剩下隆圣帝与刘辟,纪贤抬手一拜。“父皇有何旨意?”
    隆圣帝虽脸色平淡,语气中却有着几分不悦。“宫里最近多了不少流言蜚语,你可有听说?”
    纪贤点头。“您说的可是关于皇妹?”
    “除了她,还能有谁。”
    “父皇,流言不可信。不过,此事恐怕会对皇妹造成很不好的影响,甚至还会传到民间,有损我皇室威严。”
    闻言,隆圣帝微微颔首。“她是什么德行,父皇自然知晓。传出这等流言,也不知是冲着她来,还是冲着朕这个皇帝来。
    天家的颜面不可损,此事交给你去办。好好查清楚,不要让事态扩大。”
    “父皇。清者自清,只要皇妹不做争辩,日子久了,自然就过去了。至于是何人所为,儿臣自当查清,还请父皇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