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瑜州之行(一)
作者:倪二狗   枌榆草木长最新章节     
    ……
    回到队列,张士杰将瑜州营发放饷银之事告诉徐平,却见对方脸色沉了几分。“巡察使,营中弟兄们有银子拿是好事啊,你咋愁眉苦脸的?”
    “呆子。”许阳跃马上前。“早不发,晚不发?咱们刚到溧阳,黄世安就已经发过饷银了?”
    张士杰抠了抠脑瓜,不明其意。“所以呢?”
    “所以咱们刚出京城,这消息就已经传到了溧阳。”宇文萧平淡的补充道。
    “驾!”徐平用力一夹,快马加鞭的朝着大营赶去。“跟上!”
    大约一个时辰过去,徐平等人终于来到瑜州大营。这里却如摊主所言,不但热闹非凡,营中更是灯火通明。“张掖!”
    “世子。”
    “你上去通报,就说武政府巡察使徐平,在此请见瑜州营毛云申将军。”(注释:一州大营主将为三品武职,位阶是高于徐平的。)
    得到徐平授意,张掖跃马上前。一番交谈之后,他紧锁着眉头,回到了徐平身旁。“世子,毛将军被羁押了,说是因为贪墨军饷之事。”
    “你说什么?”
    张掖声音沉重。“不光毛云申被羁押,瑜州营有两位副将已被斩首。其中包括了于成勇和方括。”
    瑜洲营统共有六位副将,黄世安这是一口气拔掉了三分之一,他哪来的胆子。对于这样的事情发生,徐平是料之未及。如今来看,是准备让这些人顶包,再来个死无对证。想必有关讯息也早已被其处理干净,若是要深挖,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能够不引起动乱就除掉两位副将,看来无论是营内还是营外,在溧阳这个地界,黄世安都有着绝对的掌控力。”
    “世子,咱们接下来怎么办?”
    “先入大营。”言罢,徐平率先跃马而去。
    待到营前,暂代毛云申之位的副将王尚武早已在此等候。“瑜洲营副将王尚武,见过巡察使。”
    徐平等人翻身下马,快步走近。“王将军,本使奉陛下旨意前来探营,有劳将军前面引路了。”
    “徐巡使,这边请!”王尚武抬手一摊,既没有推脱,也没有任何抗拒,反而极其配合。
    片刻之后,在王尚武的带领下,徐平等人来到中军营帐。侧目望去,但见案台之上早已摆满账本与兵粮册。“巡察使大人,营中所用的全部账本与造册均在此处,还请查阅。”言罢,王尚武朝着营外大声喊道:“来人!”
    “将军?”闻声,帐外侍卫快步入内。
    “给巡察使与诸位将军看茶。”
    “诺!”
    徐平来到案台前坦然坐下,心中的不悦更甚七分。连账目都已处理完毕,这群人的手脚属实够快。
    王尚武笑着来到徐平身旁。“徐巡使有何需求,尽管吩咐。末将当一一为您办妥。”
    闻言,徐平淡淡一笑。“王将军倒是有心了,本使不过是例行公干,若有劳烦之处,将军就多担待了。”
    “巡察使说笑了,职责所在,应当的。若无它事,末将就先下去了。”王尚武言罢,躬身以礼,姿态放得极低。
    看着对方如此淡然,徐平眉头皱紧。黄世安这态度,想必是对自己胸有成竹吧!“张掖。”
    “世子?”
    “去外头找些人来,不要领头的,寻常步卒便可。”
    片刻之后,张掖领着两名普通兵卒来到帐内。“世子,人已带到。”
    见到来人,徐平微微点头。“诸位,随意些,来这边坐。”
    “大人,请问唤我等前来是有啥事吗?”
    “本使听闻,瑜州营已有多年缺发饷银,你们平日里靠什么度日?家中可还宽裕,有余粮否?”徐平一边翻着案台上的账本,一边随意的问道。
    闻言,二人相视一眼,继而沉声回道:“大人明鉴,瑜州这些年日子苦啊,咱们这里年连裁军,但凡年轻力壮的,早已不在营中。刺史大人也是劳心费神,虽没有充足的粮饷,到也能勉强度日。好在秋后纳粮不会波及营中,家中还是有些存粮的。”
    徐平听到此话,眉头不由的皱起。“黄刺史劳心费神?瑜州营粮饷缺发,他可有言明是为何?你们不恨他吗?”
    “哎呀,大人说笑了。刺史大人在瑜州口碑上好,对待营中弟兄们也是多有照顾。这钱粮虽然不足,也怨不得他呀!朝廷的拨款,一分一钱都有明细。加之近年来,灾情频发,瑜州的赋税不齐,光是秋后纳粮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前几日,刺史大人彻查贪腐,光是营中副将就有两人克扣咱们的军饷,大人秉公处理,不光将这两人尽数处决,还将拖欠已久的西行粮赏全部给咱们补齐了,这可是不容易啊。”话到此处,两人纷纷一阵憨笑,似乎对于此次发饷极为满意。
    这两名兵卒的话,徐平虽有些意外,却也并不是完全无法理解。就寻常士兵而言,他们所能了解到的讯息本就有限?不过黄世安的口碑很好,这却是为何?
    一个常年缺乏军饷的大营,对于主政者,难道不该唾弃吗?看来事情比想象中更为复杂。“黄刺史在瑜州多年,你们在其治下拿不到充足的军饷,难道就没有不满吗?”
    闻言,二人微微摇头。“大人,此事说来可就话长了。”
    “无妨,你们慢慢说,本使有的是时间。”
    稍作思虑,年岁稍微大点那名士兵开口回道:“要说怨言嘛,肯定是有的,毕竟谁不想多拿些银子。可大人他也不容易啊,银子都拿来建设郡城,改善百姓生活了。一切开支,每年都有公示,咱们都是土生土长的瑜州人,父母子女都在这儿呢,赚了银子不也是添补家中嘛。”
    话到此处,另一人亦是开口补充。“大人有所不知,咱们瑜州穷啊。早在刺史大人尚未前来瑜州之前,这边的日子过得那是更苦啊。莫说军饷,就算饭都经常吃不饱。弟兄们三天饿两顿,那都是常有的事。
    自从黄大人升任刺史,银子虽然少,但饿饭的事情还是比之前好多了。以往的日子,每年秋收纳粮,死个几百上千人都是少的。大人主政之后,这些事也已经好很多了。就这溧阳城的百姓,都比以往多了两倍呢。”
    听闻此言,徐平深吸了一口气。在他的预料中,黄世安应当是个作威作福,贪污腐败之辈。怎么实际情况会有那么大的出入。还是说军饷的事情另有隐情?
    (各位彦祖,帮忙打个好评,点点催更吧!作者在此感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