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工业发展的雏形
作者:凌晨二更半   时间手环,回到唐朝当神仙最新章节     
    议事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片刻后,陈丰亮开口道:
    “二叔父!护国公既然掌握了泸州,就定然有他的底气,他说过,若是我们江阳商行迁回泸州城,他可保我们无忧。”
    “再说了,这富义县不也是泸州的地界吗?既如此,我们在泸州城与在富义县,性质又有何不同?”
    “正如三叔父所言,我们在泸州城也只是行商贾之事,您又何必多多顾虑呢?”
    三族老道:
    “我是担心一旦蜀王对泸州发兵,泸州兵败,遭遇兵灾洗劫,那我们在泸州的产业也必然会遭受损失,他如何能保啊?”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喊声:
    “阿耶!阿耶!”
    只见陈玉兴一脸兴奋地跑了进来。
    陈丰亮道:
    “兴儿回来啦?我正与三位族叔议事,这趟商路的营收你过会儿再来报。”
    陈玉兴急忙说道:
    “不是,阿耶,此事正好也要跟三位族翁说。”
    陈丰亮疑惑道:
    “何事?”
    陈玉兴道:
    “昨日蜀王派兵攻打泸州了……”
    还没等陈玉兴说完,陈丰亮就是一惊,瞪大眼睛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什么?那现在泸州是何状况?”
    几位族老也都怔怔看着陈玉兴,面露询问之色。
    陈玉兴连忙说道:
    “蜀王大败,只打了不到半个时辰就直接退逃了,泸州城一兵未损,简直神了!而蜀王那边却是死伤近半!”
    陈丰亮眼睛大亮:
    “这,真的是一兵未损?”
    陈玉兴道:
    “真的,泸州城里都已经传遍了!都说护国公是天神下凡,当时只听见天雷滚滚,不一会儿的功夫,蜀王的军队就死伤近半,战船都沉了十几艘!”
    陈丰亮张大嘴巴:
    “哈,哈哈……既然护国公如此威猛,我陈家将商行迁回泸州城还有何惧?二叔父?您可还有顾虑?”
    二族老张了张嘴,叹息道:
    “这……哎……罢了,我老了,就交给你们去做吧……”
    泸州城内。
    刘策带着白桃里的徐三孝父子,正在城东一家织布坊忙碌着。
    三日前,刘策抽空画了一套图纸交给徐三孝,让他照着图纸做两套木质的机器。
    父子两人错了又改,改了又错,捣鼓了两三天,昨晚终于是将成品给弄了出来。
    今日一早便跟着刘策,用马车将机器搬去泸州城里。
    城东的织布坊原本是张家的产业,事实上,之前城中大多数的产业都被张家霸占。
    张家被抄了过后,这些产业就都归公了。
    泸州正值一副百废待兴的状态,所以刘策便想将这些产业都一一盘活起来。
    一些酒楼客栈、粮油布行等铺子,基本都以拍卖或者租赁的方式交给百姓去经营了,但特意将城东的织布坊留下。
    刘策打算从这方面给大唐百姓带来一些工业上的变革。
    很多人认为,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发明开始的。
    事实上,蒸汽机的发明只是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而工业革命,其实是从纺织业改革时就已经开始了。
    毕竟在过去,纺织业占据着工业最大的比重。
    将机器装好后,刘策试了一下,确认没什么问题后说道:
    “你们也试试看!”
    围在一旁的几名女织工迫不及待地上手开始操作。
    “呀!我都没有投梭,这梭就自己过去了?”
    “我来!我来!你刚才没看到吗,只需要压一下,梭会自己走!”
    “真的?让我也试试……”
    ……
    织工们争抢着都想试试这个新机器。
    渐渐熟练后,激动地说道:
    “哈哈哈……用这台机器织布,我一天织的就能比你们五天织出的还多!”
    “那不行,这个机器我比你熟练,以后得我来用。”
    “我现在也熟练了!我也可以用!”
    ……
    眼看几位妇人就要争抢起来,刘策急忙说道:
    “别争!以后所有人都要用这种机器,以前的那些旧机器都不用了。”
    闻言,妇人们才消停下来。
    这是一台飞梭织布机。
    与传统的织布机相比,它不需要用手投梭。
    飞梭里有轮子,放在两端装有弹簧的滑槽上,便能够极快的来回运动。
    比起手动投掷梭子的织布方式,飞梭的效率大大提高。
    “还有那台机器,你们也学用一下。”
    说完,刘策便上去做了一个示范。
    那是一台珍妮纺纱机,一次能纺出多组纱线,纺纱效率同样比传统纺纱机提高了数倍。
    只有将纺纱和织布的效率同时提高,纺织业才会真正高效。
    唐朝的纺织品中,北方常见的是火麻布,南方则是苎麻布,而采用丝绸织成的绢帛,与麻布相比,价格也只是贵一倍多而已。
    只有纺织工艺更加复杂的锦、缎织物,价格才会高出十数倍以上。
    由此可见,纺织品的成本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纺织效率,原料成本的占比并不算高。
    唐朝没有棉花,普通百姓又穿不起丝绸,只能穿着麻布衣物,因而布衣也成为普通百姓的代名词。
    如果纺织效率提高了,纺织品的价格也会大幅下降,到时候普通百姓也能穿上丝绸制品。
    摆弄完了机器,刘策对织布坊掌柜说道:
    “过几天,徐木匠还会送一些机器过来,从今天起,你尽可能多收购蚕丝和苎麻,把产量提起来,人手不够就招募,机器不够用,就多找些木匠做。”
    掌柜点头道:
    “好的,草民谨遵护国公交代。”
    刘策继续说道:
    “这种织机本是利国利民之利器,但短时间内,必然也会让一些使用老织机的百姓受损,因此,若有百姓想学便让他们学去,想要新机器就告诉他们哪里能做,千万不要藏私。”
    掌柜稍稍一愣。
    这么好的机器,就这么坦然让别人学去?
    可想到刘策天神下凡的身份,掌柜立刻回过神来说道:
    “护国公大仁大义,一心为民,草民定不负所望。”
    刘策又转头对徐三孝说道:
    “这些机器的做法,你也别怕被其他人学去,有百姓想要,你就给他们做,照常收取工钱便是,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