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优越感偏差
作者:凌晨二更半   时间手环,回到唐朝当神仙最新章节     
    此时,刘策这边就可以将供货价从八贯提高到九贯甚至十贯。
    因为有溢价的存在,即便是十贯供货也同样会有大量商户抢着买。
    当商品形成溢价后,饥渴营销就能给商品赋予投资属性,原本不想喝的人,也想要去买回来,因为囤一段时间后转手就可能赚钱。
    参与的人多了,就能进一步提高商品的溢价和稀缺程度,同时还大大提高知名度。
    这时,它的高知名度、稀缺度和高价格,就能让消费者产生优越感偏差,让人觉得只要能买到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能喝到这个酒就证明自己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
    就像有钱人买一辆豪车,如果只是单纯的贵,但是大家都不认识这是什么车,那他的优越感也不会很高,可如果这辆车大家都认识,都公认是超级豪车,都很受追捧,只不过别人根本买不起,那这个有钱人所获得的优越感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产生优越感偏差后,攀比效应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隔壁的张三不可能比我有本事,他都能喝到,我不可能喝不到。
    最后,就连这个酒瓶子放在家里都会成为一种艺术品,一种身份的象征,能够告诉别人:
    看!
    我是喝过这个酒的人!
    到达这个程度后,基本上就是产多少就能卖多少,不可能再愁销路了。
    被这些商业套路唬得一愣一愣的陈玉兴,恨不得马上就开始实施,主动请缨道:
    “护国公,江南西道的陶瓷品质较高,我可以按照您的需要去定制一批精美的陶瓷酒瓶。”
    刘策摇摇头,问道:
    “假如有人不愿买这么贵的酒,但又想满足虚荣,他会怎样?”
    陈玉兴想了想,试探着说道:
    “他会去买别人的酒瓶?”
    刘策点点头,继续问道:
    “假如有很多这样的人,都只想买酒瓶,又会怎样?”
    陈玉兴瞬间就想通了,说道:
    “江南西道的瓷窑就会专门烧制这种酒瓶卖给他们。”
    刘策点点头,又考校道:
    “如果市场上可以大量买到这样的空酒瓶,又会发生什么?”
    陈玉兴又沉思了一会儿,猛然说道:
    “不仅会让他们的优越感降低,失去攀比效应,还可能出现大量的假酒,导致整个口碑都完全崩塌!”
    刘策满意地点点头,这个陈家嫡长子还是挺有头脑的,稍加提醒就能想通其中关键。
    后世的某名酒,不仅是假冒它家的酒违法,就连生产仿造它家的酒瓶也是违法的,其中就有这样的原因。
    紧接着陈玉兴又问道:
    “那么酒瓶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刘策笑了笑,也没有说话,只是走到酒坊后面,从一个柜子里拿出一个东西递给了陈玉兴。
    陈玉兴接过来一看,瞪大眼睛惊呼道:
    “这……这……水晶瓶?”
    “这叫玻璃瓶。”刘策笑着说道。
    陈玉兴将瓶子小心翼翼地拿在手上仔细端详,眼里流露出难以置信之色,问道:
    “护国公是打算用这个瓶子装酒?”
    “这瓶子能大量生产?”
    来到酒坊就被酒震惊到了。
    然后又被刘策销售手段震惊到了。
    现在又被酒瓶震惊到了。
    这里……还藏着什么惊吓?
    通通出来吧!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刘策不仅建了造纸作坊和酒坊,还烧制了玻璃,主要原料就是石英石、石灰石和纯碱,纯碱是用烧碱和二氧化碳制得。
    还没等陈玉兴回过神来,刘策又笑着说道:
    “走,我带你去造纸坊看看!”
    陈玉兴惊讶道:
    “护国公还造纸?”
    见识了刘策的酒和酒瓶后,陈玉兴已经不认为刘策造的纸会是什么普通东西了。
    但当他来到造纸坊,还是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原本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的他,在看到白皙细密的纸张时,虽然是大开眼界,但也不至于被震惊到。
    但当他了解到这产出的效率以及原料的成本后,还是彻底破防了,又被震惊得无以复加。
    传统的造纸技艺不论是使用麻草、桑皮还是枸皮,都需要先用水浸泡原料上百天的时间,让微生物对原料进行分解,然后再用石灰煮八天以上才能开始捶打制浆。
    但刘策直接采用了后世硫酸盐法制浆,对原料基本不挑剔,各种阔叶木材以及竹子都可以作为造纸原料,而且效率很高。
    只需要将原料放进烧碱和硫化钠的混合液中煮。
    因为溶液腐蚀性强且沸点高,所以只需加热到一百多度煮几个小时即可。
    硫化钠是用芒硝(硫酸钠)和煤粉混合煅烧后,溶解到稀碱液中,然后把碱液浓缩成固体制成。
    煮料后的废液主要是用硫酸钠来补充硫化钠的损失,再经过石灰的苛化反应就能还原成烧碱溶液,也就是吕布兰制碱法的基本原理。
    因此可以重复循环使用,而硫酸钠就是芒硝,它与硝石没有任何关系,单纯的名字类似而已,是一种天然矿产资源,在泸州广泛分布,因此成本非常低。
    别人造纸的原料需要处理上百天,且只能是麻草、桑皮或枸树皮等等。
    而刘策只需要煮几个小时,且原料是更加廉价的木材和竹子。
    这不仅时间效率高,而且成本连别人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另外,刘策还对煮好的原料进行了漂白处理。
    漂白液是次氯酸,就是码头上那个水轮电解食盐水制取烧碱时生成的副产物,次氯酸除了能够消毒外,还有很强的漂白作用,所以造出来的纸才会如此白皙。
    后面的工序主要还是遵循古法进行,调浆、筛选、网部、压榨、烘干,只是做了些许改良,比如重物施压改为了杠杆加压,施加的压力增大,因此出来的纸张更加平整细密。
    这就跟后世的宣纸制作方式类似,科学制浆、古法造纸,既保证了效率,又保留了古代纸张该有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