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那我走?
作者:凌晨二更半   时间手环,回到唐朝当神仙最新章节     
    两名土匪都是昨晚攻城时被俘的。
    其中一人是昨晚正在爬梯子时,被大当家的尸体砸晕了过去,所以没能逃走,另一人是被弩箭射中了腿,摔倒后又被后面的同伴踩踏,断了肋骨,无法起身。
    昨夜刘策将搭建营帐后剩下的一些布匹裁下几条,用开水煮后,教会了几位禁军如何给他清洗伤口,如何避免感染,还采了一些简单的草药敷上。
    经过昨夜简单救治,两人已经没有大碍,断了肋骨的那位需要卧床休养两三个月,而被砸晕那位现在基本上已经没什么事了。
    刘策让看守的禁军将他带出来,把信交给他,让他将信带回去给他们当家的。
    接过信的土匪有些愕然,呆呆的问道:
    “你……你要放我走?”
    “你不想走?”刘策反问道。
    “不……不是……那我走?”土匪试探着说道。
    刘策看着他点点头,随后就见那土匪一溜烟跑出了白桃里,朝着斜阳山方向跑去。
    “叫何校尉去一趟里正家里,我在那里等他。”刘策又向身旁的那名禁军说道。
    “是。”那名禁军应声而去。
    来到里正家里没多久,何校尉便过来了,见礼过后,刘策便对杨文说道:
    “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我看白桃里人手和畜力都不够,你跟何校尉一同去泸州城中替我购买三十头耕牛,雇船运回来,分给乡民们耕地。”
    “啊?买牛分给乡民?”杨文有些不解。
    “这里是我的封地,我出钱买牛,牛归公家所有,只是借给乡民耕地使用,明白吗?”刘策解释道。
    “哦,明白,明白。”杨文大概理解了刘策的意思。
    “我要在白桃里外建一些房屋,你帮我在泸州找一家木工坊来此建房。”刘策继续说道。
    “好。”
    “你们两个骑马去,买好牛后乘船返回,另外,再买三十几套犁头,明天返回后就可以下地劳作了,”刘策说道,并将钱交给了他们两人。
    虽然春耕已经开始了大半个月,但现在买这些牛还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
    这个时期一头牛大约价值十五贯钱,三十头牛差不多就要耗费掉刘策手里一半的钱,说实话,还是有些肉疼。
    好在斜阳寨那边,大当家还藏了五千贯钱,等那些土匪归顺后,刘策就能让二当家把钱给找出来,所以钱是暂时够了。
    “只买犁头?不用买犁辕吗?”杨文问道。
    “不用,犁辕让乡民做,我已经画好了图纸,你交给懂木匠活的人做就可以,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让他们来问我。”刘策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张画好的图纸递过去。
    曲辕犁在唐朝就已经有了,到了宋朝进行过改良,使结构更加轻巧灵活,效率更高,到了清朝,犁身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简化,在不影响功效的情况下,大大降低制作难度,节约了成本。
    刘策拿出的就是改良后的设计,因为结构简单,一个木匠一天做十套都没有问题。
    要不是时间不允许,连犁头都可以交给赵家两兄弟和村里的冯铁匠一起做。
    只不过白桃里现在没有多少铁料,且村里就只有一个打铁的砧子,一天之内打造不出这么多个犁头,只能直接买了。
    “好,我马上把这图纸交给徐三孝家,他们家父子三人都是木匠,这白桃里大大小小的木匠活都是他们家在做。”
    杨文一边说着,一边就准备拿着图纸出去了。
    “等等,我和你一起去。”
    刘策说完也朝着门外走去,随即又回过头来对何校尉和杨文说道:
    “你们再顺道买一百石米,还有糯米、高粱、荞麦各买十石,一起用船带回来,其中拿出五十石米分给白桃里的乡民,按人头平均分。”
    一百石米倒是没多少钱,要是贞观年间米价便宜的时候,三贯钱就能买五十石米,也就是六千斤。
    虽然现在米价没那么便宜,但蜀地富足,一百石米也只要三十贯钱就能买到,其他的粮食差别也不会太大。
    “是!”何校尉答应道。
    杨文来到徐三孝家交代了几句,刘策便让他先离开了,他还要和何校尉赶去泸州采购,不能耽误。
    “这图能看懂吗?”刘策问道。
    “能,这种样式的犁虽然我从未见过,但结构简单巧妙,一看就明白了。”老木匠徐三孝说道。
    “那就好,你一天最多能做出多少架?”刘策又问道。
    “我一个人的话,一天做个十二三架应该没问题,家中还有两个儿子,如果三个人一起做,只要材料足够,一天就可以做完三十几架。”徐三孝回答道。
    “那你这里材料可够?”刘策又问道。
    “我这里不够,但我三弟三明那里还有很多以前建房子剩下的木料,加起来应该是足够了。”徐三孝指了指隔壁说道。
    “隔壁的徐三明跟你是兄弟?”刘策好奇地问道。
    “对,家父排行老三,所以我们家四兄弟的名字都有个三字,大哥叫徐三忠,鄙人叫徐三孝,三弟就是徐三明,还有一个四弟叫徐三理,说起来,我还要感谢护国公昨日救了我家侄女呢。”徐三孝说着,对着刘策又是一拜。
    “哎!不必如此!这里是我的封地,发生这种事哪有不救的道理?还有这些犁,我不知道多少价格合适,我按每架三十文钱给你如何?”刘策道。
    徐三孝一听,连忙摆手道:
    “不可!不可!草民哪敢要护国公的钱!护国公要我做犁,我做便是,更何况这些犁是做给我们白桃里的乡民用,草民岂有收钱的道理?”
    在这个时代,官府找百姓做事,都是服徭役,不给钱不说,百姓还得自己管饭,哪怕是这些工匠去给官员修葺他们的私宅,或者给官方的工坊做工,也都是没有工钱的,妥妥的被剥削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