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赌坊
作者:凌晨二更半   时间手环,回到唐朝当神仙最新章节     
    小二心领神会,安排人过来带路只是说辞而已,真正的目的是叫几个壮汉过来盯着,别让这两人跑了。
    刘策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但并不介意。
    小二快步朝着赌坊跑去,酒楼与赌坊相距不到百米,很快就带着几人往酒楼过来了。
    此时的孙德昭兜里并没有多少钱,心里没底,又搞不清楚刘策到底想干什么,想要问清楚,可当着店掌柜的面又不好开口,只能假装镇定的坐着,内心七上八下的。
    小二叫来的三个打手很快便到了酒楼,将刘策和孙德昭两人带去了赌坊,掌柜送到酒楼门外停下,看着走远的几人,一切顺利,嘴角微微上扬。
    “哼!”
    冷笑一声,便回到酒楼里去了。
    来到赌坊,刘策有些好奇,四处看了看,发现这唐末的赌坊远远超出他的想象,根本不是影视剧里看到的那样简单,相比起来,这赌坊颇有后世那种大型综合赌场的景象,只是没有音乐和灯光罢了,与街上萧条的其它行业不同,这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赌坊设立在一个宽大的庭院中,门庭高大,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居所,整个赌坊像是一个综合娱乐厅,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大部分,进入门庭后最先看到的是室外部分,占地很大,目测至少有三千平米以上,分成好几个区域,没有多少绿植,不像苏州园林那样绿树成荫、优美精致,但区域之间有步道、回廊、阶梯和护栏相隔,高低起伏,也算是坐落有致。
    其中最大的一块区域设有像缩小版的赛马跑道一样的结构,地面是夯实的硬土地,跑道中间还有一些木质结构搭建成的上下坡道和障碍,一群人围在外面卖力的呼喊着。
    刘策走近一看,竟然是三条狗在里面赛跑?于是好奇地向一旁的孙德昭询问道:“这是在赛狗?”
    孙德昭回答:“确实是几只狗赛跑,谁先到终点就是谁赢,不过大唐人都称这个叫做‘走狗’”。
    听到这个名字,刘策有些想笑,但还是忍住了,继续往里面走去,一旁另外几个隔开的区域也围着不少人,刘策好奇的上前看了一眼,是在斗鸡。
    这在唐朝确实很流行,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喜欢斗鸡的都不少。
    据史料记载,蜀王王建的十一子王衍,也就是他的继位者也酷爱斗鸡,跟刘备的儿子刘禅一样,也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主儿。
    继续往里走,到了靠近室内区域的位置,这里竟然是在斗鹌鹑,把两只鹌鹑关进一个笼子里,放入一粒米让两只鹌鹑争抢,谁吃到就算谁赢,这是唐朝的特色,人气也不少,看来也很受人喜欢。
    走完了室外的部分来到室内,这里面更像是一个大型棋牌室,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博戏桌有十几二十张,但相比起室外热闹的景象,室内明显冷清了许多,许多玩法刘策从来没有见过。
    两人来到一张七八个人围着的桌子前,只见一人手握五颗像围棋子一样的东西掷出来,每颗子都是一面黑一面白,然后根据不同的黑白组合来定输赢,刘策朝一旁的孙德昭问道:“这是什么玩法?”
    “这是樗蒲,有些地方叫五木,就是掷出五枚投子,根据黑白组合分为贵彩和杂彩……”孙德昭卖力的介绍着玩法。
    刘策听得是云里雾里,太复杂,不合适,于是走到另一桌旁,这里只有三个人,玩的人拿着两颗骰子掷出,这骰子跟后世的一模一样,六个面,分别是一点至六点。
    孙德昭又在一旁介绍道:“这是双陆,玩的人掷出两颗骰子,通过骰子的点数,决定桌盘上的棋子该如何走……”
    “这不是下棋吗?”刘策反问道。
    从玩法来看,有点像后世的飞行棋。
    “确实是一种博戏,有彩头,大唐很多人都喜欢玩这个。”孙德昭回答道。
    在室内走了一圈,终于看到有一桌子人在掷骰子赌博,刘策上前去,结果发现跟后世的玩法完全不同,一共有五颗骰子,不是买大买小,而是比点数,更像是在打牌,输赢都主要是在玩家之间,庄家只会抽成,根本不会出血。
    刘策来赌坊,就是想要利用手环的时间回溯能力,狠狠的敲这些可恶的世家一笔,结果来到赌坊看到的景象与他想象的有些不同,这骰子的玩法根本不能让庄家输钱,只有外面那些斗鸡走狗之类的会提前给出赔率,只要买准了,就能让庄家大出血。
    于是对孙德昭说道:“走,还是去外面玩。”
    两人来到“走狗”的地方,刘策问道:“你带了多少钱?”
    孙德昭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两贯钱,两个银饼。”
    这点钱显然不够付刚才吃的酒菜,虽然明显是被宰了,可还是觉得很丢人。
    刘策并不在意,直接对孙德昭说道:“去,押那条黑色的狗,就是赔率一七成的那只,把身上的钱全押上!”
    刘策已经看过了这一场是黑色那条狗会赢,于是用时间回溯功能回到了这场开始之前,叫孙德昭去下注。
    一七成,就是百分之二百七的赔率,买一百块,赢了就会变成二百七十块,赚一百七。
    “醒得!我这就去!”孙德昭说着就赶紧跑去下注了。
    刚来赌坊时他就心中有所猜想,知道刘策肯定是要在赌坊施展仙法大杀四方大赢一笔,所以刘策叫他去下注时他没有丝毫犹豫。
    在唐朝以前,主要流通的货币就只有铜钱和锦帛,也就是丝绸,可以用丝绸直接当钱花,所以才会有“财帛”一词。
    而金银只能作为“宝物”作价,就跟宝石玉器一样,不能直接流通。
    这还是唐初李世民做了货币改革后,才会把银饼直接作价,但也只是用于官方流通,比如税收和拨款之类的,因为大宗的运输铜钱实在是太重了,但民间普通百姓大多都还是只认铜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