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秦良玉的决定
作者:胖头鱼的大头猫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最新章节     
    秦良玉和马祥麟闻言对视了一眼,最后还是秦良玉回答道,“小钰,赵安说的话我们都赞同。
    但是就陛下让我们出川平叛一事,我们还是决定答应陛下。”
    “伯母,你们想好了吗?这明显是崇祯帝想用一个封王的条件,来消耗我们的实力啊!”
    “小钰,你说的伯母都知道,但是马家数百年的忠义之名,不能毁在我们的手里。
    我就算是知道,这是陛下的一个计谋,但是为了马家的名声,我也不得不钻进去。”
    “伯母,马家的名声固然是重要,但是也要看是什么名声啊,如果仅仅是为了名声置马家的安危于不顾,那在我看来是得不偿失的。
    伯母可记得“戊寅之变”中战死的,被崇祯帝封为总督天下兵马的卢象升卢老将军吗?
    卢老将军战死至今,崇祯帝连一个死后的谥号都还没给他。就崇祯帝这刻薄寡恩的性格,伯母,你真的相信他会愿意封一个人为异姓王吗?”
    “小钰,你不明白。
    忠孝义节,这是我父亲从小对我的教育,我们马家与赵安不同,赵安从未接受朝廷以及陛下的封赏。
    但是我不一样,陛下多次对我以及祥麟升官,还曾亲自作诗褒扬于我,我本一女子,承蒙陛下看重,朝廷授命我为都督佥事、充都督同知总兵,并加封我为夫人。
    此番陛下命我出川御敌,于公这是抵御异族,于私这是陛下加恩笼络。
    况且我相信只要有赵安在,就算是我在战场上败了,陛下也不会苛责于我,最多命我回四川重新募兵。
    我若是胜了,也算是大功一件。”
    马钰见秦良玉已经打定了主意,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只能提醒道,“伯母,你们若是决定带兵出川,一路上的军饷,军粮可曾准备好啊?要知道三万人的人吃马嚼,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白杆兵的军需问题我们还没有与陛下商量好,但是此次我并没有打算将三万白杆兵全部带出去。
    我打算由我与祥麟各领兵一万出川,我前往辽东战场抵御建奴,祥麟前往杨督师麾下剿灭农民军,万年和万春统领剩余的白杆兵 ,坐镇石柱。
    小钰,我们走后你可一定要好好的照顾万年与万春啊!”
    还不等马钰回答,一旁的马祥麟就说道,“娘,由孩儿去辽东吧 ,辽东苦寒,娘你已经五十多岁了,孩儿实在是不放心您老这么辛劳。”
    “怎么,觉得你娘老了?要不要和你娘过两招,看看你娘是不是老了?”
    “孩儿不敢。”
    “儿啊,难道你忘了吗,你大舅就是战死在辽东的。娘每年祭拜你外公外婆还有你大舅的时候,都说要给他报仇。
    可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行动过,若是娘再不去辽东,再过几年,娘就真的老了!”
    原本马钰跟马祥麟都还想再劝一下秦良玉,但是见秦良玉是想为兄报仇,他们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劝秦良玉。
    在秦良玉的心中,他对于自己的父母一直怀有愧疚,因为秦良玉的哥哥和弟弟都是为了大明,带着白杆兵战死的。
    大哥秦邦屏战死于辽东与建奴作战,弟弟秦民屏战死于奢安之乱。
    特别是大哥秦邦屏,因为是在辽东战死,又恰逢明军大败,秦邦屏的尸骨都没能落叶归根。
    秦良玉一家虽然是苗族人,但是其父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也讲究落叶归根,对于大儿子战死辽东尸骨都没能返乡这件事,秦父到死一直耿耿于怀。
    秦良玉此次决定答应崇祯帝出兵,为兄报仇也占了不少的原因 。
    马钰见气氛顿时变得伤感起来,于是对着秦良玉说道,“伯母,你们此次出兵要是朝廷借口国库空虚,暂时发不出粮饷。
    你可以告诉朝廷 ,我夫君愿意借给朝廷银子,用以拨付白杆兵粮饷,只要朝廷打下借条就行,不过利息还是要的,也不高,就要三分利。”
    “小钰,朝廷没钱,就算是写了欠条也没用啊!难不成你们还能上门找陛下还钱吗?”
    “伯母这你不用担心,谁都赖不了安国军的账,要是崇祯还不起,就去拆了他的房子抵债。”
    “好吧,既然如此 ,我就向朝廷多要点军费。”
    ……
    几人又聊了一下家长里短,随后马钰在与马万年、马万春的比试过程中,放了一点点的水,使得二人成功的得到了两匹宝马。
    一时间,马家的气氛十分的和谐。
    晚上,秦良玉邀请杨嗣昌一起参加家宴。
    席间,秦良玉将自己愿意出兵的想法告诉了杨嗣昌。
    杨嗣昌得知这个消息十分的高兴,虽然此次赵安没能被说动出兵,但是如果秦良玉能够出兵,他也不算是白忙活一场。
    但是杨嗣昌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秦良玉对他问道,“杨督师,不知道陛下给我们白杆兵准备了多少军饷出川啊?
    要知道四川离辽东可是有几千里的路途,这一路上人吃马嚼的,军饷可需要不少啊!”
    “啊。这个问题陛下还没有告知我,但是秦老将军请放心,陛下肯定是不会亏待白杆兵诸位将士的。
    但是秦老将军也知道,这些年朝廷的财政着实困难,所以也希望秦老将军心里能有一个准备。”
    这时一旁的马钰开口道,“杨督师大可不必担心,虽然此次我夫君不能为国效力,但是我赵家还算是略有薄财。
    只要陛下,或是朝廷需要,我们赵家愿意借钱给朝廷充当白杆兵的军费。”
    杨嗣昌不是蠢人,见状就明白了二人私底下达成了协议,于是杨嗣昌问道,“不知秦老将军需要多少军费?”
    “哎,杨督师也是带兵之人,自然是明白 ,军费肯定是多多益善。不过我也知道朝廷财政困难,所以除了必须的军费 ,我一个子儿也不多要。
    杨督师请看,这就是军需官算出来的所需军费。”
    说罢,秦良玉就将一个折子递给了杨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