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四人的命运1
作者:胖头鱼的大头猫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最新章节     
    张献忠营帐里的心腹刚刚离开,张献忠从椅子起身,准备在营帐内走动走动,活动一下身体。
    这时候一个侍卫跑进来,悄悄地在张献忠的耳朵边嘀咕了几句 。
    等侍卫说完后,张献忠问道 ,“打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了吗?”
    “据说几位少主是心里难受,聚在一起喝了一顿酒。”
    张献忠闻言表面不露声色,实际上在心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好了,你下去吧。”
    等侍卫离开后,张献忠将自己的一名心腹叫了进来,嘱咐他今晚盯好他的四位义子,同时加强营地的防卫。
    翌日清晨,张献忠等众人吃完早饭后,再次召集了所有的人开会。
    这次开会的除了张献忠的心腹之外,几乎所有的中高层将领都来了。
    张献忠也没有废话,直接就将赵安的要求告诉了众人。
    与张献忠预料的差不多,众人很快就同意了赵安的方案。
    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见大势所趋,也就不再争辩,只能表示接受。
    这时张献忠还假惺惺的对着四人说道,“可望、定国、文秀、能奇,为了众兄弟的安危,此番只能委屈你们了。
    都是义父的错,你们放心,等义父日后筹够了钱,一定将你们从赵安的手里赎出来!”
    几人虽然都知道,这是张献忠收买人心的话语,但是如今自己的安危还是拿捏在张献忠的手里,于是还是配合的说道:“义父放心,孩儿都明白。
    孩儿一定会‘身在曹营心在汉’,时刻等待着回到义父的身边。”
    “好好好,你们能体谅为父的苦心,那实在是太好了!为父还害怕,你们会因此怨恨为父呢!
    既然你们能体谅为父的苦心,那可真是太好了。”
    张献忠见四人识趣的没有反对,对着一名心腹将领张大牛说道,“大牛 ,你带人前去告诉赵安,他的条件我答应了。
    约定一个时间,我将人和钱交给他。但是有一点,如果有一天我筹够了钱,他要允许我赎回我的四个好儿子。”
    “是。”张大牛领命离去。
    ……
    当赵安听到张大牛告诉他,张献忠同意了他的建议的时候,赵安悬着的心终于是放了下来。
    于是赵安与张大牛约定了,今天下午张献忠就派人,将四位义子以及二百万两银子,送到赵安的军中。
    只要张献忠将人和银子交给了赵安,赵安就会派人将张献忠所部带着离开四川,只要张献忠不乱跑,赵安保证不会伤他一个人。
    张大牛得到赵安的答复之后,就带人回山上去跟张献忠复命去了。
    张献忠也是说干就干,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就只能选择执行了。
    于是李定国四人,就跟着两百万两银子一起 ,被送到了赵安的营地中。
    赵安实在是没想到,这次除了一个李定国,还顺带捞到了了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三人,以及二百万两的银子。
    要知道这三人虽然不如李定国那样有名,但是也都是一时之选,当得上人才二字。
    特别是刘文秀,虽然是武将出身,但是在刘文秀镇守云南时,团结当地各族人民,“革故鼎新、养兵恤民、急图善治。”
    使云南的地方秩序安定下来,农业生产有所发展,为西南抗清建立起了根据地。
    最重要的是,刘文秀的心气不像孙可望和李定国那样高,在原本的历史上,张献忠死后,大西军内部孙可望和李定国二人的内讧。
    可以说是导致大西军覆灭的重要原因,刘文秀虽然后面也与李定国产生了嫌隙,但是并没有如孙可望一样。
    带着队伍自立门户,而是为了大局,放弃了自己手里的兵权,接受了坐冷板凳的安排,从这一点上来说,赵安对刘文秀的观感是十分不错的。
    至于艾能奇则是运气不好,在张献忠死后没多久,就受伤病死了,所以对于艾能奇,赵安还要观察一下。
    至于孙可望,赵安是绝对不会重用他的,虽然孙可望的实力也很强。
    但是他因为在满清入关之后,自从李定国“两蹶名王”以来,李定国的名声大噪,盖过了孙可望的势头。
    孙可望坐不住了,他的妒忌心作祟,无法容忍李定国的威望高过自己,从此“不欲定国之成功,而思陷之败死”。
    再有战事,他就密令自己的部下悄悄撤走,故意破坏李定国的进军计划,唯恐他再打胜仗立功。
    一边是,李定国在战场上苦战清军,逐步打开局面,为抗清复明事业做出了不凡贡献;一边是孙可望利欲熏心,一心要压制李定国,让永历帝禅让皇位给自己。
    孙可望甚至连自己的国号都想好了——后明。
    他还梦想着等永历帝禅位,自己好圆皇帝梦。
    但是随着李定国接驾永历帝到昆明城,被永历帝晋封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皆与孙可望的秦王地位一般之后。
    孙可望彻底的被妒火洗脑,。他决定用武力向胆敢挑衅自己权威的李定国报复。
    永历帝、李定国主动向孙可望示好,将其留在昆明城的家眷护送回贵阳,并以永历帝的名义对孙可望大加赏赐。
    但是,这些已经打动不了孙可望。
    孙可望的目的已经是当皇帝,不是做一方诸侯了。
    随后孙可望在贵阳誓师,亲自率军十四万向云南进发,为了自己的私欲,在不顾外族入侵的情况下,打响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内战。
    但是孙可望没想到的是,他的内战行为并没有得到下属的支持,他手下的将领白文选与马进忠、马宝等人。
    一致的认为孙可望挑起内战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决定反戈一击,拥护永历帝。
    白文选等人想方设法与李定国取得联系,相约举事。
    等到孙可望率大军与李定国的军队交战时,孙可望一声令下,正准备一举消灭李定国,进昆明城擒获永历帝,然后自己做皇帝。
    谁知刚刚开战,白文选等人在军中高呼:“迎晋王!迎晋王!”
    孙可望的军队顷刻间倒戈,一同杀向了他的行营。
    孙可望大惊失色,又恼又怕,只好率军狼狈的逃回了贵州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