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炮兵到来
作者:胖头鱼的大头猫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最新章节     
    在赵安与李自成的对峙中,时间悄悄的过去了两个月。
    崇祯十一年(1638年)的正月,正值新年期间,赵安在前线的军营中,陪着众将士过年。
    也正是这个时候,赵安得到了一个好消息,让赵安下定决心,在新年期间,彻底解决掉李自成。
    赵安第五个军,也就是赵安的炮兵部队,此前也一直组建当中,毕竟火力覆盖才是赵安最终的目的。
    不过由于造大炮的成本太高,对于士兵的要求也高,所以需要的时间很长,直到与李自成作战前,赵安的炮兵部队都没有组建完成。
    现在,赵安的炮兵部队,终于组建好了一部分,一共200门炮。
    其中轻炮120门,重炮80门, 轻炮被分成了三部分,组成了三个炮兵团,虽然炮兵团人数,远远低于步兵团的编制。
    但是为了体现对炮兵的重视,赵安给了炮兵地位一定的提高,除了马钰的骑兵部队外。
    三支步兵军,现在都搭配上了一个轻炮兵团,便于野战对敌人。
    而那80门重炮,被赵安组建成了一个重炮师,师长赵林是赵安的侄子,副师长叫做赵德柱,是一个匠户出身,时代替朝廷打造火器。
    他们整个家族,都被赵安给重金挖了过来,当然,除了赵安给钱,给的多之外,还有就是赵安的洗脑。
    赵德柱他爸叫做赵社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除了制作火器的技术一流,还熟读史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略知一二。
    赵社成的理想是科举做官,但是因为朝廷的匠户制度,他,他的父母子孙,都只能当匠户。
    所以赵社成根本没有机会科举,哪怕他再有才华,也不能做官。
    赵安承诺他,有朝一日,赵安一定会让天下所有的匠户,也就是赵安认为的工人,可以有做官的机会。
    同时赵安任命他为赵安兵器集团的,大炮生产基地负责人,虽不是朝廷的官,但是事实上,也让他做官了。
    赵社成在铸造大炮一途,十分的具有研究,他脑子聪明善于钻研,又在铸造大炮上家学久远。
    赵安作为后世的工科生,铸造这门技术,赵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教学,虽然没有实际操作过。
    但是当赵安将后世学到的那些铸造知识,如:新的一些铸造方法如低压铸造叀8沾芍造叀17续铸造。
    等赵安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系统性的教给赵社成之后,赵社成将赵安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很快就改进了一些铸造工艺 。
    使得铸造大炮的成材率高了许多,性能也更好了一些。
    赵德柱与赵社成一样,也不喜欢当匠户,他希望当将军,赵安一是为了笼络赵社成,二是因为赵德柱虽然不喜欢铸造大炮,但是毕竟从小耳濡目染。
    赵德柱对于大炮的了解,远超普通人,所以赵安就将赵德柱,安排到了重炮部队,让他给赵林当副手。
    当赵林带着炮兵部队前来支援赵安时,赵安也是十分的高兴。
    虽然赵林还要比赵安大上几岁,但是见到赵安,他还是恭恭敬敬的叫道,“小叔,侄儿带着炮兵队伍准时到达军营,后续事宜,还请小叔指示,”
    赵安并没有第一时间给赵林安排任务,而是对着赵林问道,“赵林,你告诉我,现在我们军营里,轻炮重多少斤,重炮重多少斤啊?”
    “回小叔,轻炮重300斤,重炮重达1200斤。”
    “那二者所用的弹丸重多少斤,射程又是多远啊?”
    “轻炮弹丸重量在1斤到5斤不等,根据不同的弹丸,射程也不同,范围在100丈到300丈之间。
    重炮的弹丸在10斤到30不等,射程在200丈到600丈之间。”
    赵安闻言点了点头,赵安铸造出来的重炮,性能与明军的红衣大炮差不多,但是重量却轻了超过三分之一。
    明军的红衣大炮太过于笨重 ,只能用于守城,而明军那些可以用来野战的大炮,性能就与赵安的重炮差远了。
    赵安又问了一些赵林这些大炮运输,以及日常维护保养的问题,最后又考教了一下赵林的管理能力。
    见赵林虽然算不上优秀,但是也算是尽责,悬着的心也总算是放了下来。
    对着赵林夸道,“不错,看来你这段时间没有闲着,还是有认真学习的。”
    “小叔既然将如此重要的事情交付于我,侄儿自然是要全力以赴。”
    “你也别骄傲,你只能算是勉强合格,离优秀还差得远,还要继续努力,多学多问。”
    “是。”赵林听话的回答。
    赵安之所以,如此重视炮兵部队,是因为赵安知道,冷兵器时代就快要结束了,热兵器才是未来的主流。
    而炮兵部队太过重要,不掌握在自己人手里,赵安实在是不放心,赵安当然知道用人唯亲不好。
    但是想要改变权力的基础,就是先掌控权力,如果赵安不能先将权力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
    那么又何谈以后去改变整个天下?
    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赵安一旦失去了权力,别说是赵安自己能不能保住性命,赵安的家人估计也不可能保住性命。
    这就是权力斗争的残酷,赵安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只能坚持走到最后,不然等待他的就是身死族灭。
    忽然,赵安像是想到了什么,对着赵林问道,“我不是重新用十进制,给你们划定了度量单位吗?
    你们怎么不采用厘米、分米、米这样的单位,还是使用寸、尺、丈?”
    “年轻人很快就接受了,小叔你新规定的十进制,但是很多的老人,还是习惯用原来的单位,一时间难以改过来。
    强制的推行,反而会影响生产的速度,宋院长就中断了强制推行,将新老工人分了组,避免二者互相影响。”
    听到赵林的话 ,赵安也是点了点头 ,确实很多老匠户,一辈子都是用的原来的那些计量单位。
    现在突然之间,推行新制肯定是会有阻力的,但是赵安不急,他有的是时间慢慢的改造大明,不必急于一时。
    毕竟赵安做这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大明的百姓生活得更好,要是为了改革而改革,反而不顾实际情况,那带给百姓的就不是会更好,而是变得更差。
    赵安与赵林谈完话后,让他带着重炮师好好的修整一晚上。
    明天,就是重炮师的第一战,一定要打出重炮师的威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