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忠柱县的新县令
作者:胖头鱼的大头猫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最新章节     
    马县令升迁后,忠柱县新来的县令叫做管绍宁,字幼承,一字谧如,号诚斋。江苏武进人。
    管绍宁乃是崇祯元年的同进士年出身,原本像他这样的江浙一带的进士,都会有一个比较顺利的仕途。
    大多数都是留在京师,先进入翰林院熬资历。
    同时因为翰林院的官员(俗称“翰林”),这是古代中国官场颇为清贵的职官。
    因为亲近帝王,有大把机会给帝王讲课,做文学侍从和接受特殊任务。
    因此翰林们不仅能在皇帝面前展示自己,还能开阔眼界、锻炼能力。
    帝王对翰林也很很优待,入宫办事的翰林参加宫宴,往往和一品高官同坐。
    明朝更是在人事制度上规定:“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明朝内阁大臣,90%以上都是出身翰林的进士。
    因此,新科进士能进入翰林院,才称得上是“正途中的正途”。
    此外就是,没能进入翰林的进士,要分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州县。
    这些人一般都很想留在京城,被分配到中央六部、府、院、监台等处当京官。
    明朝时期有句官场话:“人中进士,上者期翰林,次期给事,次期御史,又次期主事。”可见翰林是最佳选择,实在不行也要挤入中央各部。
    如果去地方当一任知县、县丞之类的,就是下下之选了。
    管绍宁就是由于与东林党人意见不合,因此不但没能入翰林院,甚至连京官也没能继续当成,被外放到了渝州府,这么偏远的一个地方当知县。
    要知道进士即便是出任知县,也大多是地处要冲、市井繁荣的大县。
    举人知县或者是其余的杂途知县,才会被派遣到一些偏远的地方。
    管绍宁一个进士,居然被外放到此地担任知县,由此可见他一定是被人刻意的打压了。
    赵安通过这段时间与管县令的接触,得知管绍宁生来就患有疾病,加之长相也丑,家境不能说贫穷吧,但是也算不上富裕人家,勉强算得上是耕读传家吧。
    因此他能考上进士,可谓是一个十足的励志故事。
    关于管绍宁考中功名的经历,据他所说,多亏了一个道士的相助。
    原来是,管绍宁在京师备考前,经常自觉自己考不上,时常流露出悲观的行为,为了省钱,他还租住于京师一个偏远的地方。
    在他所租住的地方,有一个老的城隍庙。
    他因此经常到城隍祠倚柱叹息。城隍祠中有一个老道士,有一天见到管绍宁后十分稀奇,立马引入祠中拜为上座。
    管绍宁受宠若惊,连忙询问缘由。道士也连忙向他解释,称昨晚有神人托梦,让其对之施以援手。管绍宁一听,觉得这是大吉之兆,此后就在城隍祠中住了下来。
    此后管绍宁心里面觉得,自己有神仙保佑,他越来越自信,文章也写得越来越好。最终一举通过了会试。
    赵安当然是不会信什么神仙之说,在他看来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不过这位管县令至此以后,对道士充满了好感。
    忠柱县现在也有一些正规的道观和寺庙,只不过忠柱县的寺庙特权没有那么大。
    赵安需要他们作为百姓的精神寄托,但是也不能让他们做大,变成西藏那样的政教合一的地区。
    这些寺庙与道观中,最大的那几座都是赵安派人去控制的,里面的方丈住持甚至是普通的小和尚,私底下吃肉也好,嫖妓也好,赵安并不阻止。
    甚至于乐见其成,他们的名声坏了,反而能够减少,百姓对于这些宗教的信任。
    其中有一座道观的主事人,就是夏山之前的老搭档,那个天桥卖艺的神棍刘二。
    刘二经过了这么些年的神棍生涯,已经完美的融入了这个角色。
    现在他是忠柱县有名的水遁真人,一手空盆变鸡忽悠了不少人。
    赵安也曾私底下询问过他是怎么变的,不过这个刘二在其他事情上,没有骨气的很,唯独在这件事上,死活不说。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靠这个技巧吃饭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要是他将这个秘诀泄露出去了,他固然是不愁饭吃。
    但是其余的同行却可能没饭吃了,他们家从祖上开始就一直恪守,传男不传女,人死也不能泄露秘密的家训。
    刘二害怕泄露后,死后无颜面对自己的老祖宗,因此一直没有告诉赵安。
    赵安也更多的是将刘二的这一手当做一种民间技艺,就如川剧的变脸,既然人家不愿意说,赵安也不强求。
    这点气度赵安还是有的,不过除此之外的其余事情,刘二都对赵安和夏山言听计从。
    赵安让他私底下多和管县令接触,结果刘二爷不负众望,现在他已经是管县令的座上宾了,管县令经常向他请教问题。
    或是在做决定前,来问祸福所在,刘二用他的神棍知识,完美的拿捏了现在这个管县令,使得管县令对他深信不疑。
    刘二只能算是,赵安监视管县令的一道保险,赵安主要控制县衙的方式还是,赵安早已经控制了,县衙的绝大多数衙役。
    毕竟马县令在此地经营了十几年,再加上马县令是高升,所以马县令在此地的影响依然不是他一个新来的县令可以比较的。
    除此之外就是县里的武装力量,赵安的私兵现在打的是乡勇的旗号,已经从原本的两个团4000人,扩张到了两个师人。
    赵安采用的是师——团的编制,取消了旅这一级,两位师长一位是赵火,一位是韩烈。
    马钰的800骑兵,也扩张到了2000,不过马钰的编制是挂在马家白杆兵那里,毕竟私养战马目标太大。
    随着马县令高升到了渝州府,赵安也开始将权力核心转移到渝州府城,韩烈的第一师暂时继续留在忠柱县。
    赵火带着他的近卫师,护送着赵家的管理高层,以及技术骨干前往了渝州府城,为接下来的扩张做准备。
    而赵安之所以没有赶去渝州,是因为赵安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