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农事和税收
作者:玖儿久酒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     
    “老伯,今年的收成怎么样?”沈卫向着正在田边休息的一位老农和气的招呼道。
    “今年收成很好,大丰收啊!”老农见有人问自己,也笑着回道,可以清楚的从他的脸上看出他现在很高兴。
    “哦!是吗?大丰收好啊!”沈卫也微笑着说道。
    “是啊,这几年都风调雨顺,年年收成都不差,这还都多亏当今圣上圣德,老天爷才会如此啊!”老农感慨着也不忘说一句赵晋鹏的好。
    “是啊!当今圣上圣明,那老伯你忙着,我先走了。”
    沈卫告别老农后,又在附近的田地看了看,然后才回到了永安县衙(今澳大利亚威灵顿)。
    “大人您回来了。”县丞田文禄见沈卫回来立刻给来招呼并让人去倒茶。
    “大人累了吧,来喝口茶。”田文禄接过随从的水给沈卫端来。
    “你别说,今年的粮食都是大丰收啊!”沈卫接过田文禄递过来茶喝了口。
    “这还是因为大人您的功劳,您来的这两年,天天都勤劳问事,这才换来我们县的大丰收啊!”
    “行了,行了,你也别拍马屁了,我这做的都是为官的基本之道。”沈卫听完田文禄说的立刻说道。
    “你去带人准备组织秋粮的种植吧。”沈卫吩咐道。
    “这,大人,是不是有些早啊!”田文禄有些犹豫的说道。
    “不早,提前准备,你去吧。”
    “是,我这就去。”
    田文禄见沈卫这样说了也只好去准备了。
    田文禄离开后,沈卫就开始写向朝廷汇报的奏书,向朝廷述说农事顺利的事情。
    沈卫,第二批科举进士,但他的名次不是很高,所以没有资格进入翰林院深造,于是便被派往这里来当县令,对此沈卫很满意,他本人对坐大官没有什么兴趣,他就是想成为一县之守,帮助这里的百姓生活的更好,并且他平时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喜欢研究农作物,比如水稻为什么不能再结穗多一点,或者为什么有些种子在种植后为什么结穗越来越的,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总是下田去研究。
    沈卫所在的永安县归东蓬莱行省管理,而东蓬莱行省的治所为新开封(今澳大利亚堪培拉),当初在定东蓬莱行省的治所时还发生过争吵。
    东宋的那些大臣围绕到底是选新开封还是新广州(今澳大利亚悉尼)作为治所相互吵起来。
    当初主持官制改革的李应文是想定新开封作为东蓬莱的治所,因为他本人就是新开封人,并且新开封无论这个名字还是他的地理位置,李应文都认为很好。
    但是以财部司为首的官员认为新广州发展时间比新开封要长一些,而且这个地方靠近沿海,经济更繁华一些,因此他们中意这个地方。
    双方争吵不断,最后还是上交给当时的宋文太宗赵文海做决定。
    而不出意外,赵文海因为名字和对中原的情结,因此选择了新开封(又名东京,汴梁)作为东蓬莱行省的治所。
    众人一看皇帝都决定了,也就都同意了。
    而现任东蓬莱行省巡抚是第一届科考未能进入翰林院的谢俞。
    谢俞当初和沈卫一样都被任命为了县令,但是谢俞和沈卫的想法不同,他可不想一直只待在县令这个位置上,他有巨大的野心。
    所以他用尽方法往上爬,最终被提拔到了一方巡抚的封疆大吏的级别,但他可不是靠拍马屁这种方法,毕竟没有真才实学,也是不可能被重用的。
    在他的治理下东蓬莱省的经济快速发展,连续三年超过南蓬莱和新琼崖行省,甚至直逼富裕的柔佛行省,所以东宋朝廷对他的能力还是很认可的。
    “大人,这是今年各府县上报的税收报告。”
    长史葛徐文将一打书册上交给谢俞。
    谢俞接过后便打开看起来,“为何还是有那么多的实物税收,朝廷不是推行了新的税收政策吗?”
    谢俞眉头一皱向葛徐文问道。
    “大人,您也知道,虽然朝廷是推行了新的税收政策,但是那些百姓们手中是真没有多少银子和钞票(元朝时就有这个说法了),而且朝廷的新钱铺政策也是今年年初才颁布的,现在根本来不及来推行,因此这次税收依旧有许多实物。”葛徐文不缓不慢的向谢俞解释。
    东宋朝廷实行夏秋两季税收制,除收这两季税收外,不再征收别的税收,至于劳役这不是有很多土人嘛,当然随着赵晋鹏的“统一中原人理论”,现在东宋国内几乎没有土人劳力了,因此为了填补劳役的空缺,东宋朝廷一边下令劳役由朝廷花钱雇人来干,一边又半允许半拒绝的让商人们从国外买来劳力,当然只买白人和倭人劳力,至于黑人劳力,对不起我们有天竺人,而且东宋国内也不允许黑人劳力进来。
    当然东宋朝廷明面上是不允许人口买卖的,毕竟我们可是中华正统,怎么能做人口买卖这伤天害理的事情,你说有白人被运来。
    那东宋人就要说了,你看清楚这些白人可都是“自愿”的,他们可都是仰慕我天朝上国自愿来我东宋来做劳力的,毕章我东宋这可是仙境,他们能来这里生活已经是他们这一生最大的幸事了,怎么能说是买卖呢!
    所以在东宋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东宋国内有了不少白人劳力。
    “既然来不及,那从现在开始就要提速了。”
    谢俞对葛徐文说道。
    “是是,属下之后会加紧督促钱铺等事物的推行。”
    葛徐文点头连连称是道。
    “还有,那些商人都是有钱的吧,我看有些商人也交的实物,他们这是要干什么,抵抗朝廷的政令!下次收税的时候告诉他们这些商人,谁在敢交实物就以对抗朝廷政令罪论处。”谢俞面带冷色的说道。
    “是大人,下次我一定通知到位,让他们都交货币。”葛徐文见谢俞有些生气马上回道。
    “行,可以了,将账册交给转运司去吧!”
    谢俞拿起来行省印章盖上交给葛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