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功力没退步
作者:镜里风华   七零之我有随身家园最新章节     
    齐明月后退两步,灿烂一笑:
    “我不进去,我来喊你和楚同志吃饭,我煮了面条,在前院厨房。
    别耽误,赶紧来,等会面要坨了,我先去给你们准备洗手的水。”
    刚才烧火之前,邱琳琳在灶台的汤罐里倒了凉水,这会应该有热水。
    现在天气还是干冷干冷的,用温水清洗舒服一些。
    齐明月刚在厨房兑好温水,顾景彦两人就进了厨房门,高大的身躯站在里面,显得有些逼仄。
    厨房建得确实有些小。
    “水好了,洗洗吃饭吧,这两碗你们的。”
    齐明月说完端着最后盛出来的那一浅碗面条出了厨房。
    邱琳琳刚刚见她回到厨房,不肯留下吃面,匆匆回屋了。
    齐明月属于那种你对我好我加倍奉还的性格。
    邱琳琳自从见面就一直释放善意,又担心她不会烧这里的灶,善解人意帮忙烧火。
    齐明月煮面条时,本来就准备了邱琳琳的份。
    既然她不好意思在这边吃,那就端过去给她。
    齐明月无视邱琳琳的连声拒绝,把碗放在她的炕桌上,笑嘻嘻地说道:
    “好啦,琳琳姐,随便你现在吃还是等会再吃。
    反正这一碗就是你的,你可别嫌少。
    又不是天天请你吃,别有心理负担啦。”
    邱琳琳不是那种喜欢占便宜的人,她是真心觉得吃别人这么金贵的东西,心里躁得很。
    “哎呀,明月,你这么客气,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那你也别跟我客气,我这还有俩梨,你拿着。
    不值什么钱,就吃个新鲜。”
    齐明月看着邱琳琳打开窗户,从外面拎上来一个袋子,掏出来俩黑乎乎的果子。
    “啊,是冻梨!原来长这样啊。”
    她在小视频刷到过很多次,还是第一次见到实物。
    “咦,你认识呀?我也是来这边下乡之后才知道这个,大东北的特色。
    去年冬天我跟着村里人赶集,买了一些,冻起来,就剩最后这俩了,你拿去尝尝。
    有时候火炕烤得人上火,拿出来吃一个,滋味特别棒。”
    邱琳琳笑着介绍。
    “我以前在书里看到过,也是第一次看见,我得尝尝,琳琳姐,那我不客气啦,谢谢你。”
    齐明月穿越之前的平行世界,大东北为了迎接南方的游客,冻梨都被玩出了花,天天都能在小视频刷到。
    她对这个水果那是相当眼熟。
    哟,抓在手上还有冰冰凉凉的感觉。
    齐明月拿着俩冻梨回到厨房,顾景彦和楚文修已经吃上了。
    楚文修一见齐明月,立马朝她竖起大拇指:
    “妹子,你这厨艺嘎嘎好,谢谢款待。”
    齐明月嫣然一笑,“你们喜欢就好,材料有限,今天只能简单招待一下,今天辛苦你们了。”
    “这还简单啊,又是白面,又是腊肠的,妹子大气。”
    楚文修又夸了一句。
    “齐明月,你快吃吧,面要凉了,我刚才给你先端锅里温着。”
    顾景彦放下筷子,打开锅盖。
    “嗯嗯,你想的真周到,谢谢。
    我刚跟琳琳姐多聊了几句,她给了我俩冻梨,你看看,现在还冰冰凉凉的呢。”
    顾景彦看到齐明月如小孩子显摆新玩具似的可爱模样,不由地脱口而出,“睡炕的时候吃,现在凉。”
    齐明月点点头,放下冻梨,端起自己的面条吃起来。
    唔,味道还不错,白菜脆爽,腊肠醇香,面条也有一股浓郁的麦香。
    调料有限,食材来凑。
    她用大灶做菜的功力没有退步,不错,不错。
    离开老家之后,基本都用燃气灶,很少用柴火灶。
    柴火灶火力猛,食物受热更均匀,烧出来的食物口感其实更好,更具风味。
    现代很多饭店的后厨即使用燃气灶,也会配上鼓风机,主打一个猛火力。
    顾景彦和楚文修吃面的碗是知青用来盛菜的大海碗,齐明月考虑到他俩的饭量,特地用的这种碗。
    齐明月小碗的面条刚吃完,他俩也把大碗面干没了,军人吃饭的速度,杠杠滴。
    吃完之后,楚文修打水,顾景彦很自然地拿走齐明月的空碗,两人蹲在院子里,飞快把碗筷洗干净。
    齐明月也没客气,她还有其他事做。
    锅里倒水,两口锅刷好,灶台抹干净,用的厨房家伙什也都归归位。
    除了降低的水缸水位和减少的柴火,厨房里的一切又复原到她刚进来时的模样。
    下午顾景彦和楚文修接着去干活,火炕快要完工,还剩灶台。
    齐明月没有去凑热闹,她开始收拾临时要住的房间,床铺得先整理出来。
    这屋也不知道多久没人住了,炕上厚厚一层灰,还好门窗完好。
    齐明月看了看门外,空无一人,手悄悄地摸上火炕旁边的窗户。
    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
    停顿了十几秒钟,四周还是一片安静,没反应。
    齐明月失望地撇撇嘴,这个房间的门不用再试,她锁门时已经碰过了。
    门这边的窗户,是当地农村常见的正方形小格子,可能也没啥用。
    手摸上去一试,一样的安安静静。
    算了,以后有时间再试,先把自己安顿下来再说。
    齐明月先把炕面的浮灰扫掉一层,端盆打水,找了一条原主用过的擦脚毛巾。
    还好汤罐里烧了一些热水,凉水简直不能下手,太冰。
    刚才齐明月去借扫把的时候,邱琳琳告诉她炕上一般会先铺一层炕席,用来挡炕面的沙土。
    炕席主要由高粱秸秆、芦苇秸秆的篾条编制,村里就有人会编,可以去换,一张炕席一块八。
    不过这需要现编,现在去预定,今天也拿不到,最快也要明天。
    听邱琳琳这么说,齐明月也不着急去买,她打算牺牲一床床单先垫在最底下,等新房间搞好之后用上炕席就成。
    李顺子说火炕盘好之后,还得晾上三天才能烧,灶台快一些,二十四小时之后就能烧。
    明天再去预定炕席也完全来得及。
    烧炕、烧灶都费柴火,她还得想办法搞点柴火回来。
    灶上还缺一口铁锅,还有厨房用具,自己开火,啥都要备一个,不然没得用。
    齐明月想着自己就一个人,平时吃的也不多,就只让搭了一小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