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探花
作者:梦安闲   我的乖巧小夫郎最新章节     
    四月二十殿试这天,天气晴朗,两百号人在太和门等待着传诏,等到辰时终于有太监和侍卫领着他们走向殿试的地方去,到了地方又依次站到自己的位置上,随后就听到太监传来的声音,“皇上驾到!”考生侍卫乌泱泱的都跪了下来叩见。
    “起。”听声音比较年轻,王昱随着声音站了起来,虽然他坐在第一排,但也不敢抬头看皇帝,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体现了皇帝对于此次参考的学子的重视,这些人都可以称为天子门生,只会对皇帝鞠躬尽瘁了。
    “坐,各位都是我大历栋梁,今日殿试大家好好作答。”
    说完就让试官念这次试题,一共念三次,之后就不念了,也不管他们听没听到,王昱赶紧把试题誊抄在纸上,随后仔细看了看,是关于东夷的处理问题。
    王昱仔细考虑着,这个问题对于每个华人来说都是沉在血脉里的,那就是把这个小岛划到自家的版图上来。
    当然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对这个岛是不屑一顾的,地方小距离遥远,贫穷,还隔着一片海域是很不好管理的,所以大多都是采用,来了就打的被动方案,他们觉得安排人去管理实在没有必要,费人费钱费力。
    但王昱不这么想,再如何难管理,先是自己的了再说,在岛上插上大历的旗子就行,最后王昱写下如何攻打又如何管理洋洋洒洒写的很是流畅,也没发现有个明黄的身影在他旁边站了很久。
    至于是不是符合大流,能不能取中,王昱并不在意,大不了回家做个富贵闲散的人,能不能做官他也不大在意,这么多年能从院试一直考到殿试,有了亲身经历的机会也是值得的。
    殿试只考一日,辰时开考酉时交卷,喊停后每个人都要放下笔,不管写没写完。
    殿试结果在第三日出,他们还需回去等一日,王昱他们随着侍卫走出了皇宫。
    陈言文靠在马车上问道:“修之,刚刚殿试上,皇上在你旁边站了半天,你不紧张吗?”
    王昱闻言侧头看着他,心想这人胆子真大,居然敢抬头到处看?也不怕被人抓住,“我没注意。”
    陈言文被王昱一副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的头皮发麻,解释道:“我坐在后面一点,就是余光瞟到了,也没一直看,也没抬头,就是看到明黄的身影站在你的位置旁。”
    似乎也察觉到自己做了很大胆的事情,低头讪讪的挠了挠头发,本来还想问他们殿试上的答卷的,这会也不想问了,一直想着有没有人被人发现。
    王昱知道他紧张,安慰道:“没事,殿试上没有当场叫你出去,应当是没人发现的。”
    听到这这话,陈言文心里才松了一些。
    第二日晚上,皇帝拿着十份答卷笑道:“老师怎么会把王昱的答卷放里面?”
    蓝远青闭了闭眼无奈的回答:“我就是不放,皇帝也会找出来的,只有他的答卷最符合你的想法不是吗?”
    “哈哈,老师是赞成了?”
    “我赞成没用,这事急不得,需慢慢来。”
    “我知道。”但是这事皇帝和他老师一直是有分歧的,这次看到老师能松口也很高兴,又问道:“老师这次愿意做主考官,是想找个好苗子收弟子了?”
    说道这事蓝老爷子还有些心塞,他这辈子收了三个徒弟,一个醉心商途,一个喜欢江湖,一个是皇帝,操心的是大历,是民生。
    “我再不收一个能传承衣钵的徒弟,只能带着东西进棺材了。”
    皇帝也知老师的怨言,奈何蓝氏本家没有特别出众的苗子,不然老师也不会在外面找徒弟了,“那老师这次有看中的了?”
    蓝远青点了点头,皇帝没想到老师真有了,赶紧问道是谁?
    “宋柏言。”
    皇帝闻言也点了点头,这人学问确实好,要不是为了乐安,他都想点他为状元了,毕竟学问真的好,又能传出三元及第的佳话,何乐而不为呢,随后又想了到王昱,说他的学问也很好。
    “他很像先皇,不合适。”蓝老先生想也不想说出这么一句话,皇帝知道他的意思,王昱有些地方确实很像父皇,并不适合拜老师为师。
    父皇同老师亦师亦友,当初请蓝远青出任太子太傅也是费了不少功夫,他们很多思想相通又不相通,对很多事情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相悖的地方,又惺惺相惜,就像老师说的,父皇有些想法过于超前和惊世骇俗。
    第三日,两百人继续到殿试的地方等着结果,皇帝先点了宋柏言回答问题,又点了陈言文回答问题,除了问一些学问上问题,还有私人的问题,陈言文答的汗津津的。
    问完后皇帝让传唱官唱名,这次唱名也叫传胪,先唱一甲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一甲第一名陈言文。”传唱官连续唱三次,陈言文实在没想到会是自己,听到第三次才反应过来上前觐见,皇帝赐状元服。
    “一甲第二名宋柏言。”还是三次
    “一甲第三名王昱。”
    王昱更没想到还有自己,居然站了一甲的名次,只是惊讶了一瞬就上前接过探花服,随后又听到二甲第一庄子睿。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六十名赐进士出身,三甲一百三十七赐同进士出身,一甲三人直接授予官职,状元授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自古翰林院就是个清贵的地方,培养高级官员地方,皇帝的储备人才的地方,也是所有读书人向往的地方,因为内阁大臣多出自翰林。
    传唱完后,皇帝单独留下了陈言文,王昱宋柏言两人只能在外面等着,因为他们一家是需要踏马游街的。
    大概两盏茶的时间,陈言文从里面出来了,整个人紧张里面带着兴奋,于是就同手同脚的出来了,王昱看他这样子,想着应该是好事就放下心来,随后又想到都中状元了当然是好事,自己瞎操什么心。
    也没来的及问就被内侍带去换上衣服,三人身穿大红袍服,头戴簪花帽从正门出,他们这一辈子也就这一次可以走这个正门了。
    皇宫的正门也就皇帝能走,皇后大婚的时候可以走,再就是殿试一甲的三个人可以走,以后做官上朝就得从侧门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