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长期保存
作者:如何开光   四合院:听劝后,全院人惊了最新章节     
    闻言,老大爷眉开眼笑,满心期待终于看见李虎的钱包瘪一点:“好主意,你总是这般善解人意。没问题,马上动手吧!他们来自张家村?我忘了具体哪个了,反正不是村长老张家。”
    李虎思索道:“没错,是张家村,不过我需要确定一下。”他眉头紧锁,开始回忆详情。
    “是在城西郊区的张家村,附近只有一个张家村,距离其实不远。”那位老大爷赶紧为张三指明了方位。早些时候,张三和他的家人去医院的时候,这位老大爷无意中听到张三家人的交谈,了解到他们来自西部郊区的张家村。他随即把这个信息告诉了李虎:“是郊外的张家村啊,嗯,我知道,我要回家取东西。”
    李虎迅速赶回家,请秦淮茹帮忙找些陈年的衣物。“我知道农村缺什么,尤其是在这样的时代里。”在那个需用各类凭证的时代,最缺乏的是衣物。虽然鞋子可以用碎布料缝制一双,但要做新衣则必须购买布匹,而这又是紧缺物品,农村很难获取足够的布票。李虎等人作为城市里的职工,每个单位每月发放一定数量的配给票据,双职工的他收获的物品也相应多一份。这些都使得他的生活颇为滋润。因为多余的票据需要流通起来,否则会失效。所以自那张配给开始施行以来,他总是频繁地使用购物,在过去的日子里,他买过成堆的服装,填满了好几大衣柜。
    现在拿出这些旧衣裳帮助张三家,能解决他的存货过多问题。虽为旧衣,但在那个匮乏的农村年代,拥有一件新衣服已是难得。有些地方的孩子们共享一套破旧不堪的衣服。面对李虎送来的衣服,哪怕已经不新,但对于张三大哥一家,他们还是感到很高兴。
    李虎很多买回来的衣服自己只穿一两次或因不合心意而从未动穿过,“反正 ,留着也是浪费”,所以衣物看上去依然簇新。“亲爱的,把这些快到期的布票和食用油票给我,我去店里添些布料和油。”整理衣服时,李虎这样吩咐。
    秦淮茹乖巧地答应道:“好的,丈夫。”她快速找来一叠票券交给李虎。接着她说起还有一些豆油票快到期:“老公,咱们家厨房还有一些豆油票也要注意。”
    “一起拿去吧,顺便我记得还有一些煤油票,但我们家用电不多,不如都给我,等下我去买点煤油。”李虎说道。夫妻两人一边忙忙碌碌整理衣物,旧衣物被分类成很多打包。
    把物资整理好后,李虎把东西放入车斗,又带着那叠票券出发了。在路过国营零售店的路段,他购买了一些食用油、煤油、蛋糕和糖果,估摸自己已准备得差不多,便开着挎斗摩托车直奔张家村而去。
    张家村庄子就坐落在城郊外,路程并不遥远。李 行的速度很快,不久便到达了附近。此时,村民刚刚农归。
    辛苦了一整天的乡亲们都略显疲倦,正在往家中赶打算做饭。有个年轻人叫赖子,他与张大的兄长讨论关于鸡的事情:“大牛啊,你真的带村主任五只老母鸡给人送走了吗?”他说得一脸怀疑。
    张大牛肯定地点了点头:“没错,是带了村长亲自送过去的。”
    “送出去没有回礼?”赖子不死心追问。
    “送出去还能有什么回礼?李师傅那么仗义,我们也该出手帮忙才像话。那时送出东西后我们就立刻离开,就是为了免受回报。我们纯粹是因为要感激李师傅。”大牛语气坚定,他真心佩服李虎的品性。
    然而赖子仍有疑虑:“五只老母鸡价值可不少呢,就这么轻易送人了,太可惜了。”
    “没什么可惜的,别忘了我兄弟张三伤得那么严重,都没几家医院敢接手,
    是李师傅把他救回来的,这种深恩重情,送五只老母鸡又能算什么呢?
    如果不是怕被李师傅婉拒,我们还想送得更多些。”张大牛再次强调。
    “行啦,你们一家子很仗义,很懂得感恩。”赖子有些不屑地回应。
    觉得张三一家太天真了,脑回路简单居然送五只母鸡当回报。
    换成他,一定不会这么做,哪怕是送,也会寻找机会报答人家。
    只是他好吃懒做,赚不来什么钱,才在这里说风凉话而已。
    这时,村庄外忽然传来嗡嗡声响。
    忙碌的村民好奇地看向远方。
    “怎么回事?这种声音好奇怪。”
    “可能是修子摩托车。”张大牛赶紧猜测。
    “修子摩托车?是什么?”赖子从没去过远处,不清楚这个名词的含义。
    “那是带侧箱的摩托车,非常帅气。我记得,当初我弟弟跟我治病经过李师傅家时,见到过那辆摩托车,那是李师傅的。他带着两个孩子骑了修子摩托车兜风。”说到激动处,张大牛眉飞色舞。
    “李师傅的?你的意思是外面的声音,可能是李师傅来了?”赖子眼睛瞪得老大。
    “很有可能,让我们赶快去村口瞧瞧。”张大牛急忙往村子入口冲去。
    村民们不紧不慢追赶,可那个修子摩托车比他们的步伐还要快上一筹。等他们跑到村 ,只见一辆酷炫的修子摩托车赫然停在那儿。村民们的目光都被它吸引住了。
    “真的是李师傅!他的修子摩托车!师傅啊,您怎么会突然过来?”张大牛快步迎向李虎。
    身后,村民们也簇拥上前一探究竟。对于农村人来说,修子摩托车实在罕见得很,大多数村民还是第一次见识,围着议论纷纷如同小学生般兴奋。
    有个小孩甚至想去摸一把,幸好被家长制止。“千万别乱摸,这车可昂贵得很,弄坏了咱们负担不起损失。”
    牛嫂赞同道:“确实,这可是修子摩托车,价值不可估量,全村子的财富都买不到这样的。”
    “哎哟,这也太贵了吧!”众人大感惊叹。
    “当然贵,这是官员用的东西,寻常百姓是碰不得的。”
    “那李师傅也是官员了吗?他怎么会……?”
    “李师傅并非官员,但他心肠好、品性正直,就算不在位也能拥有这辆车吧。”
    村民们的话题围绕着修子摩托车,愈发热烈。这一热闹瞬间,连养病的张三也被吸引了出来,目光落在李虎与那辆摩托车之上。
    他抑制不住内心激动,朝着李虎快步走去,热切邀请道:“李虎大哥,你带了些衣服来吗?都是些日常衣物。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就收下了。”
    听到衣物的事,张三两眼放光,衣服如此簇新,如同新置的一般。
    这些都是品质极好的服饰,整洁如初,无论是布料的手感,还是结实耐久度,都非常可观。这样的衣服对于村里来说可是好得过分的珍品。
    村里人的衣物大多打着补丁,质量低劣且色彩单调。相比之下,李虎带来的衣物无论是质量和款式上都显得出色无缺,没有丝毫磨损痕迹。
    看着这些好衣物,张三的眼眸熠熠生辉,周围村民们则羡慕嫉妒地看着它们,无不称赞这衣着华丽。
    “这衣服真的很讲究,城里人常穿的类型。这次张三运气不错。”
    “的确,这么上等的衣服非富即贵,李师傅出手大方真让人惊叹。”
    村民们纷纷附和着,并观察这些衣服保养如新的表面状态,猜测李虎几乎未曾穿过几次。
    “这也太过奢华了,如此好的衣服竟拿来送人,真是可惜,反正我是不舍得。”村民甲道。“你知道什么,师傅李氏讲究自立自尊,不愿接受他人恩惠,所以特意来到村里回报。”
    “李师傅真的很好,与他结交绝对是明智之举。”村民乙赞同地说。
    “对对对。”其他村民都艳羡地望着张三家。
    待看到衣物下方居然是一堆布后,村民们无不瞪大眼睛。这些可要比五只老母鸡价值多多了,这回礼分量不轻。
    对此,张三有些胆颤,结结巴巴地道:“李师傅,您的东西实在太多,我承受不起呀。”
    “拿去吧,不值几个钱。”李虎摆摆手,不在意这些,实际上这些东西他压根看不上眼。
    然而,当张三见到礼品价值如此之高,仍心怀感激,却道:“但这份礼太重,我不配接收,李师傅请您自己带回吧。”他觉得自己还不够资格。
    李虎爽朗地说:“有什么不能收的,衣服而已,拿去用就好。如果不自在的话,就帮我家建个小鸡窝,现在小窝不够大。”说完,还特意邀请张三找他的哥哥来做。
    “好的,明天刚好我闲着,可以直接来找我。”李虎答应了。
    张大牛在一边听着,憨笑着说:“我也会瓦工,鸡窝的事交给我,做得漂亮又牢实。”张大牛赶紧答应了李虎的要求,并向张三表明决心。
    但即便搬动完所有的礼品,张三仍然为这厚重的馈赠感到过意不去。当看到下面的蛋糕、糖果,以及用纸包的食用油和煤油后,村民们羡慕的眼光几乎要将现场点燃。
    面对这些好东西,村民们眼红之余,张三更加坚决地拒绝了。然而这时,他的妻子低声提醒了他一句话,让他眼前一亮。
    “李师傅,您喜不喜欢喝酒?”张三大声问出这个问题。
    “喝酒嘛,偶尔来一杯也挺好的。”李虎点头示意。
    “太好了!”得知这点,张三满脸喜悦,随即吩咐妻子去后院取样宝贝。
    不多时,张三的妻子端着一大坛陈年虎骨酒归来,坛口密封严实,明显是长期保存。张三深情款款地道:“这是我家祖辈换来的虎骨酒,益气补血,李师傅若不嫌弃,请务必收下,这算一点心意。”
    张大的弟弟和亲人们也恳求:“没错,您就收下吧,要不然我家也不敢受你的礼物。”
    经过全家人的说服,李虎最终点点头:“好吧,那我便收下,正好我喜爱这酒。”
    “好好好,太棒了!”全家人心满意足地看着。
    在李虎离开前,他又不忘叮嘱,希望张三想办法让孩子入学,以求转变他们的生活道路。他知道,只要读书,将来哪怕只是读职校也能进入很好的单位,甚至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成为一个公务员。他的这份建议,无疑让张三家收获良多,也为改变他们的命运注入了动力。
    “明白了,李师傅智者如你,我一定按您的指点做,让我家孩子去读书。”对于李虎的见识和建议,张三深感敬佩,立刻许下让孩子的教育承诺。
    而提到只读到职校就已经足够,因每月还有补贴,并且国家会给予工作安排,对张三一家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情。“读职业学校就可以了,每月还能有补助,毕业后有 工作机会,这样就太幸运了。”李虎补充说明。
    \&居然还有补助金!\&
    张三确实不清楚这种情况,现在通讯不便,村里与外界的信息接触很少。
    甚至有人这辈子都没有去过城市生活。
    如今,听说上中专有补贴的事情后,张三更坚定了送孩子上学的想法。
    \&好,我得走了,得让孩子好好学习。\&
    李虎又叮嘱了几句,然后骑上修造好的摩托车,驶往四九城区。
    \&一路平安!\&
    等李虎一离开,村里的人们羡慕地看着张三,感觉他能遇到这么好心的人真幸运。
    \&三啊,真的很羡慕你能认识李师傅,这次受了伤也算幸运。\&
    \&是啊,这么多新衣服、布料、糕点、糖果、煤油还有食用油,这些可是我们农村极其需要的,李师傅真是挑对了东西。\&
    \&你说得对,那五只老母鸡的份量,其实比不上这些物资的价值。\&
    \&即便加上虎骨酒,也比不上。\&
    \&没错,不过张三家境不好,确实没有更多的东西可报答。\&
    \&刚刚赖小子还笑张三傻,说不该送那些鸡,但看来是他傻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