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百家合流
作者:朝碧海暮苍梧   人族崛起之峥嵘百家最新章节     
    “难不成炎国也要武国的道路,决定以兵家治国吗?”
    孙阳泰直接问出了关键。
    想来武国的教训,没有几个不知道的,毕竟武国当时的风头太大了,甚至连皇都都不得不亲自下场,才遏制住了武国。
    他不相信,厉夏做过对他的了解,没有听说过武国的事情,何况他以前就是在武国发迹的。
    后来因为武国被镇压了,兵家也得到了清算,才回到自己的家乡平山国,正好赶上了平山国的危机。
    “实不相瞒,我炎国目前还比较弱,学宫也只是有点打算,具体建造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不过规模肯定比各国的学宫要大,而且也要更加的完整。
    其次是孤打算建造的学宫,跟其他国家的学宫也不一样,不是说为了某一家传承修建的,而是百家都可以入驻的那种。
    老夫子虽然是祭酒,却只是兵家的祭酒,相当于炎国兵家的领袖,像旁边的江夫子,等到他达到了泰斗级别,也可以成为学宫当中史家的祭酒。
    以此类推,百家可以自由入住,大家可以在学宫中互相讨论自己的思想,互相进行辩学。
    以后孤还要出一个政策,炎国的城主,将军,三司三太等等,都要由这座学宫选拔。”
    “当然了,这些都只是在下的设想,如今还没有完善,暂时也建不起来。”
    “那传道是哪家的道?”
    孙阳泰继续逼问道。
    “很简单,只要各位祭酒愿意,百家的道都可以讲解,让弟子明白自己适合哪家,从而选择出来最适合自己的。
    不再是夫子选择弟子,而是弟子选择夫子。
    而且就算是别家的弟子,也可以听其他家祭酒的道,毕竟相互交流借鉴,才能更加的完善,闭门造车可不是好的现象。”
    这就是选择专业,只不过现在还只是初想。
    至于挑选官员一类的,这就是一款简易版的科举,他想要用这个学宫的弟子,来取代贵族的举荐制度。
    毕竟人都有私心,贵族举荐制度也不错,但是难免会出现偏差,但是规矩本身并没有私心,只要保持规矩的公平,那就是最大的公平。
    而厉夏这个大胆设想,让孙夫子和江夫子两人,都说不出话来。
    也不知道应该说厉夏天真呢,还是说他胆大呢。
    百家的矛盾这么多,这么大,不是一个国王能够压下来的,就算是人皇在世,都很难把百家融合在一起。
    人皇都办不到的事情,你一个人王怎么可能办得到。
    这个主意也不是没人想过,一些亚圣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就是想要百家融合,万法归一,达到殊途同归地步。
    但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从各家的思想学说本身来说,各家内部的思想学说都互相对立,那么各家之间的思想差异,那就更加的难以想象了。
    想要把这些相反的思想融合在一起,能够好好的坐下来谈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亚圣实验过,却没有成功,大家也不认为可以成功。
    这是从思想主张本身来说的,从各家本身来说。
    每一个学派,都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
    儒家代表着贵族利益,农家代表着平民利益,商家代表商人的利益,墨家代表着人人平等……
    代表的利益阶级不同,怎么可能坐在一块去。
    一个奴隶的孩子,能够和贵族的孩子,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想要让百家坐在一起,同样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恐怕圣人在世,都不一定有这样的号召力。
    如何平衡各家的追求,可是一个大难题。
    不要说百家之间了,就拿儒家来说,他们内部都无法平衡下来,这不是一件容易事。
    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传道的时候,又要以谁的为主,谁的为辅,恐怕都不太甘心自己成了打酱油的吧。
    有的重实践,例如兵家一类的,也有的重理论,这又如何去比较。
    哪家提出的这个想法,其实都不需要别的家去针对,估计自己内部的派系,自己就先抵制了。
    所以说有这个想法的人很天真,人皇和圣人都无法办到的事情,凭什么你就认为自己能够办到。
    除此之外,那就是厉夏够胆大了。
    有这个想法的人,胆子还不够大吗?
    别让百家融合没有成功,却被百家给针对了。
    毕竟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啊,百家融合的可能性,还没有被百家针对的可能性大。
    不要说他们两个了,就算是随便找一个百家的名士,都不认为自己会和其他百家的人聊到一起去。
    大家思想不同,如何能够聊到一块去。
    所以一时间,孙夫子和江夫子两人,都被厉夏的话给震惊到了,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想法很大胆,但是能够实现吗?
    “炎王的野心很大啊,竟然打算百家合流,炎国能够承受的住吗?”
    不知道为何,江夫子想到了廖何以前说过的话,那就是百家同源。
    如果自己年轻的时候,有人跟他说这话的话,他肯定嗤之以鼻,最多不给什么好脸色。
    但当时他听到廖何这么说的时候,却并没有年轻时那么愤怒了,反而有了更多的感慨,甚至也认可了廖何的话。
    当时还挺高兴的,这也是为什么他对廖何的印象不错,也愿意扶一把这个晚辈,虽然他是儒家。
    这么一想的话,百家融合其实也不是那么抵触了,试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一时间,他被自己的改变吓坏了。
    百家都是从读书人走来的,说是同源也没有错误。
    而且也都是名士,名宿,泰斗一类的等级划分,还都是喜欢名气,都喜欢发表着作主张……
    这么一想的话,其实百家相同点还是很多的,怪不得对百家同源没有什么抵触了。
    但主要是他们两家矛盾不大,虽然也有一些分歧存在,还没有达到两家敌对的状态。
    也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赞同廖何的说法。
    要是换成孟良的话,他可能就没有那么多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