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孔明之志
作者:卫源生   三国:化身孙策,从占荆州开始最新章节     
    木像突然这么一动,把众人吓了一跳,尤其是沙摩柯。
    别看他长得五大三粗,凶神恶煞,面对这种奇奇怪怪,自己还会活动之物。他倒是充满惊惧,还险些将那木像脱手。
    “唉呀妈呀!”只听闻沙摩柯大喊一声后,忙把木像塞回严颜手中。自己兀自跑去帐外又是作揖又是磕头,仿佛是招惹到了什么神灵一般。
    严颜手中接过那木像,也浑身不自在,因为那木像貌似还在活动。
    孙霸天见状,便从严颜手中拿过。经过他仔细研究,原来发现那木像内部其实有一套精巧的机关,如同是发条一般,只要有人触碰到木像的手臂,那木像便会手脚并动起来,看着确实非常诡异。
    这玩意不禁让孙霸天想起了诸葛亮的另外一个着名的发明--“木牛流马”。
    “莫非这个就是用了‘木牛流马’的原理?”孙霸天想道。
    同时,他也用手指照着刚才沙摩柯的样子,摆动起那木像的手臂来。
    果然,他刚一碰触,那木像双手便向前送,好像是往前推什么东西,而双手手心还各有一个小孔洞。
    与此同时,那木像的双腿也在向一侧交替平移。孙霸天把那木像放置桌面上,那木像便兀自向右移动开去,大概走了两个身位的距离,方才停了下来。
    孙霸天看着木像移动的轨迹,若有所思。
    “对了,这木像和八卦阵中的木像如此相似。若是在阵中时,如此触碰那些木像,那木像会不会也将如此移动?!”
    孙霸天突然自言自语道,仿佛是破解了某个天机。
    “主公想到了破解八卦阵之法?”严颜听孙霸天说话,便询问道。
    孙霸天这才回过神,于是他摇摇头,“我只是怀疑那阵中木像跟此小木像一样,可以如此活动,只是不知那阵内是何光景,而且那阵内还有股异香,甚是诡异。”
    这时,沙摩柯闻言又走了进来。
    “说到那香味,俺老沙可想起一件事来。”
    “何事?”孙霸天看着沙摩柯问道。
    “俺曾听闻那西域曾有种毒香叫做‘女儿醉’,那种香味甚是奇特,是如同女子身上之味道,此刻想来便是当日那阵中之气味。”沙摩柯手托下巴思索道。
    “哦?那‘女儿醉’又有何用处?”孙霸天问道。
    “嘿嘿,这女儿醉可是一等一的迷香,初闻并无异状,甚至还会沁心润脾。一旦闻多之后,则会神思迷离,直至心神癫狂,再重者,甚至会七窍喷血而亡,死状还甚是恐怖。”沙摩柯说到最后还表现出一副心有余悸的神情。
    “如此……”孙霸天皱眉道,“你可知此迷香有何物可解?”
    “这个末将不知,不过‘金蚕夫人’的金珠丹,据说可解百毒,或许对此迷香也有作用。”沙摩柯想了想说道。
    “对呀!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孙霸天这才想起来,当初金蚕夫人说那金珠丹只需含在口中,便可百毒不侵,看来这迷香也算一味毒物,那么金珠丹自然会有效果。
    说着孙霸天去后堂取出了之前金蚕夫人给的锦盒,打开后,果真见里面有一粒蜜枣大小的暗黄色的珠子,那珠子油光发亮,仔细看来,似乎周边还冒着白烟。
    孙霸天一手取过那枚金珠丹便放在嘴里,别看那金珠丹看起来晶莹剔透,似乎颇有滋味,哪知一吞入口中,舌尖碰处,顿觉辛辣难当且苦涩无比,怪异的味道直把孙霸天逼得面红耳赤,热泪盈眶。
    可过了片刻,孙霸天口中之辛辣苦涩滋味渐消,同时周身神清气爽,轻盈无比。
    “果真是个宝物!”孙霸天从口中取出金珠丹放于手掌之中端详道,“可惜只有这一颗!可我这几万大军该如何是好?”
    正在这时,帐外一兵士匆忙进帐报告道:“禀报主公,那诸葛亮此刻正派人在阵前叫阵!”
    听闻此话,孙霸天立刻叫上太史慈随自己出阵,其他人在营中驻守。
    到了阵前,只见他诸葛亮端坐在四轮车上,看着孙霸天二人,挥扇笑道:“孙将军,不知是否想到破阵之策?”
    “卧龙先生所布之阵甚是诡谲,孙某暂时还没有破阵之策!”孙霸天回道。
    “哈哈哈,既然如此,愿将军听在下一句劝:为了少造杀孽,孙将军不如即刻班师回荆州,我刘孙两家自此相安无事,待到他日兵马齐备,合力北进共讨曹贼如何?”诸葛亮言道。
    “诸葛先生所言也不无道理,”孙霸天听完点点头,然后接着问道,“不过,在下有一事不明,想请先生赐教!”
    “哈哈哈,请教不敢当,将军有话不妨直说。”
    “倘若照先生所说,我孙刘两家北伐曹操,到时候曹操被我两家击败之后,北方的广大土地该如何分配呢?又是谁来做这天下之主?”孙霸天问道。
    “哈哈哈,将军真是明知故问,”诸葛亮摇扇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我皆为汉臣,所得曹贼之土地都应归回汉室,这天下之主自然还是大汉天子!至于我家主公和孙将军,皆是有功之臣,封官拜相自然不可少!”
    “所以先生认为汉室还应继续存续下去,即便将来战乱已平,四夷已定,国家还是应该交给如今天子来把握是吗?”孙霸天紧跟着问道。
    “……那是自然!”诸葛亮略有些犹豫。
    “天子还是天子,但百姓何辜?”孙霸天愤然道,“想当初,汉灵帝在位之时,国家一统,可当时朝廷腐败,宦官专权,又逢全国大旱,百姓却赋税不免,全国上下哀嚎遍野,方才有了黄巾之乱。
    诸葛先生深明大义,倘若国家之权杖再次交给汉天子,如何得保他不会重蹈其先人之覆辙?之后天下怕又会出现个什么刘操,李操,赵操之人,甚至还不如曹操,历史又将反复重演!”
    听完孙霸天的话,诸葛亮先是愤怒,他感觉到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遭到了挑战,但细思孙霸天之言,似乎还饱含了对百姓民众的怜悯,心中不由又生出些钦佩。
    “将军之话,亮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