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作者:宙光山河   官场:分手后,我转身考上省组部最新章节     
    当然,梁江涛也提前跟几个重量级媒体沟通了,希望他们在报道时能够注意舆论引导,为救援大局创造有利的环境。
    这些媒体都很给面子,客观报道了此事,而且着重点明了汉西省和西州市政府的端正态度,以及救援形势整体较好的局面,还有市领导梁江涛直面媒体,代表市委市政府真诚道歉,毫不避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及时披露各类信息。
    这些报道,极大地起到了舆论蓄水池的作用,平稳了公众情绪。
    此外,梁江涛还让有关团队密切关注网络论坛和评论互动,发现谣言和违法言论立即上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也及时响应,迅速依法依规处置。
    同时,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也迅速运转,开动“鹰眼”,盯住故意制造恶劣谣言,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发现了一些有复杂政治背景的人,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最终,梁江涛预判到位、指挥得当、应对及时,经过不懈地努力,让舆情态势总体平稳,没有掀起大的风浪,为救援抢险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实为难得!
    有关工作报告和舆情信息材料第一时间报到张潜江的案头,让他大为欣慰。
    梁江涛果然没让他失望。
    这么短的时间,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他有条不紊、应对及时、重点突出、思维缜密、手段强硬
    这样的人,能够当救火队长、及时雨、万金油,处理各种急难险重的工作。
    而且,梁江涛忙而不乱、举重若轻,颇有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气质,又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采。
    谢安?
    一个历史人物浮现在了张潜江的心中。
    相传,当初东晋名相谢安,总理天下兵马。
    胡人政权前秦的苻坚率百万大军压境,号称投鞭断流。
    谢安却不动如山,镇定自若地跟朋友下棋
    边下棋,边指挥,怎的一个风流不羁?
    最终,以八万兵力打败百万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数十年和平。
    谢安也因此被称为“千古第一风流宰相”
    反观梁江涛,他身材高大,面如冠玉,自带一种风流儒雅气质。
    且他能力突出,勇于任事,意志坚定,在烈火锤炼中面不改色。
    这种气度,跟当年的谢安,还真有几分相似之处
    张潜江笑了笑,收回纷乱的思绪,立刻签报给了省委书记胡天林。
    同时,特意在报签中充分提及了梁江涛起到的关键作用。
    此时的梁江涛,却一点儿都没有闲庭信步的味道,也不知道常务副省长对自己的认可。
    连续几天的高强度工作,异常烧脑,已经让他身心俱疲。
    看着好不容易稳定住的局面,他却一刻都不能休息。
    他想,铁背山煤矿事故绝对不是个例,随着煤矿价格的飙升,各种违规生产、违规用工还会层出不穷,再这样下去,还会有第二起、第三起
    而且,不光是安全生产的问题。
    现在煤炭正是好行情,08年的经济危机,会遭遇重创。
    到时候又是哀鸿遍野、一地鸡毛。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除了产能过剩问题,还有环境污染问题,影响更为深远!
    兹事体大,必须早做应对。
    怎么更好地宏观规划,是个全局性的问题。
    关口是,发改委能源局。
    尤其是里面有个别贪官污吏,搅风搅雨,兴风作浪,赚得盆满钵满
    后世他们落马,引起全国哗然。
    但他们不是落马时才腐败的,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恐怕就已经贪腐了。
    如果能借这次机会,扳倒那么几个贪官,形成震慑,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对于煤炭产业的有序发展,无疑也有重要推动作用。
    可一般情况下,发改委的人不是那么好抓的。
    由于其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想动里面的干部不容易。
    就算偶尔有一个,也是小鱼小虾。
    不看僧面看佛面啊,一般都会投鼠忌器。
    但如果要形成震慑,又必须得拿掉几个。
    反复思考了一个晚上,梁江涛终于下定了决心,他要向宴清同志建言!
    既然存在问题,那么掩耳盗铃、鸵鸟心态就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就算是为了宴清同志,也要跟他说真话。
    不然不只是耽误了工作,若干年后一切大白于天下,尽管有当年大环境的影响,宴清同志作为一把手多少也是要担责任的!
    为了不让宴清同志为宵小所累,必须要及时提醒他。
    何况,有些话,别人说不合适,可能会引起宴清同志的怀疑乃至误会。
    但梁江涛说这些话却不会,因为两人情同父子。
    这些话在普通电话里说也不合适,梁江涛专门驱车回了一趟他位于西州市委的办公室,用办公室里的红机打。
    一般的市委常委当然没有红机,但梁江涛却有。
    这不是工作的配备,而是他通过七局的途径给他装的。
    他平时要跟级别很高的领导联系,还有爷爷、林爷爷,没有红机是万万不能的。
    电话响了三声,李晏清接了电话。
    当然,之前已经跟李晏清的新秘书联系过了,约了打电话的时间。
    “江涛啊,说说你那边的情况吧。”
    西州出了那么大的事,何况,这件事跟梁江涛有关。
    于公于私,李晏清都会重点关注。
    “部长,打扰您,我向您简要汇报.......”
    梁江涛跟李晏清汇报了救援的情况。
    李晏清听着他的处置措施和这几天取得的战果,频频点头。
    “江涛啊,你历练得更沉稳了!”李晏清表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