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吐蕃之变
作者:聚散流云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最新章节     
    易林等人踏入吐蕃领土后并未直驱都城。
    易林沉凝片刻,缓声道:“若我等贸然进城,势必引人注目,极易打草惊蛇。”
    张兮面露疑惑,不解地问道:“我等身为大唐皇帝所遣之使,堂堂正正入城怎会打草惊蛇?”
    易林嘴角微扬,轻笑一声道:“自突厥至契丹皆爆发疟疾,岂会如此凑巧?事出反常必有妖,诸多线索皆指向吐蕃,此中定然暗藏玄机!”
    梁羽颔首表示赞同,接过话头道:“吾知易林兄心中所想。暗中将疟疾传入契丹、突厥,于吐蕃实无益处。故吐蕃背后定有一只黑手,操纵其势力。此黑手或许意图吞并列国北地,一统北方大地,进而与中原抗衡。”
    易林颔首微笑道:“知我者莫若梁羽兄也!如今天下局势风起云涌、变幻莫测,中原大地三足鼎立之势已成定局。李玙盘踞于潼关以西之地,背靠蜀地这一稳固后方;安庆绪则雄踞潼关以东,以范阳为其坚实后盾;而李璘则独霸苏杭以南地区,岭南成为他的强大后援。他们皆有各自的依附与支持。然而,唯有史思明和史朝义父子领导的叛军势力,犹如孤魂野鬼般在北方各地漂泊不定,毫无稳定的根基可言。依我所见,史氏父子必定妄图从吐蕃寻找突破口,进而图谋一统北方诸地,称王称霸,与中原的三大势力分庭抗礼。”
    梁羽微微点头,表示认同易林的推断,接着说道:“我对易林兄的猜想深表赞同。只不过目前我们对于史思明父子对吐蕃的控制程度尚不明晰。倘若我们贸然闯入城中,恐怕会陷入自投罗网的困境之中。”
    易林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语气坚定地说道:“因此,我提议让梁羽兄、万霜儿姑娘以及琉璃姑娘三位武功高强之人先行乔装打扮成商人模样混入城中,之后再各自分散开来,于暗处默默调查出究竟有哪些吐蕃高层受到史思明父子的掌控或是被其收买到手。”
    张兮听罢,立即跳出来大声抗议:“那我怎么办?我可是武功最高强的人啊!为何打头阵的名单里竟然没有我?”
    易林微微一笑,语带调侃地回应道:“你的武功的确高强无比,但无奈你的头脑却不够灵光。所以,你还是乖乖留下来保护我和小赵普吧。”
    梁羽皱起眉头,提出自己的疑问:“即便我们成功查清楚了哪些吐蕃高层已被史思明父子所操纵,可我们又能如何应对呢?毕竟我们对他们束手无策啊。”
    易林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这时候就需要仰仗琉璃姑娘的窥心之术啦。她拥有窥探他人内心并套取情报的神奇能力。到那时,我们便可以借助吐蕃王的势力,将史思明精心安插在吐蕃的人手一网打尽,彻底清除干净。”
    按照原定计划,梁羽、万霜儿、琉璃先行乔装打扮进城,查探情报。
    三人很快便融入了城中的人群,他们暗中观察着那些可疑的人物。
    一天,琉璃发现了一个吐蕃官员和史思明的手下秘密会面。
    她用窥心术得知,这个官员已经被史思明收买,正准备在吐蕃挑起内乱。
    琉璃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梁羽和万霜儿。
    他们决定先按兵不动,继续搜集更多证据。
    梁羽和万霜儿悄悄跟踪这个官员,发现他经常出入一家名叫“望月楼”的酒楼。这里似乎是史思明手下的聚集地。
    琉璃则利用自己的美貌,接近了一些吐蕃王宫的侍女,从她们那里得到了不少关于吐蕃内部的消息。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他们终于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史思明企图颠覆吐蕃政权。
    于是,梁羽、万霜儿还有琉璃三人便一同出城前去会见易林,并且将所掌握到的全部情报都详细告知于他。
    易林则将这些情报逐一写在地面之上,同时用线条勾勒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脉络走向,以此来深入剖析其中可能存在的种种可能性。
    梁羽凝视着易林所绘制的线条图案,似乎陷入了沉思之中。
    而站在一旁的张兮已经开始显得有些不耐烦了,他没好气地开口说道:“易狐狸,你究竟在搞些什么名堂啊?”
    易林并未受到张兮言语的干扰,继续聚精会神地忙碌着手上的事情,口中回应道:“你自然是不会明白的。我现在正在进行一种统筹性的分析,通俗来讲也可以被称作大数据分析法。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才能够准确推断出史思明父子真正的目的,他们究竟打算怎样来统一北方各地,如此一来我们方可顺势而为,制定出相应的应对之策,从而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听到这里,张兮露出一脸的不屑神情,嘲讽地说道:“那你可有什么实质性的发现或结论吗?”
    还没来得及让易林开口,梁羽便率先说道:“还差一个关键环节,那便是史思明父子现在的根据地究竟位于何处?毕竟唯有清楚知晓他们屯兵何地,才能够推演出其接下来的举动。”
    易林回应道:“兵者,诡道也。咱们向来觉得幽州属于大唐皇帝李玙的势力范围,但或许我们全都搞错了。昔日安禄山与史思明一同举兵反叛,安禄山进军中原,势如破竹,径直杀到洛阳城;反观史思明则进攻北方各地,然而在朔方地区遭遇了由李玙统率的朔方军以及神策军,双方历经数度激战,最终史思明所率叛军长驱直入之势被遏制住,只得无奈退守云州、蔚州以东区域。而大唐正是凭借朔方军和神策军得以牢固掌控朔州、代州以西地域。”
    梁羽沉思片刻后问道:“你的意思是,幽州存在可疑之处?”
    易林沉凝道:“不错,正是幽州。此幽州位于朔州与云州之间,昔日朔州之战时,幽州军借口需镇守幽州关,未曾发兵援助。而史思明父子率领的叛军势力在朔州遭遇挫败后,却轻而易举地退守至云州。此事着实可疑啊。”
    梁羽分析道:“幽州军的统领乃是幽州大都督王骏,此人性格刚毅,从不向任何人屈服。想当年,安禄山曾试图劝降他,但他丝毫不为所动。如此之人,怎会与史思明暗中勾结呢?况且史思明如今已是败军之将。”
    易林回应说:“我曾亲眼见过王骏,他的确是一条好汉。然而,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若是心影阁出手,尤其是那位心影阁阁主南陵夫人亲自出面,恐怕王骏也未必能逃脱她的掌控。”
    突然之间,易林的眼睛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他兴奋地喊道:“我终于弄清楚了!原来如此啊!尽管外界传闻纷纷,说史思明父子自从与安禄山父子分道扬镳后,彼此之间的嫌隙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然而,无论有多么深的仇恨和矛盾,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这些都变得微不足道。心影阁选择投靠了安庆绪,而安庆绪心里非常清楚,如果想要平定天下,打赢潼关之战至关重要。此时此刻,北方各国的力量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安庆绪必然会派遣心影阁去处理这件事情。正如大唐皇帝李玙派遣我们出使北方各国一样,目的就是要说服他们保持观望态度,切勿趁着混乱借机发兵中原。顺着这个思路,心影阁自然而然地找上了史思明父子。他们相互勾结,企图让史思明父子吞并幽州,将其作为自己的根据地。接下来,他们还计划着征服吐蕃、契丹、突厥等北方诸多国家,最终实现称王称霸的野心。”
    梁羽沉默片刻后开口道:“条件就是史思明攻克北方诸多国家之后,一定要协助安庆绪出兵潼关,灭掉大唐的李玙。自此,安庆绪盘踞中原,史思明则占领北方,平分这天下江山。”
    易林颔首应道:“正是如此。史思明的军力终究有限,难以直接对突厥、契丹和吐蕃发动攻势,因此唯有从内部着手,挑起吐蕃与契丹、突厥间的战火,然后看准时机出兵收拾残局,坐享渔人之利。”
    梁羽接着说:“既然已明了史思明父子叛军的老巢乃是幽州,又知晓他们接下来的图谋,那事情便好办多了。”
    易林点头赞同道:“不错。我们只需劝说吐蕃王,联手契丹、突厥,共同来个将计就计,诱敌深入,最后来个瓮中捉鳖即可。”
    易林言罢,小赵便很识趣地将两只信鹰带到跟前。这两只鹰乃是易林精心饲养,其中一只来自突厥王馈赠,另一只则源自契丹王相赠。当初易林临行之际,特意恳请两位大王赠予此鹰,原是打算返回大唐后呈交予皇帝李玙,以便应对国家间突发情况下的联络所需。未曾料到,此刻竟需提前动用。
    易林沉思片刻,将心中盘算逐一落于纸上,而后放飞信鸽,将书信分别传至契丹王及突厥王处。诸事妥当后,易林面露微笑道:“现今咱们大可堂而皇之地踏入吐蕃都城。”不出所料,易林等人以大唐使者身份进城后不久,便迅速得到吐蕃王的召进了宫殿。
    然后奇怪的是,虽然吐蕃王把易林等人安排住进了吐蕃宫殿的迎客堡内,但却一直以各种理由不召见他们。
    昔日,西洲城曾遭受御林军猛烈攻击,导致这座城市沦陷。此事发生后,吐蕃与大唐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起来。双方在肃州地区展开激烈争斗,焦点集中于阳关附近,彼此互不相让。经过多次激战,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决定将阳关所在的沙洲、瓜州一带划定为缓冲区边界,并承诺互不侵犯。
    这段时间以来,易林一直试图争取吐蕃王召见的机会,但始终未能如愿。易林深知,吐蕃高层内部存在不少被史思明收买的人员,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心影阁新培养的弟子。然而,易林并未急躁,而是耐心等待时机。
    不出所料,大约半个月后,吐蕃王接到消息称,突厥联合契丹出兵云中,直接向吐蕃进军。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吐蕃王陷入困境,他不得不尽快采取行动应对危机。此时此刻,易林意识到自己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临。
    云中地区是吐蕃、契丹、突厥以及云州、幽州等地的交汇地区,范围极其广阔,春夏是牧季,有很多游牧部落在此休养生息,秋冬则是冰雪封天,荒无人烟,所以云中地区一直不被任何一方势力所占有,属于荒野之地。
    不出易林所料,吐蕃的很多高层都极力主张吐蕃王出兵与契丹、突厥一战。吐蕃王则是犹豫不决,因为他知道,一旦与契丹、突厥开战,届时必然两败俱伤,讨不到什么便宜。但若是避战,届时一但契丹和突厥的军队穿过云中地区,兵临城下,吐蕃都城必然受到威胁。
    吐蕃王非常迫切地想要听听易林这位大唐使者到底有何想法,于是他立刻下令当庭召见了易林。
    易林深知,史思明一定会在暗中指使其安插在吐蕃高层中的人手,力促吐蕃采取强硬立场,因为只有当吐蕃、契丹和突厥三方两败俱伤之时,史思明父子领导的叛军才能趁虚而入,侵占北方各国的领土。
    还没等吐蕃王把话说完,易林就迫不及待地开口道:“国家尊严比天高,敌人竟敢如此嚣张地挑衅我们,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给予回击!我认为,吐蕃王应当果断出兵,与那契丹和突厥在云中地区展开一场生死决战。”
    易林的话让在场的许多吐蕃高层都大为震惊,他们原以为易林作为大唐的代表,肯定会竭尽全力劝说双方和解,但万万没有料到,易林竟合主张吐蕃出兵参战,这不正好迎合了他们内心的期望吗?
    易林紧接着又说:“此外,我还有一个妙计献给吐蕃王,定能助力吐蕃军队大获全胜。”
    吐蕃王脸上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他迫不及待地开口道:“易林使者,快快道来!本王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知道了。”
    易林深吸一口气,神情严肃地回应道:“此事关系重大,机密至极。我希望能与大王您单独交谈。”
    吐蕃王不禁皱起眉头,陷入沉思,但很快便下定决心,缓缓说道:“也罢。诸位首领暂且先退至殿外等候,本王要与易林使者私下详谈。”
    随着吐蕃各部落首领与高层们鱼贯而出,大殿内只剩下易林与吐蕃王二人。待众人离去后,易林方才将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一道来,并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史思明父子叛军的险恶用心与恶毒阴谋。他详细阐述了这对父子企图利用吐蕃的力量来达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同时也向吐蕃王点明了其中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接着,易林将梁羽等人辛苦搜集到的有关史思明父子与心影阁在吐蕃境内所布下的暗桩名单,以及那些受其操纵的吐蕃高层人员名单,一并递给了吐蕃王。看着手中这份沉甸甸的情报,吐蕃王的脸色变得愈发凝重起来。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吐蕃王终于被易林的言辞所打动,他决定采纳易林的计划,并调遣军队出征云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