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胶东现状(下)
作者:横横竖勾   我在民国当倒爷的日子最新章节     
    而随着各个部门的汇报接连结束,也终于轮到了最后压轴的重头戏。
    穿越者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的汇报。
    负责总结的自然是军方一把手何鑫泉。
    随着何鑫泉起身发言,开场的第一句话就把于学铭吓得目瞪口呆。
    “军事委员会所属各部官兵,共计一百三十万人已经初步整训完毕!”
    “多少人?”
    于学铭顿时发出了一声惊叫,而何鑫泉却一脸严肃的点了点头。
    “一百三十万人,包括已经完成全部整训工作的第七军团第一师,正在整训的第二师、第三师,散布在各地的三支保安师,以及武装警察部队、乡村民兵武装、工人武装和预备役士兵,整个胶东地区现有脱产和半脱产士兵的总数是一百三十万余。”
    眼看着于学铭依然是一脸懵逼,何鑫泉也是赶忙继续解释。
    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战争,在于学铭出国访问的这段时间里,军事委员会直接大手一挥,推行了胶东道全民预备役兵制。
    以便最大限度的保证,在全面战争来临之时,能够快速获得兵源方面的补充。
    就是这数量属实有些吓人。
    整个胶东道的城市、县城,以及各个乡镇,都成立了人民武装部,以及相对应的预备役训练场,规定所有年龄在十八到三十五岁,身体健全的男性公民,每人每周必须参与一定时长的脱产军事化训练。
    农村居民每周三天,主要在工厂劳动的城市居民是每周一天,雷打不动必须完成。
    不过相对应的,预备役士兵也是有补贴的,每个月两块大洋的补贴政策,也让本就因为在胶东生活条件得到不小改变普通百姓们面对加入预备役是趋之若鹜。
    更何况在护军府宣传机构的全力配合之下,民众心里也明白,全民预备役制度是为了保障自己当下美好的生活。
    如此双管齐下,预备役士兵在日常训练当中自然是十分刻苦,以至于当下的胶东道真可以说得上是全民皆兵。
    而当于学铭了解完这一切,心中也不禁感慨万千。
    民心可用军心可用,何愁大事不成啊!
    当然了,部队方面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困难,至少在武器装备方面,还是有着巨大的缺口的。
    即便是作为预备役士兵日常训练工具的拴动步枪,胶东道护军府里也一共只有十余万支的数量,其中还有不少都是作为保安师和民兵武装的制式装备。
    现有的军火数量,想要满足百万预备役的训练已经是十分勉强了,更别说还有两个新编的师一级部队还在等待着武器列装。
    禁枪运动中收缴来的武器倒是不少,不过那些个五花八门的东西,穿越者委员会的众人肯定是看不上,全部以废铁价卖给隔壁张督军了,就当是维护一下邻里关系。
    正规军武器奇缺,预备役训练武器也不足,最多就是弹药极为充裕。
    因此这次于学铭的归来,注定是让穿越者委员会,尤其是军事委员会的众人翘首以盼,全等着于学铭送装备呢!
    甚至就连即墨兵工厂方面,也已经准备好了接收物资的准备,一些在现代枪械上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对空间占用极大枪身枪托之类的东西,已经制造出了好大一批。
    只等着于学铭按照军事委员会提供的清单从现代方面进货就没问题了。
    按照武器装备散装进货的模式,于学铭一个人的单次往返运力,就足够满足约一万五千名官兵的轻武器需求。
    而于学铭眼下已经整整攒下了六十五次往返的穿越次数,绝对可以彻底满足百万大军的装备现代化列装。
    只不过穿越者委员会在讨论后达成了一致,不打算这么浪费资源罢了。
    而在军事委员会的汇报结束后,会议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各部门终于开始管于学铭这个委员长伸手要东西了。
    农业部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是跟于学铭提出了需要大批量英镑道具钞,战略储备粮的引进的确跟英国佬合作比较方便,印度本身就是大型产粮区,而且在海运方面也是具备着相当大的优势。
    医疗部也没有太多诉求,无非就是需要于学铭从现代再搞一批药品罢了,药品这玩意儿空间占用小,一次性运输的数量也是非常巨大,按照医疗部提供的清单来说,只需要于学铭往返两次就能满足全部需求。
    军事委员会的需求自然是武器,能够满足三十万大军的武器装备储备,天文数字的炮弹引信和子弹炮弹发射药,不过按照清单来看的话,无非也就是需要于学铭往返运输三十余次的样子。
    毕竟现代社会方面卞利权已经按照武器装备零件化的要求准备完毕了。
    不过军事委员会还提出了两个需求,一个是胶东道的海防问题。
    虽然在于学铭讲出目前停泊在港口的那艘驱逐舰,眼下已经是穿越者委员会的私有财产以后,让军事委员会的众人都很激动。
    但是面对日本鬼子庞大的海军舰队,海防问题肯定是必须要提上日程的,
    毕竟胶东道的核心城市都是沿海,只依靠几个清朝末年修筑的海防要塞肯定不行。
    那点儿老式要塞炮,对于日本鬼子的舰队来说,那就是活靶子。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于学铭倒是丝毫不担心,甚至还乐呵呵的表示自己已经全部准备好了,在海防一事上,肯定给军事委员会的众人一个惊喜。
    而这个惊喜也是留守现代社会那边儿的卞利权给到于学铭的,胶东海防在不久后自然是固若金汤。
    而军事委员会提出的最后一个条件,则是针对空军提出的。
    装甲部队的建设,军事委员会已经基于现有条件diy了一批土质装甲车。
    毕竟道奇公司的工厂已经在于学铭的努力下,在胶东道开设了一个分厂,虽然搞出坦克车还是有些费劲,但是改造出一些卡车改造的装甲运兵车却不是什么难事儿。
    但是空军建设就比较麻烦了,在眼下的一九二六年,单翼机都是刚刚流行,哪怕是日本鬼子的制式战机都还是双翼机。
    更别说穿越者委员会了。
    飞行员学校当然已经组建了,也已经有六百名空军学员正在培训,但是在教具问题上可是让军事委员会的众人头疼的不行。
    最后还是通过张大帅的渠道,高价买来了奉系空军从英国佬那里引进的二十架德·哈维兰dh.60m双翼双座初级教练机。
    这种一九二五年才投入使用的教练机倒也是个先进事物,但是在现代社会过来的穿越者委员会众人眼里,那就纯粹是玩具了。
    搭载了一台一百匹马力发动机,最大时速一百六十五公里,升限四千四百二十米。
    重点是还没有搭载任何武器。
    这玩意儿作为空军部队的唯一装备,那不是开玩笑呢么……
    于学铭对此也有点儿头疼,飞机这玩意儿倒不是不能买,关键运输实在是费劲。
    但凡是个喷气式战斗机,哪个不是长度十米开外的玩意儿,而且服役时间越晚的战斗机长度就越长,翼展也越宽。
    哪怕是咱们家第一代的喷气式战斗机歼五,那长度也有十一米多了。
    难不成这玩意儿也拆了弄过来?
    还是等回到现代以后研究研究吧,不过这飞机肯定是要买的,毕竟不管是陆战还是海战,制空权都是极为重要的。
    紧随时候的要求是工业部提出的,而工业部的要求也没那么多废话,一口气跟于学铭开出了一大批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要求。
    以及各种各样机床设备的具体图纸。
    于学铭也立刻点了点头表示了同意。
    还是工业部能给自己省心,知道给自己节约精力,要求的就是一批工业母机,以后的工作主打一个自给自足。
    要是所有部门都像工业部似的该多好。
    不过紧接着,所有部门都联名向于学铭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需求。
    要人!要现代社会的人!要现代社会有一技之长的人!
    于学铭对此自然也是欣然同意,左右这本来就是于学铭计划里的东西,更别说卞利权也早已经开始了在国内的人才招募。
    至于名义上自然是振华集团招募人才举家来非洲工作,开出的待遇也是极为优厚。
    有钱好办事儿,人才不怕多,反正往民国位面一扔也没有告密的机会,相隔一个位面,保密性可谓是直接拉满。
    随着一张张物品需求清单被汇总在了于学铭的手中,于学铭对穿越者势力的发展也是十分满意,而这时李国富突然又说话了。
    “委员长,在你离开的这几个月,外交部的工作可是积压了不少,等今天开完会以后你要不然去接见一下各方势力代表?”
    “各方势力代表?都谁的人啊?”
    于学铭闻言一头雾水,而李国富的表情则是瞬间古怪起来。
    “那可就有点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