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愿者上钩
作者:尘封千里   封神:通天教主是我师祖最新章节     
    渭水河畔。
    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静静地坐在岸边,手持一根长长的钓竿,正全神贯注地垂钓。
    若是细心观察,便会惊讶地发现,他垂钓所用的鱼钩竟然是直钩,与寻常的鱼钩大相径庭。
    这位老者正是姜子牙。他自从被西伯侯府的守卫驱逐府门之后,便来到了渭水之畔,落户安家。
    为了营造自己高人的形象,姜子牙每日都会来到河边,使用直钩垂钓。
    周边居住的百姓们,时常会聚在远处,好奇地观察着姜子牙的垂钓。
    他们议论纷纷,对这位姜子牙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少顷,一阵马蹄声打破了渭水河畔的宁静。
    一辆华贵的马车缓缓驶来,停在了姜子牙垂钓的岸边。
    车门打开,西伯侯姬昌与散宜生一同走下车来,目光径直投向了正在垂钓的姜子牙。
    姬昌望向姜子牙,只见老者一袭白袍,飘逸如风,满头白发在阳光下闪烁着银白的光芒。
    他面容慈祥,双眼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
    姜子牙仙风道骨的气质,令姬昌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惊叹之意,暗自思忖:
    “这位老者,气宇轩昂,神态自若,定非凡人。”
    散宜生也注意到了姜子牙,他走到姬昌身旁,低声说道:
    “侯爷,此人便是渔夫口中的姜太公。”
    姬昌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姜子牙,心中好奇不已。
    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气,整了整衣袍,然后走上前去,拱手向姜子牙施了一礼,恭敬地说道:
    “老先生,听闻您每日来此垂钓,用直钩且不用鱼饵,不知这其中有何深意?”
    姜子牙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姬昌身上。
    他见来人一身华贵的服饰,金丝银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彰显着非凡的身份。
    再观其步伐从容,气度不凡,每一步都透露出一种沉稳与威严。
    姜子牙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微微眯起眼睛,开始猜测眼前这位的身份。
    一旁的散宜生见姜子牙注视着自己侯爷,默不作声,便出言提醒道:
    “老先生,我家侯爷正与你说话呢,你怎么没有回应呢?”
    姜子牙听到散宜生的声音,微微侧身,目光落在散宜生身上,然后又转向姬昌。
    他捕捉到了散宜生话中的“侯爷”二字,心中一动。
    再联想到此处乃是西岐的境地,姜子牙心中已经有了几分猜测。
    于是,姜子牙微微一笑,略作高深莫测道:
    “老朽不过是一介渔夫,哪有什么深意。只是喜欢这渭水河畔的宁静,每日来此垂钓,不过是为了修身养性罢了。”
    姬昌见姜子牙终于回应,心中也松了一口气,微微前倾,目光中充满敬意,温和地问道:
    “老先生,吾观您周身气质非凡,想必智慧超群,既有如此才情,又为何不入世为官,辅佐明君,为天下百姓谋福利呐?”
    姜子牙闻言,微微一愣,随后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他轻抚胡须,缓缓开口:
    “不瞒你说,老朽刚出山之际,也曾想过辅佐明主。奈何还未入府门,便被赶了出来。”
    “所以,老朽便来此河畔,落草生根,过着宁静而自在的生活。每日垂钓,修身养性,与世无争。”
    姬昌听后,内心被姜子牙的话深深触动,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与惋惜。
    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感叹化为恭敬的话语,缓缓道出:
    “老先生,世间竟有人能将您这般智慧超群、气质非凡的贤者拒之门外,当真是有眼无珠,不识泰山!”
    “以您的才情与智慧,足以辅佐明主,开创千秋伟业,却因一时之偏见而埋没,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姜子牙见状,轻轻摆了摆手,脸上依旧保持着微笑,和缓地说道:
    “侯爷,您言重了。老朽已年过半百,早已看淡这些红尘纷扰。”
    “昔日之事,对于现在的吾来说,不过是过眼云烟,早已不值得再提。”
    他顿了一顿,目光远眺,仿佛穿透了时空的界限,继续说道:
    “老朽如今在这渭水河畔,每日垂钓修身,与鱼为伴,与风为友,已觉心满意足。”
    “至于辅佐明主、开创伟业之事,那自有天定,非人力所能强求。”
    姜子牙说完,眼神不经意地瞥了一眼姬昌,心中却暗自想着:
    “姬昌啊姬昌,把吾驱赶出来的,不正是你这位西伯侯么?”
    “要不是你府上选的守卫不识人才,老朽怎会落得如此田地,来此钓鱼,日复一日的,如同个闲云野鹤一般。”
    姜子牙心中虽这么想,但面上却丝毫不显,依旧保持着那份淡然与超脱。
    姬昌见姜子牙如此豁达,心中更是敬佩不已。
    他知道这位老者绝非寻常之辈,心中便决定邀请老者辅佐自己,成就伟业。
    想好之后,姬昌深吸一口气,弯腰一拜,郑重地说道:
    “老先生,吾乃西伯侯姬昌,您的淡泊与才情令我深深折服。所以,想请您出山,共谋大业!”
    “不知老先生是否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姜子牙闻言,目光在姬昌身上稍作停留,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的光芒,仿佛已经预料到姬昌提出的请求。
    然而,他深知自己不能轻易地答应,这不仅关乎到他的身份与尊严,更关乎到未来在西岐的地位和话语权。
    姜子牙微微一笑,轻轻抚了抚胡须,缓缓开口:
    “侯爷,您的诚意老朽自然能够感受到。然而,我姜子牙一生闲云野鹤,早已习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
    “官场上的纷争与繁文缛节,对吾而言,确实有些不适应。”
    姬昌见姜子牙言辞委婉地拒绝,心中虽然有些失落,但并未放弃。
    他深知姜子牙的智慧与才情对于他的大业至关重要,于是继续诚恳地说道:
    “老先生,本侯知您淡泊名利,但如今,急需一位如您这般智慧的人物来指引迷津。”
    “我恳请您能够重新考虑我的邀请,为了天下苍生,为了这西岐的未来。”
    姜子牙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但表情依旧平静如水。
    他深深地看了姬昌一眼,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片刻之后,姜子牙缓缓开口:
    “侯爷,你言辞诚恳,但老朽年事已高,恐怕难以胜任如此重任。”
    “不过,若侯爷不嫌,老朽愿相助侯爷出谋划策,尽吾所能为侯爷提供帮助。”
    姬昌听后,心中大喜。于是,他连忙上前深深一揖,感激地说道:
    “多谢老先生!有您相助,我西岐定能兴旺昌盛!老先生,本侯许您丞相之位,负责西岐境地的所有政务。”
    姜子牙听到姬昌的许诺,满意的点了点头,言道:
    “多谢侯爷信任,吾必当竭尽全力,为西岐筹谋,为百姓谋求福祉。”
    一旁的散宜生见侯爷与姜子牙达成共识,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恭喜侯爷喜得良才!今日,西岐有幸得此大贤,实乃天降祥瑞。”
    随即,转向一旁的姜子牙,恭敬道:
    “恭喜丞相大人,您的到来,必将为我西岐注入新的活力,引领西岐走向更加明朗的未来。”
    姬昌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微微颔首,对散宜生的道贺表示认可。
    姜子牙则微笑着看向散宜生,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此人识时务!
    少顷,姬昌望着姜子牙手中那根悬挂着直钩的鱼竿,好奇地问道:
    “丞相,您看这鱼还钓吗?我们站了这么久,湖面平静如镜,似乎并无鱼儿上钩。”
    姜子牙微微一笑,轻抚着颌下的胡须,眼神深邃地注视着湖面,缓缓说道:
    “侯爷,我这垂钓,非为鱼而来。直钩垂钓,愿者上钩。此刻,吾心中所愿已至,愿者已上钩,这鱼杆便无用了。”
    姬昌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恍然,他笑道:
    “丞相真是高人啊!既然此事已了,丞相就随本侯一同回西伯侯府吧。”
    姜子牙点了点头,将手中的鱼竿轻轻放在岸边,转身与姬昌并肩而行。
    而后,几人上了马车,驰向西岐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