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姜子牙至西岐
作者:尘封千里   封神:通天教主是我师祖最新章节     
    这边,姜子牙背着行囊,手持拂尘,自昆仑山出发,一路西行。
    踏过云雾缭绕的山川,穿过茂密的丛林,奔波数日,终于来到了西岐。
    姜子牙远远望见农夫们正忙碌着,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
    他停下脚步,深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感慨。
    “这便是西岐吗?”
    姜子牙轻声自语,他的目光穿越了田野,心中暗道:
    “不愧是圣主所在之地,眼前这些百姓脸上,皆是洋溢着心满意足的微笑,可见生活无虑。”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带走了他身上的疲惫,也带来了田野的清香。
    他感受着这片土地的气息,仿佛能够听到它的呼唤,感受到它的脉动。
    就在此时,一个年轻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
    “前辈,您一定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吧?”
    姜子牙转身望去,只见一个身着布衣的青年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淳朴的笑容。
    姜子牙微笑着点了点头,目光如深邃的湖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
    他缓缓开口,声音如同古钟般悠扬而深沉:
    “是啊,吾从昆仑山来,途经此地。”
    “前辈竟然是从昆仑山而来!”
    站在他身旁的青年,听到这句话后,突然惊呼,眼中闪过一丝敬佩的光芒。
    他瞪大了眼睛,仿佛被姜子牙的话语所震撼,微微躬身,语气中充满了好奇。
    “听说,昆仑山乃是修仙圣地,传闻那里有许多仙人,驾驭神兽,翻云覆雨,无所不能。”
    青年继续说道,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对昆仑山的向往和神秘感。
    姜子牙微微一笑,语气中透着一丝沧桑与感慨:
    “昆仑山乃圣人道场,自然受修仙者的追捧。吾虽然自昆仑山而来,但修为境界却远远不如那些真正的修仙者。”
    “追求仙道,不仅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决心,还需要天资卓越,福缘深厚。”
    姜子牙叹了一口气,停顿片刻,继续说道:
    “吾虽勤奋修行,但天资一般,实在是无缘仙道了。”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和遗憾,但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接受和坦然。
    青年听了姜子牙的话,脸上满是敬仰之情,恭敬地说道:
    “前辈,您真是太谦虚了。从您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深邃与智慧,让我一眼就看出您是高人,修为深不可测。”
    “之前,我对于修仙之路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踏上修仙之路,追寻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力量。”
    青年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
    “但今天听了前辈的话,我才意识到修仙并非易事,需要天资、毅力与福缘。与前辈相比,我自知相差甚远。”
    “至少,前辈已经触及到了仙道的门槛,这份成就已经让我望尘莫及。”
    姜子牙听后,微微颔首,微笑着对青年说道:
    “修仙之路确实艰难。你看,吾虽自昆仑山而来,但今日却已从这仙山之巅走下,踏上了凡尘之路。”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感慨。
    青年听后,话锋一转,连忙说道:
    “前辈,您能来到我们西岐,说明跟西岐有缘。”
    “若是前辈不嫌弃,请到我家中稍作歇息,让我为您介绍一下我们西岐的风土人情。”
    姜子牙闻言,那历经沧桑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的精光,仿佛在寻找着某种久违的启示。
    他已经在昆仑山中静修了四十载,人间的纷纷扰扰、世事变迁,对他来说已如同隔世。
    此刻,青年的热忱和敬仰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他心头的些许尘埃。
    他意识到,虽然自己身处仙山之巅,但人间之事依然是修仙者不可忽视的修行课题。
    而眼前的青年,或许正是他重返人间、了解世事的最佳媒介。
    刚好可以通过跟青年的交流,了解一下西岐境内的情况,也好方便自己找寻明主。
    于是,姜子牙点头回应,欣然答应跟青年回家。
    青年听闻姜子牙愿意随他回家,心中瞬间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激动。
    他深知姜子牙乃是昆仑山的高人,能够邀请到他回家,对于自己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青年连忙躬身行礼,他的动作恭敬而虔诚,仿佛是在向一位神明致敬。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期待和敬仰的光芒,轻声说道:
    “前辈,请随我来。”
    随后,青年引领着姜子牙向村内走去。
    他们穿行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盛开的花朵,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香。
    一路上,姜子牙欣赏着周围的景色,听着青年讲述着西岐境地的事宜,心中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
    良久,姜子牙跟随青年,穿过一片片田野和村庄,最终来到了青年的家中。
    这是一间古朴院落,院内绿树成荫,花香扑鼻。
    青年热情地邀请姜子牙进入屋内,并为他准备了茶水。
    待二者坐定,姜子牙望向青年,缓缓说道:
    “你在路上说,西伯侯仁政爱民,亲自下地耕种,此话当真?”
    青年见姜子牙问及此事,顿时神情肃然,他挺直了腰板,回答道:
    “前辈,此事千真万确。”
    “西伯侯不仅爱民如子,更是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农耕,与民同甘共苦。”
    “他的贤明和仁爱,在西岐境内广为传颂,深受百姓的爱戴。”
    姜子牙听后,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
    他深知,一个侯爷,能够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需,深入百姓之中,一心为民谋利,实属难得。
    姜子牙思虑片刻,继续追问道:
    “那依你之见,这位西伯侯除了爱民如子,还有何过人之处?”
    青年被姜子牙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一愣,但随即他沉思起来,努力回想自己对于西伯侯的了解。
    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回答道:
    “前辈,侯爷所具备的优点太多了,我都不知道从何说起。”
    话音停顿片刻,继续说道:
    “就比如,侯爷注重文化教育,提倡礼仪道德。”
    “在西岐境内,他倡导尊老爱幼、诚信友善的社会风尚,使得西岐的百姓素质普遍较高,社会风气良好……”
    青年话音未落,姜子牙不禁点头称赞,心中暗想:
    “看来这位西伯侯就是吾所找之人。”
    他深知,一个君主若能做到勤政爱民,那必然是天下苍生的福祉。
    而这位西伯侯,不仅有着仁爱的胸怀,更有着过人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正是他心中理想的明主。
    随着天色渐渐暗下,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幕缓缓降临,星星开始在天空中闪烁。
    两人似乎都沉浸在先前的对话中,直到一阵凉风吹过,才打破了这宁静的氛围。
    青年看着姜子牙,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他站起身来,恭敬地说:
    “前辈,天色已晚,不如您就在此留宿一晚,明日再行如何?”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姜子牙的尊重和关心。
    姜子牙微微一愣,随即点了点头,他感激地看着青年,微笑着说:
    “如此甚好,那就叨扰了。”
    他站起身来,向青年回礼,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青年连忙摆手,表示不必客气,他亲自为姜子牙安排了住处,并准备了简单的晚餐。
    两人围坐在火炉旁,继续交流着彼此的见解和心得。
    翌日,姜子牙告别了青年,一路询问,前往西伯侯府。
    终于,在午后的阳光下,姜子牙来到了宏伟壮观的西伯侯府前。
    他望着那座巍峨的府邸,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