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帝辛问责
作者:尘封千里   封神:通天教主是我师祖最新章节     
    在巍峨的昆仑山之巅,一片仙境般的景致映入眼帘。
    云雾缭绕,山间林木苍翠,仿佛置身于一幅古老的画卷之中。
    在这仙境之中,玉虚宫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玉虚宫内,一片庄严肃穆。宫殿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雕梁画栋,尽显的庄严肃穆之意。
    宫殿中央,一座高耸入云的云台之上,元始天尊端然而坐。
    他身着道袍,白发飘飘,面容慈善而威严,深邃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智慧与洞察。
    在元始天尊所坐的云台之下,阐教的弟子们各自寻一处坐定。
    他们盘膝而坐,面容如痴如醉,专心聆听元始天尊的妙法。
    少顷,随着最后一道圣音的回荡,元始天尊结束了他的讲道。
    整个玉虚宫仿佛从一场深沉的梦境中苏醒,光芒逐渐散去,留下的只有众人心头那余音绕梁的玄妙之感。
    “多谢师尊!”
    众人纷纷从蒲团之上起身,整理衣袍,弯腰作揖,恭敬地拜道。
    元始天尊微微颔首,袖袍轻轻一挥,一股无形的力量便将众人扶起。面色淡然,声音平和而深邃:
    “起来吧,刚刚所讲的玉清仙法,你等回去之后,定要好生参悟。”
    “是,谨遵师尊之言,必定刻苦修炼,不负所望!”
    众人闻言,再次拜道。
    元始天尊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如今量劫已启,若想安稳度过此劫,尔等收徒之事,便不可懈怠。”
    “除此之外,切记,不可再犯杀劫!”
    元始天尊的语气突然变得严厉起来,目光如炬,直视着众人。
    众人闻言,皆是心中一震,想到杀劫的可怕与危险,再次齐声应道:
    “谨遵师尊教诲,绝不再犯杀劫!”
    随后,元始天尊的目光在众人中扫过,最终停留在广成子和赤精子的身上,淡淡地开口:
    “广成子、赤精子,你二人留下,其余弟子便退下吧。”
    广成子和赤精子闻言,心中皆是一惊。师尊留下他们必有要事相告。
    于是,二人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道:
    “是,师尊!”
    其余弟子见状,也纷纷上前行礼告退,迅速退出了玉虚宫。
    玉虚宫内,只剩下元始天尊、广成子和赤精子三人。
    元始天尊望着广成子和赤精子,眼中闪过一丝深沉的光芒。
    而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
    “广成子、赤精子,你二人修为深厚,心性坚定,今日吾有一项重要任务交付与你们。”
    广成子和赤精子立刻躬身,恭敬地回答:
    “弟子在,请师尊示下。”
    元始天尊微微颔首,继续说道:
    “尔等即刻前往朝歌城,将商王膝下的二子殷郊、殷洪收为徒弟。”
    “一来,他们与你们确有师徒缘分,将他们收入门下,可以助你们完成杀劫,减轻劫难对你们的伤害。”
    “二来,这二人皆可成为人皇的下一任继承者,如今,凤鸣西岐,预示着圣主已出,商朝气数已尽,乃是顺应天道,你等需断绝人皇的继承,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广成子和赤精子听到这里,点了点头,齐声应道:
    “弟子谨遵师命,即刻前往朝歌城,收商王二子为徒,将其带回昆仑山。”
    元始天尊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微笑,心中暗想:
    “任谁都想不到,吾会让门下弟子收人皇帝辛的儿子为徒,这一步棋,吾走的可是出其不意。这次吾要看看,还有谁有胆,再能抢先一步。”
    “好了,既如此,去吧,早去早回!”元始天尊沉声道。
    “是,师尊,弟子即刻前往朝歌!”
    广成子、赤精子弯腰拜道,随即便离开了玉虚宫,化作一道流光,飞往朝歌城。
    ……
    龙德殿
    “宣诸侯觐见!”一道尖锐的声音从殿内传至殿外。
    随着声音的传播,八百诸侯,按照各自封地的大小,依次排列在殿前。
    龙德殿内空间有限,难以容纳这么多的诸侯,以至于,殿外还站着密密麻麻地诸侯们。
    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起,回荡在龙德殿的上空。
    “大王驾到——”
    一声嘹亮的通传声响起,整个龙德殿都为之震动。
    帝辛身着龙袍,头戴冕旒,步履从容地走上龙椅,坐定,眼神之中流露出霸气。
    “跪!”
    随着宫人的声音传出,八百诸侯朝着帝辛跪拜,高声道:
    “拜见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帝辛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龙德殿内。
    诸侯们闻言,纷纷站起身来,他们的目光望向高台之上的帝辛,等待其讲话。
    “诸位进入朝歌城时,可曾见过朝歌城内的景象,感官如何?北伯侯你来说一下!”帝辛眼含深意望向诸侯们,随即挑一人的问道。
    北伯侯崇候虎闻言,心中忐忑,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礼,回答道:
    “启禀大王,臣初入朝歌城时,首先被其宏伟的城垣和繁华的街市所震撼。”
    崇侯虎的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众人仿佛能够看到他眼中的震撼与赞叹。
    “而后,街道上,繁华至极,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商贩们吆喝着各种商品,顾客挑选着心仪的物品。”
    “来往的行人皆面带幸福的笑容,络绎不绝,一片繁荣景象,臣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
    北伯侯崇候虎描述生动而详细,将自己所看到的景象,一次不落的说给众人听。
    许多诸侯也止不住的点头附和,刚进入朝歌城内时,明显跟上次来不一样。
    百姓们的精神面貌明显改善了许多,街道上,到处弥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帝辛听着北伯侯的话,满意的点了点头,注视着北伯侯,沉稳道:
    “看来北伯侯确实有认真领略朝歌城的景象,不错,不错。”
    北伯侯崇侯虎因帝辛夸赞,一脸喜色,随即,朝着帝辛深深一礼,言道:
    “大王英明,不仅朝歌城内的景象繁荣昌盛,臣此次来朝歌,一路上所见所闻,都彰显着大商的繁荣与昌盛。”
    “大商境内的子民皆洋溢着笑容,可见,大王治理有方,使得大商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崇侯虎的话音刚落,殿内外便响起了一片赞许之声。
    其他诸侯也纷纷上前,表达对大王治理国家的认同和赞赏。他们的声音此起彼伏,交织成一片赞美之词。
    然而,帝辛并未被这些赞美声所迷惑,他目光深邃,似乎能洞察人心。
    在众人的赞美声中,忽然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瞄准了西伯侯姬昌。
    “既然如此,孤想听听诸位的见解,你们觉得何人能推翻我大商基业?西伯侯,你来说一下!”
    帝辛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重锤般敲击在众人的心头。
    被帝辛直接点名的西伯侯姬昌,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该来的总会来。
    于是,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恭敬的回答道:
    “大王,臣以为,在大王领导以及勤政爱民之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大商基业稳固如山,无人能撼动其分毫。”
    帝辛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如刀,微微向前倾身,直视着西伯侯姬昌,声音低沉而严肃:
    “哦?既然如此,那为何在你的封地会传出‘圣主已出’这句话?这所谓的‘圣主’,难道指的就是你姬昌吗?”
    话语间,整个朝堂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压迫。
    所有诸侯都屏住了呼吸,不敢出声,生怕引起帝辛的不满。
    姬昌感受到帝辛的凌厉目光,心中虽然紧张,但面上却保持着镇定。
    他深吸一口气,恭敬地回答道:
    “大王明鉴,臣也不知道为何会传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词,臣怀疑有人在背后恶意造谣,意图诬蔑于臣,还望大王明察秋毫,还臣清白。”
    姬昌的回答不卑不亢,既表达了对传言的否认,也展现出了他的忠诚和坦荡。
    然而,帝辛并未因此放松警惕,他继续紧盯着姬昌,仿佛在探寻对方心中的真实想法。
    “那为何谣言流传之时,你不加以制止,反而任由流言传播?”
    帝辛的声音更加低沉,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姬昌闻言,心中一颤,自己是有些小心思,但没有十足的把握之下,定不会有叛乱之心。
    于是,思索片刻,再次一拜,言辞诚恳道:
    “大王,臣在得知‘圣主已出’的谣言后,内心也深感震惊和不安。”
    “臣深知此等谣言一旦流传开来,必将引起天下动荡,百姓不安。因此,臣立即下令封锁消息,并派遣亲信彻查此事。”
    “然而,大王也知,这谣言绝非凭空而来,定是有人刻意为之。”
    “臣虽然竭尽全力想要制止其传播,但无奈人心难测,谣言还是如同野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
    “臣心中惶恐,但更多的是对大王和大商的忠诚与担忧。”
    姬昌的话语虽然平缓,但其中的坚定和忠诚却让在场的众人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