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殷郊、殷洪
作者:尘封千里   封神:通天教主是我师祖最新章节     
    夜幕降临,宫殿内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金碧辉煌的殿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气息,为这庄严的场所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帝辛坐在龙椅上,望着留下来的洛书与闻仲,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他微微倾身,好奇地问道:
    “国师、太师,二位还有何事要商议?”
    闻仲被问及,脸上闪过一丝疑惑。他转头望向洛书,不解地问道:
    “是啊,大师兄,难道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讨论吗?”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洛书看着两人,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轻轻放下手中的酒杯,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确实,吾还有一事想与大王和太师商议。”
    闻仲和帝辛都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他们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洛书身上,仿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洛书见状,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他轻轻摇了摇头,笑道:
    “别这么严肃,此事与国家大事无关。”
    洛书的话音刚落,两人却微微一怔。
    原本紧绷的神经在这一刻得到了放松,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帝辛率先笑出声来,那笑声如同雷声般悦耳,充满了喜悦与轻松,挥手道:
    “哈哈,主要是国师平日里,说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字字句句都关乎人族的兴衰。所以,孤与太师才这般紧张,以为今夜又有何重要事务需要商议。”
    闻仲这么严肃的人,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他拍了拍洛书的肩膀,打趣道:
    “大师兄,刚刚你的表情太过庄重,让吾和大王都紧张不已,既然不是国家大事,那就快些说出来吧!”
    “大王,吾知晓大王膝下有二子,太子殿下殷郊年已十四,风华正茂,二殿下殷洪年方十二,亦是聪颖过人。”
    洛书开口,声音平和而有力:
    “然而,他们尚未有师尊教导,这实在是让人有些忧虑。不知大王对他们有何安排?”
    帝辛闻言,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吗,沉思片刻,缓缓开口:
    “孤膝下二子,确实未曾为他们安排师尊教导。国师今日如此询问,莫非心中已有定论?不妨直言,孤洗耳恭听。”
    洛书微微颔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轻声道:
    “大王,吾观太子殿下以及二殿下皆有慧根,天资聪颖,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熠熠生辉。”
    停顿片刻,继续言道:
    “若得仙人悉心指导,再加以他们自身的勤奋修炼,必定能踏上修行之路,成就非凡。”
    “他们二人皆有着无尽的潜力和天赋,只需一个合适的契机,便能如凤凰涅盘,一飞冲天。”
    帝辛在洛书的言语落下之后,眼中的光芒仿佛夜空中的繁星突然绽放,他整个人都被激动的情绪所填满。
    帝辛没想到自己的两个儿子皆有修炼天赋,还得到了国师洛书的认可。
    于是,帝辛站起身来,走到洛书面前,深深地一揖:
    “国师,既如此,孤的两个儿子能否拜入国师门下,若能拜国师为师,得以修炼道法,那将是他们此生最大的幸事。”
    帝辛的声音中带着恳切与期待。
    洛书见状,微微一怔,但随即便恢复了平静。
    他微笑着扶起帝辛,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声音平静而深沉,仿佛带着一种超脱凡尘的韵味:
    “大王,首先,多谢大王对贫道的信任和看重,按理说,吾自然不能辜负。”
    沉思片刻,话锋一转,眼神变得深邃,继续说道:
    “然而,贫道收徒皆依据缘法。修行之路,非但要求天资聪颖,更需师徒之间有缘法相连。”
    “若有师徒缘分,贫道自然当仁不让,收二位殿下为徒,结下师徒之缘。但若无缘,即便他们天资再高,贫道也只能是遗憾地婉拒。”
    洛书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其中流淌。
    帝辛闻言,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失落,了。
    原本以为国师洛书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他的请求,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讲究。
    帝辛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然后再次向洛书一揖,恭敬地说:
    “国师,孤明白您的意思。既然国师收徒讲究师徒缘分,那孤便不强求了,只能说孤的两个儿子与国师无师徒之缘罢了。”
    话音停顿片刻,继续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
    “但孤仍希望国师能指点一二,为孤的两位皇儿引荐修道之高人,让他们能够修习道法,踏上修行之路。”
    洛书微笑着点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大王放心。即便贫道不能与二位殿下结下师徒之缘,也会尽吾所能为他们寻找合适的修道高人。”
    稍作停顿,洛书继续说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神秘:
    “实际上,贫道心中已有合适的人选。并为二位殿下分别选定了教导之人。”
    帝辛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他深知洛书不会轻易做出这样的决定,于是满怀期待地追问道:
    “哦?国师,不知您为孤的两位皇儿选定了哪两位高人?”
    洛书微微一笑,缓缓说道:
    “大王,两位殿下的人生轨迹不同,太子殿下将来是要继承大商君王之位,也就是说,未来的殷郊会是未来的人皇。”
    洛书顿了一顿,似乎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继续说道:
    “人皇有名为规定,不可修炼,所以,贫道举荐师弟闻仲为太子殿下之师,师弟三朝元老,博古通今,他能够教导太子殿下如何成为一个英明的君王。”
    帝辛听后,点了点头,自己就是闻太师教导出来的,闻太师有何能力,没有人比自己清楚了,可以说闻太师就是帝师的代名词。
    再者,自己就两个儿子,若殷郊、殷洪都去修仙了,谁来继承自己这偌大的江山。
    “国师所言极是!”
    帝辛附和一声洛书之后,转头看向一旁的闻仲,开口道:
    “太师,孤自幼听您教导,学习治国之术,如今也算是勤于政务,一心为国为民。”
    “所以,孤的郊儿,就劳烦太师您多多费心了,悉心教导他,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闻仲听着洛书与纣王你一言我一语,就定下了自己教导殷郊之事,思虑过后,向帝辛行了一礼,声音铿锵有力地说道:
    “既如此,大王,吾就接下此事,必将用心教导太子殿下,让他成为一位合格的继承人,守护大商国的繁荣与安宁。”
    帝辛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有闻太师教导殷郊,定能将其培养成才。
    随后,帝辛看向洛书,问道:
    “国师,既然郊儿由太师教导,那洪儿之师,国师有何建议?”
    洛书闻言,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深思,缓缓开口,声音中透露着沉稳与智慧:
    “大王,对于二殿下,贫道有一人举荐,此人乃截教外门大师兄——赵公明,
    “国师,不知此人是谁?能否为孤详细道来?”帝辛问道。
    洛书目光深邃如古井,嘴角上扬,直言道:
    “此人乃是圣人门下,截教外门大师兄——赵公明,也是贫道的师叔。
    “师叔赵公明,修为深厚,道法精湛,尤其在鞭法和剑法上有着极高的造诣。更难得的是,他性格刚毅,为人正直,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贫道相信,有他作为二殿下的师父,定能引领殷洪在修行之路上越走越远。”
    帝辛听后,目光如炬,心中大喜,圣人门下,还是国师和太师的师叔,若洪儿拜入赵公明门下,岂不是和国师、太师是同门师兄弟了。
    想到此,帝辛急忙感激道:
    “好,好,好!国师,您真是我殷商的福星啊!多谢您为洪儿举荐了如此良师。”
    “若洪儿真的能够拜入您师叔的门下,那岂不是意味着孤的儿子也将踏入圣人的门庭,这简直是天大的荣幸!”
    一旁的闻仲望向洛书,言道:
    “大师兄,你怎么让公明师叔收殷洪为徒啊?”
    洛书听到闻仲的疑问,眼神之中闪过一丝精光,缓缓开口:
    “你且放宽心。吾对此事早已深思熟虑,自然有吾的打算。公明师叔身为截教外门大师兄,眼光独到,定能识得人才。”
    “殷洪虽年轻,但他的天赋和潜力,却如同潜龙在渊,一旦得到适当的指引和培育,必能腾飞于九天之上。”
    闻仲听罢,点了点头,直言道:
    “大师兄所言极是,师弟多虑了,若二殿下真能得到公明师叔的指点教导,那必定是前途无量啊!”
    洛书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心中暗想:
    “阻止广成子、赤精子收殷郊殷洪为徒,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源头下手,先让殷郊殷洪择师而拜。”
    “国师,洪儿如何去拜赵道长为师?”帝辛问道。
    “大王放心,吾不日之后,便会离开朝歌城,走之时,带着二殿下先去峨眉山罗浮洞拜师。”洛书言道。
    帝辛闻言,欣喜之色溢于言表,笑道:
    “既如此,洪儿拜师一路,就托付国师照顾了。”
    “大王,客气了,既然此事言明,吾便与师弟先行回去了,待到次日,再同二位殿下好好沟通一番。”洛书言道。
    说完,洛书同闻仲一起离开了王宫,帝辛点头,目送着洛书和闻仲二人离去 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