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纣王大怒
作者:尘封千里   封神:通天教主是我师祖最新章节     
    数日之后,龙德殿
    晨光初照,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如同细丝般穿透云层,轻轻洒落在龙德殿的金色琉璃瓦上,使得整个宫殿在晨曦中熠熠生辉。
    文武大臣们如常一般,手持玉笏,身着朝服,有序地步入殿内,各自在指定的位置站定,等待着朝会的开始。
    而洛书,今日也身着一袭玄色长袍,静静地跟随在文武大臣们的队伍中,步入龙德殿。
    洛书环顾四周,只见殿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
    这是他第一次参与上朝议事,脸上带着一丝好奇和期待。
    前世,自己都是从电视上,看到过上朝的场景,感觉挺有意思,而今也亲自体验一把。
    此时,一位眼尖的大臣首先发现了洛书,他惊讶地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有看错,然后高声喊道:
    “哎呀,这不是国师大人吗?国师大人今日怎得空来上朝?”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堂中回荡,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周围的大臣们纷纷转头,看向那位才华横溢,高深莫测的国师。
    只见洛书面若玉冠,皮肤白皙如玉,透出淡淡的光泽,双眼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
    气宇轩昂的他,每一步都显得从容不迫,仿佛每一步都精准地踏在时间的节拍上,既沉稳又充满力量。
    随着洛书的出现,整个龙德殿仿佛都亮了几分。
    原本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多了一抹令人瞩目的光彩。
    另一位大臣也走上前来,向洛书行礼道:
    “见过国师大人。国师今日上朝,想必是有要事禀报吧?这还是臣第一次在朝会上见到国师大人呢!”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洛书智慧和决策的敬仰。
    “是啊,国师大人为国为民,深得大王器重,时间自由支配,无需每日上朝。今日能见到国师大人,真是我等之幸。”
    又一位大臣言道,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洛书的尊敬和钦佩。
    洛书微笑着颔首,向众人回礼道:
    “各位同僚,好久不见,吾今日来此,的确有点儿事情。”
    主要是想体验一把上朝的氛围,不然,谁闲着没事儿,来上朝。
    首相商容和王叔比干等朝中重臣闻讯,也纷纷围到洛书身边。
    商容脸上带着和煦的微笑,捋了捋下巴上那长长的胡须,声音温和而充满敬意说道:
    “听大王所说,国师大人亲临北海,相助闻太师平叛,仅凭一言,就使得叛军将士们放下手中的武器,导致七十二路诸侯无奈投降。”
    “这等智慧与口才,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我商容对您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洛书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谦逊的微笑,轻声道:
    “首相过誉了,北海之战,能够取得胜利,全赖闻太师指挥有方,将士们英勇善战,吾不过是出了一点微薄之力。”
    商容听后,更是对洛书刮目相看,微笑着点头,继续道:
    “国师大人谦虚了,您的智慧与谋略,早已在朝中传为佳话,正是有您的提供的方法策略,我大商子民才能衣食无忧,识文断字。”
    这时,王叔比干也附和道:
    “首相大人所言极是,国师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动,虽为修道之人,却心怀天下百姓,为国为民,真是让我等敬佩!”
    王叔比干的话语引起了周围大臣们的共鸣,他们纷纷点头,对洛书投去敬佩的目光。
    洛书则谦虚地微笑,微微颔首。
    在众人的一言一语中,朝会正式开始。
    纣王帝辛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龙椅。他身着龙袍,头戴皇冠,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下方的文武大臣们。
    当他的目光落到洛书身上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喜色。
    文武大臣集体弯腰作揖,恭敬向纣王行礼。
    “国师,今日怎得空来上朝?孤还以为国师已经离开朝歌城了。”纣王欣喜道。
    洛书闻言,轻声道:
    “大王,贫道等师弟闻仲班师回朝之后,再做打算。”
    纣王听后,心中一阵欣喜,言道:
    “好,有国师在朝歌,孤心中大安!”
    纣王微微颔首,然后转向文武大臣们,继续讨论起国家的各项大事。
    正当殿内众人热烈讨论国事之际,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众人纷纷转头望去,只见一个宫人手持卷轴,急匆匆地走进殿内。
    纣王见状,眉头微皱,示意宫人上前。
    宫人走到纣王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递上手中的卷轴。
    纣王接过卷轴,轻轻展开,目光在卷轴上扫过,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大王,这是从西岐消息。”宫人低声禀报道。
    纣王点了点头,示意宫人退下。他仔细地看着卷轴上的内容,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目光扫向众人,沉声道:
    “西岐之地,异象频生,紫气东来,霞光万道,凤鸣岐山,竟敢出现如此异象,声称有圣主出世!
    “哼,简直放肆至极!孤王的大商,国力鼎盛,国泰民安,岂容他人在此胡言乱语!”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敲击着众人的心灵。
    “西岐乃西伯侯姬昌的封地,如今西岐之地谣言流传,姬昌竟然不出手阻止,任由谣言散播,何等居心?”纣王怒道。
    大臣们纷纷低头,不敢直视纣王的眼睛,他们知道,纣王此时已经动了真怒,任何人都不能触及其逆鳞。
    洛书闻言,暗自思索,心想:
    “自己虽然阻止了纣王题诗,避免女娲大怒,从而指派金凤前去西岐制造凤鸣的异象,但还是逃不过接引等人的谋划。”
    看着眼前面带怒气的纣王,洛书上前一步,言道:
    “大王息怒,如今大商在大王的治理下,四海皆平,万象更新,百姓衣食无忧,这些都可以表明大王乃是明君,无愧天地。”
    洛书的声音虽然不高,却仿佛有一种魔力,让殿内的紧张气氛得到了些许缓解,接着说道:
    “在这太平盛世之际,却有人制造异象,妖言惑众,确实让人不解。”
    “但大王您英明神武,必能洞察其中真相,不让这些谣言动摇大商的根基。”
    纣王听到洛书的话,心中的怒气稍稍平息了一些。
    他转过头来,目光落在洛书身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然后缓缓说道:
    “国师所言极是,孤王定当查明真相,不让这些谣言继续传播,如今八百诸侯心思不纯者必定不少,这些事情未必不是他们做的。”
    紧接着,纣王转向台下的文武百官,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视着每一个人,声音更加坚定:
    “既然有人胆敢散播谣言,扰乱百姓之心,那就不要怪孤王严查严惩!来人,即刻通传八百诸侯,令他们速速赶往朝歌!”
    话音停顿片刻,继续言道:
    “若有人胆敢推卸不来,即刻发兵征讨,孤要让天下人看看,孤的大商,是坚不可摧的,是如铁壁一般的!”
    随着纣王的命令下达,通令兵领命赶往各路诸侯的封地,通传纣王所下达的命令。
    洛书看着这一幕,心思翻转,凤鸣西岐,量劫已起,后续怎么变化还未可知。
    不过,小势可改,大势不可逆,再怎么反转,截教最终的命运绝计不会如书中所言。